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告人凌某侵占罪一案,经本院侦查终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公诉人认为,被告人凌某确已构成侵占罪。理由如下:(-)被告人凌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的非法财产3万余元,这已是认定的事实,被告人供认不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公司(企业)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本案中,凌某的行为均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1.凌某是供销社的职工;2.凌某在主观上存在侵占本企业的财产(属非法财产)的故意;3.凌某实施了侵占…  相似文献   

2.
侵占罪的认定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一、侵占罪的主要特征所谓“侵占”,是指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依据《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0条、第14条的规定,侵占罪是指公司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公司财物,数...  相似文献   

3.
侵占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的新罪名。它是指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决定》公布实施已近两年,期间最高法院下发了《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但是,由于侵占罪是从刑法规定的贪污罪中分离出来的,其构成要件与贪污罪等有关罪名相近,在社会上又没有广泛知晓,在对这一犯罪的打击与防范上容易出现问题。一、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侵占罪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称“不同特殊主体共同侵占财物的定性”问题,是指对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占其所在的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所在的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单位数  相似文献   

5.
1995年2月全国人大颁布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决定》(文中简称《决定》),同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又颁布了《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文中简称《检察院司法解释》,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中简称《法院司法解释》)。两个司法解释均试图细化《决定》.提高其司法操作性.但两个司法解释中存在青一些不一致的内容条款,有碍于司法操作。1.两个司法解释对《决定》中侵占、受贿…  相似文献   

6.
略论职务侵占罪的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客体的概念。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其经济性质与公司相同,只不过财产所有权构成方式不尽相同。企业包括以下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2)私营企业(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3)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外资企业;(5)外国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以上企业只要没采取公司形式的都属于本条规定的企业。其他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以外的群众团体、管理公益事业的单…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人民检察》第3期刊登的案例讨论中,王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公司董事、监事、职工以及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王某的行为符合该罪的特征。理由如下:首先,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的财物所有权,其侵犯对象是公私财物。本案中,王某私下与李某达成协议,把由王某代表本厂发送给李某的货物用于王某个人对李某的私人欠债的抵偿(价值3万余元),侵犯了本厂(冶炼厂)的财物所有权。其次,王某符合本罪的特殊主体要件。根据(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  相似文献   

8.
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2月28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最高人民法1完1995年12月25日作出的《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F简称《解释》川〕有关规定,商业受贿罪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以外的企业中的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构成商业受贿罪。依照我国仍N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ZI日通过日利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D.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  相似文献   

9.
企业职工侵占本单位财物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罪之异同周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同时还规定,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也适用上述...  相似文献   

10.
试论侵占罪     
试论侵占罪赵延波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2月28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0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  相似文献   

11.
公司人员侵占、受贿、挪用资金案管辖之我见花克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贪污贿赂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那么,目前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公司、企业人员侵占、受贿、挪用资金犯罪是否属于贪污贿赂犯罪的范畴?是否仍应由检察机关管辖?目前笔者认为,此类案件仍...  相似文献   

12.
略论公司、企业人员侵占罪王永一、侵占罪的立法简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侵占行为规定为犯罪。如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瑞士、比利时等都规定了侵占罪。有些国家虽不采用侵占罪这一名称,但仍在盗窃罪(如法国、北朝鲜)、滥用信任罪(如原捷克斯洛伐克)、背信罪(如...  相似文献   

13.
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作了重要补充,其中规定的侵占罪,将企业职工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由于侵占罪与贪污罪同属侵犯财产罪,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企业性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身份有交叉和不明,使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较多争议,在犯罪主体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决定》中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对此类主体侵占公司财产应适用《决定》,但对于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决定》中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本决…  相似文献   

14.
编辑就此案的处理走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每人5千元假集资应以侵占论处。本刊1996年第11期中第一种意见,对事实的认定比较有道理,这里不再重复。只是陈某等6人均为乡办集体人员,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根据1995年2月28日公布施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他们侵占集体财物的行为,应定性为侵占。对同样是实施《决定》规定的侵占行为,在公司和其他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仍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在第八章经济类错误中分别设立了“占用公物”、“挪用公款”、“借用公款”错误(下称“三用”错误)。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容易将这“三用”错误混为一谈。本文拟就“三用”错误异同,作一粗浅分析。《条例》第六十条所称“占用公物”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占用公物长期归个人使用的行为。第八十条挪用公款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  相似文献   

16.
一、公司的种类香港的公司有以下几种:1.私营公司。根据《公司条例》第29条1款的规定,私营公司具备以下条件:()有限制其成员转移股份的权利;()其成员不得超过SO人(包括公司的雇员、被公司雇佣的原有人员和仍传有公司股份的人员);(3)不得向公众发行股票和债券。2.公立公司。公立公司是指以股份或担保为限,拥有股份资本,在其备忘录中表明该公司为公立公司并且根据《公司条例响规定进行注册或者再注册的公司。公立公司应具有以下条件:(l)成员总数至少为7人;(2)成立后必须召开法定会议。公立公司是为了吸收外资而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侵占的手段有侵吞、窃取、骗取等非法手段。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罪的认定,还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1.经济承包活动中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我国目前有两类经济承包方式:一是经营权型承包。二是劳务型承包。在实际司法活动中我们认为只有经营权型承包中的承包人,才有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侵占发包方财物的可能,才有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的可能。当然,那种名为国有、集体性质的承包对象,实属…  相似文献   

18.
62.什么是职务侵占的违纪行为?答:根据《处分条例》第98条规定,职务侵占是指企业(公司)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行为。职务侵占有以下特征:第一,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不管身处何种单位,其身份必须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才可构成本违纪行为的主体。所谓“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企业(公司)或者其他单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之外的人员。所谓“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所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  相似文献   

19.
闫莉 《中国律师》2024,(1):58-59
<正>反舞弊是指企业内部监察机构或者经授权的专业人员或团队,对员工或高管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置的工作过程。企业内部的舞弊案件以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等案件为主,也包括部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总能听到办案人员探讨侵占案件公安机关该不该受理侦查、检察机关该不该审查起诉;或是在检察机关对审查起诉中改变定性变为侵占的案件(如盗窃改变为侵占),是提起公诉还是当事人自诉。现对侵占案件是应自诉还是公诉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