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活动在学术界、媒体和公众的共同推动下,呈现出日益蓬勃的发展态势。地方政府创新的实质是公共治理创新,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目前,地方政府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成本较高。文章从国家制度建设、地方政府的层级节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对促进与规范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项目制治理中的重要构件,政府购买服务在推动地方治理创新和提升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增量改革作用。然而,当前有关中外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模式和结构等的中观比较研究较为匮乏。文章基于制度比较分析法,选择中美两国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进行对照比较,从框架、要素和路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借鉴“求同法”逻辑讨论制度模式问题。研究发现:美国政府执政中的效率观转向公共价值观的变化,成为具有系统性、延展性和多元性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重要基础;中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过程中的购买领域、规模、方式、资金分配、支付、购买限制、监管等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两者在政社互动关系层面又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需要从政府购买方式、过程和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政社“良性”合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应在自主组织充分自治的基础上妥善定位自身角色,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的协同机制。在协同治理机制中政府应当是资源提供者,制度规则的倡导者,公共物品生产的组织协调者和监管者。协同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还有赖于地方自主组织的能力建设、协同治理机制规范化的推进和公共媒体协调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当前,行政、政治、公共管理创新活动在地方社会层面大量涌现,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地方政府创新向地方治理的平稳过渡成为主要问题。基于此,从地方政府创新内部层次、地方政府创新到地方治理过渡层次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双层次"结构互动的联动机制,以期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国外城市民主治理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政府分权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公众参与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的素质、公民文化与法律制度等条件,而且取决于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地推动公众参与的发展,使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创新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是地方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展开科学执政、民主行政与理性施政,以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平抑公共;中突、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民主治理理念,强化“法治行政”的制度化治理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改革,优化利益均衡实现的公共政策过程,提升政府综合治理的技术化水平,建设具有公共协同性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治理是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的应用与实践。参与式治理是普通民众对政府公共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直接参与,有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中增强合法性与公信力;普通民众参与公共治理影响决策与资源分配,同时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参与式治理通过公民参与获得治理优化。参与式治理受到政治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其应用限度,最合适的舞台在地方,从参与式预算到社区参与式治理,参与式治理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方面。各地的参与式治理实践获得明显成效。参与式治理推动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革命可能推动未来的参与式治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跨界水污染的治理并不是单个地方尤其是单个地方政府所能完成的。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方式已经陷入了困境,进而催生了区域公共管理这种崭新的治理制度安排。这种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观念的创新、制度环境的创新及组织安排的创新。各地方政府必须要以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为价值导向,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进而建立起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协调、伙伴关系、双赢或共赢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创新是当代中国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的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为分析对象,建构"政府—制度—社会"分析框架,创新"深化发展"是政府嵌入、制度优化和社会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原地踏步"是政府积极动员、制度逃避和社会依附的原因;创新"动力衰竭"源于政府脱耦、制度困境及社会脱嵌。只有建立政府行动机制、制度改进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创新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政府治理模式机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谐社会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建设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融洽,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宝鸡,亟需推动政府治理机制、模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只有科学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视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性既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的现实难题。制度演化理论为我们分析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可持续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制度演化理论的解析,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路径依赖、地方政府间的竞合关系、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的契合程度、制度创新的制度化能力都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制度创新与公共利益的连接点、构建科学的制度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培育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摆脱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竞合、提高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的契合程度、强化制度创新的制度化能力,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坚持和不断发展。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框定了基本原则,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明确了基本走向。以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政府,完善制度供给与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治理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逻辑,协商治理成为地方政府消解邻避冲突的主要方式,具有明显的示范扩散效应。既有研究对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制关注不足。以27个邻避冲突案例为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揭示邻避冲突消解中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形成机理。媒体关注、公众诉求、舆论热度是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必要条件,行动策略和部门注意力则是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充分条件,不同条件组合主要呈现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政社联动型三种不同的驱动逻辑。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是压力回应机制、组织学习机制和治理竞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邻避冲突拓展至一般性公共治理领域,应重视协商治理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与价值,使其服务于中国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解读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过程,实质上是在中央政府主导下由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的过程。实施中央政府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需要中部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主要有行政观念创新、行政体制创新和产权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有效治理公共危机要求实现政府模式转型,建立前瞻型政府。前瞻型政府是坚持以民为本的民本政府,是坚持责任取向的责任政府,是崇尚为民服务的服务政府,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创新政府。有效治理公共危机,构建前瞻型政府,必须培养政府及其官员的预见意识和前瞻能力,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政府机构,必须完善政府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必须健全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政治文明建设推动政府治理变革,并为政府治理变革指明方向,政府治理创新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文明的、善治的治理政府。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限权政府、民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治理是地方政府作用于产业集群的有效方式。产业集群的政府治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表现。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市场机制,激活中间体组织的治理功能,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实现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进行理论与制度分析,深入探讨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导向下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制度存在的概念功能不足、内容体系缺陷、执行过程阻滞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指导、健全保障体系、借鉴国外经验等改进路径,为加快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制度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融合、助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实现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是政府管理体制架构中直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单位,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主体。善治的合法性、回应与责任性要素是对地方政府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而当前,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公众参与不足,导致回应力的薄弱;利益矛盾冲突多发,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在善治的视野下,就应积极构建高效的合作机制、有力的回应机制与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来改善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软实力"的视角就当前地方治理理论研究下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地方政府软实力的缺失,并提出系统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建议: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体系和政府服务性公共理性,强化地方危机管理能力和加强与第三部门和公民的合作,并不断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与国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以期通过软实力的构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