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通货紧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是否出现,其特征、成因以及中国现阶段应采取何种对策等等,经济学界对此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在此归纳总结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者不同观点,综述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是否存在论 1.不存在通货紧缩。199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长长戴相龙在答中外记者问题“中国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时说,“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物价连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连续下降,第二是经济萧条,表现为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是不完全存在的。中国物价指数在前两年连续下降,主要与农产品价格下降有关,不完全是货币供应量减少的原因。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广义货币这两年都比上年增长15%,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从经济发展来说,这两年不是衰退而是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8.8%和7.8%。我认为现在中国还不存在通货紧缩,但是我们要预防通货紧缩”。认为目前我国只出现不“通货紧缩”的某种迹象,但整体上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不能把  相似文献   

2.
全球通缩环境下的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野 《理论前沿》2003,(19):35-36
按照经济学理论的一般解释,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目前国际上对通货紧缩的普遍理解为“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2003年3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撰文指出,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坚挺,截至2003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上升态势,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已经明显趋缓,相反国际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容忽视。一、国内通货现状分析高盛公司在2003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  相似文献   

3.
持续 10余年之久的日本经济萧条 ,近年又与通货紧缩交织在一起 ,演变为一种通货紧缩性经济萧条。以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跌为标志的通货紧缩 ,在近年日本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且治理难度极大 ;而日本的经济萧条也在趋于恶化 ,其主要表现包括衰退过程空前严重、回升势头极其微弱 ,失业率逆周期性攀高 ,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破产空前严重 ,及股市地价双双暴跌等 ;且在通货紧缩与经济萧条之间 ,还形成了多层面的恶性循环 ,其中主要是通货紧缩与消费低迷、通货紧缩与失业加重、通货紧缩与企业困境、以及通货紧缩与财政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新现象。中国的通货紧缩是在全球性生产过剩,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急速下滑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当前通货紧缩的产生,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长期低效与社会改革不配套所致。因此,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是从供给方着手。一方面,通过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的经济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最后,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足一种货币现象,它们的形成机制都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搞好国有企业,是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们的形成机制都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搞好国有企业,是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有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达到调节经济效果有一定难度。通货紧缩内在形成机制不同决定着政策手段的多样性,而通货紧缩持续发展的经济背景的复杂性使单纯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无力调节;信贷供求、银行经营理念及货币乘数不确定性致使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控制效应弱化;货币流通速度时常变化加大货币需求测量难度;非银行机构的发展影响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定义,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价值含量上升而造成的名义物价下降。通货紧缩一般用来形容通货、信用的收缩,但并不是所有的通货、信用收缩都会带来名义物价下降。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也会出现物价下降,但这时的物价下降是由于商品价值量减少引起的实际物价下降,而并不是由于纸币价值量(含  相似文献   

9.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98年开始发生了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这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应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国际经济的历史资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00多个国家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框架,对中国1993年以来的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判断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区分通货紧缩的初始条件以及通货紧缩的速度和幅度。  相似文献   

10.
治理通货紧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是以粗放型经营为主体的增长方式与国内国际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敌”。今后我们治理通货紧缩,只有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盘考虑需求、供给与体制三个方面的因素,从政策扩张、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等诸方面综合治理,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通货紧缩是个新的经济问题。目前,关于通货紧缩,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以物价下跌或商品供应量缩减来判断通货紧缩,并认为通货紧缩只要不超出限度,也会有利于经济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 ,但其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几个问题。诸如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的概括和称谓不甚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很可能带来滞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1985年、1988-1989年,以及1993-1995年三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三次通货膨胀都是货币超量供应引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是引起投资冲动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投资热、行政干预是通货膨胀的助推器;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是三次通货膨胀的共同原因,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国际因素对中国物价走势的影响不断加大.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的成胁,但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注入的大量资金,有可能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因此,中国在防止通货紧缩的同时,还需警惕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4.
合理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全球经济新格局下,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衡量理想国际货币体系的标准可以从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储备货币三个方面分析。关于最优国际货币格局,国际货币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国际货币的数量越多,交易成本越大;也不是越少越好,国际货币数量越少,造成滥用成本越大。SDR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发挥作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提高了SDR篮子货币的代表性,有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造成我国目前通货紧缩的最主要因素是由制度变革所形成的冲击 ,因此研究中国的通货紧缩离不开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国经济从通货膨胀走向通货紧缩 ,既是改革的成果 ,也是改革的代价 ,是改革成本的一次性总支付 ,它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我们必须对此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治理通货紧缩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通货紧缩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长期性问题。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性趋势,是供求矛盾和体制矛盾长期累积的综合体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以反通缩为主要目标,实现两个重点:一是把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和积极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以遏制目前的通货紧缩;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在摆脱通货膨胀的阴影之后增长速度不断地回落,1998年物价水平指数和社会商品物价指数出现绝对下降。与此同时,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经济又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忧患。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加以认识。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从1997年10月份出现绝对下降以来,1998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开始出现绝对下降。按照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扣除食品价格影响后的居民消费核心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核心价格指数。结果表明,商品零售核心价格指数从1997年…  相似文献   

19.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无好坏之分 ,只有正负效应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存在并存和反向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涌入中国的热钱大量增加,然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热钱的大量涌入也许是下一轮大规模资本外逃的序幕,而货币错配引起的大量资本突然外逃,是近几年持续发生的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利用198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货币错配与资本外逃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错配与资本外逃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的货币错配促进了资本外逃,是资本外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