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激扬  ;田勇泉 《求索》2008,(2):74-76
对政府来说,实现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不仅是政府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实现社会利益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在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过程中,政府应当不仅要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及其公平性,而且也要保障个人的健康权利及其公平性。为此,政府责任在实践层面就体现为:制度的道德化和责任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11,(9):39-40
一、为什么要建立居民医保制度?建立居民医保制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家庭交费和政府补助,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风险,有助于解决大病医疗费用问题,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二、建立居民医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其根源在于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是社会公平性差的重要表现,缓解社会不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最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最后保命的"底线",彰显公平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医疗保险制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公平、稳定、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国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缴费型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如何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将成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未来的战略重点,关系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即医疗保险改革的目的在于"公平地促进健康",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改革的方式在于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改革的重点在于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而非单纯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促进教育公平中政府责任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景涛 《前沿》2006,(12):84-8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无可避免地成为公共政策的重大命题。本文在提出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凸现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对政府责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保障我国妇女公平就业政策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理论月刊》2003,(11):76-78
妇女就业是妇女参加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妇女获得就业权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当前我国社会中大量存在对妇女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阻碍了女性的公平就业。作为公共领域的主导,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选择向女性就业倾斜的政策,为妇女公平就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蔡威 《前进论坛》2009,(11):25-26
贫困人群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因病致贫”现象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贫困人口就医问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将会引发一些更为严重的现实与潜在的社会危害。对贫困人口的就医开展医疗救助,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最基本、最底层的医疗需求,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权平等,是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国家责任,以及国家对基本人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公平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原则。健康公平意味着健康权利与健康责任的合理分配,它关系到社会和谐、补偿正义与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既是健康权利与健康责任的统一,也是个人责任与政府责任的统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健康公平受社会经济关系、政策目标和个人自由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实现程度总是具体的、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疗保障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患关系紧张、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政府对卫生投资方向不合理、医疗保障基金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介绍英国、德国、美国和新加坡医疗保障中政府的角色和责任的基础上,指出因为我国政府责任的缺位、越位和错位导致上述问题,对此政府应担负起立法责任、财政责任、监管责任及宣传责任。  相似文献   

11.
王景妍 《传承》2008,(6):102-103
民生问题是近些年来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问题、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换以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责任不清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政府担当的关系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基本人权"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世价值,政府负有责任与义务来保护与促进人民的健康。以丹尼尔斯"医疗公正论"为依据,运用他提出的10个公平性指标中首要指标"全民覆盖"来考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意涵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应以公平均等机会原则作为医疗保健的道德原则,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公正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是教育公平制度创新的重要阶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化基础。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体现为制度利益均衡、价值均衡、结构均衡和功能均衡。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特征表现为制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统一,效率与公平统一,国家意志和教育规律契合等。我国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实现途径为,调整制度需求结构,控制供给预期成本,扩大预期收益,强化国家和政府供给责任,完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近些年来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问题、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换以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责任不清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政府担当的关系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客观认识失独问题及全面反思当前我国失独人群社会保障实践的基础之上,从"政府底线责任"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政府在失独人群社会保障问题上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责任是承担起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以及基本医疗保障责任。只有在合理划定政府责任"底线"的基础上,准确界定政府底线责任的具体内容,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财政及监督保障体系,才能落实政府对失独人群社会保障的底线责任。  相似文献   

16.
肖艳 《人民政坛》2009,(12):9-11
福建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面向劳动暑的缴费型的基本保障制度,强调责任分担的原则,即个人、集体、政府都必须承担一份责任;社会救助是面向低收入或贫困阶层的维护底线公平的基础性保障制度,主要由财政负责供款;社会福利主要面向特定群体提供福利津贴、福利设施与社会服务,是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7.
政府在促进效率、公平与稳定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但政府的责任是有限度的.构成政府责任的事项有两个条件,一是公共事项,二是政府在处理该事项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效率、公平和稳定具有不同的内涵,所涉及的公共问题及政府的比较优势也相应不同.因此,政府在不同领域所承担的责任及其承担方式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 ,建立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农村老人的生存质量。政府和社会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建立和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SA8000的引入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明娟 《理论月刊》2005,2(6):171-175
企业责任运动从20世纪初发展到现在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经历了漫漫的历程。SA8000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这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通过有社会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企业公司员工的权利,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SA8000标准的引入对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法律制度建设、经济效益评估机制和政府管理与参与国际劳动标准制订三个方面对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了剖析,提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从法律、政府管理和经济参与国际劳动标准的制订中入手,而且要注重福利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加剧了整个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政府作为掌握最大资源和最有效调节手段的组织,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公正的分配,让各个阶层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其追求的最高政治目标和应承担的政治责任。责任政府既是一种价值体现,又是一种制度安排。政府如何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公正的分配,其实质就是如何对待公平与效率,以什么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判断社会的收入分配关系。目前应以政府自我改革为动力,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不断提高社会中下层收入为重点,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