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福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海洋省份。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赋予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重大使命,这为福建进一步发挥独特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科学谋篇海洋、布局海洋、竞争海洋,把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作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新中 《学理论》2010,(11):50-51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但是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依靠科技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从而使地方经济发展走上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对福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福建应加紧谋划海洋、布局海洋,发挥海峡、海岛、闽台"五缘"的优势,加快建设蓝色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福建国土资源一半在陆、一半在海,必须遵循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把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持。而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海洋,加快谋篇海洋,合理布局海洋,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亓成章  彭光谦 《求知》2011,(5):1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国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为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宏伟战略目标,我们有必要把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作一认真的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5.
刘中锋 《学理论》2013,(29):220-221
从历史的角度看海洋战略与国家兴衰民族复兴有重要关系,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好海洋工作,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开展南海旅游不仅能保障渔民生活,提高渔民收益,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而且也是捍卫我国南海主权、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引导我国渔民开展南海旅游,需要国家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需要相关部门措施得力,有所作为。要在保障渔民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立足南海资源,指导和依托渔民,重点开展海洋休闲观光、海洋休闲渔业、海洋生态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等旅游活动,推动南海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并非是一个海洋强国,我国面临的海洋形势并不容乐观。近代的一些丧权辱国条约造成的"海上败局"和一直以来缺乏统一明晰的国家海洋战略,致使我们海洋的权益维护以及海洋开发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1]1。比如国家统一大业尚未实现、岛屿争端久拖不决、海洋划界问题陷入困境、海洋资源遭受掠夺性开发、海上军事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我国海上如此众多的挑战和威胁对我们的海洋战略和海洋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如此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海洋强国,必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岸警卫法律制度,这也是本文的初衷和根本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海洋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参照烟台各县市区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任务构建了具有三个维度的政府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系数,保证了政府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国外海洋经济研究的进展,强调海洋经济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体系,海洋经济等同于全球经济,海洋产业在性质上属于全球产业,海洋经济统计口径渐趋一致,海洋非市场价值研究引起重视,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生物技术等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说明经济危机对海洋市场的影响因产业特征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金轩岩 《求知》2014,(6):27-27
<正>【深入学习贯彻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市的重要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重要要求。市委召开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专题会,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市的重要要求,努力推动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深刻领会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经济要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从制定完整清晰的国家海洋政策入手,加强海洋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占有和保护,加强对海洋科学技术和工程开发研究的投入,加强海洋软科学的研究,大力培养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2.
肖鹏  宋炳华 《理论视野》2012,(11):74-76
一、陆海统筹的提出陆海统筹是海洋经济学家张海峰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报告会上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应加上‘海陆统筹’……我们的和平崛起的强国战略,必须包含‘海陆统筹,兴海强国’战略。和平崛起,必须有海洋崛起作为重要的支撑,‘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选择。同样。海洋也将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我国“十二五”规划首次将海洋经济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性地开启了中国海洋经济的新时代。国家海洋局2011年4月29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初步形成海洋新兴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6)
随着南海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深,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数量和规模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海洋倾倒区分布不合理、无证倾倒等违规倾倒现象严重以及海洋倾倒排污收费标准偏低等问题导致海洋倾倒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加强南海区海洋倾废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南海区的海洋倾废的概念,指出了南海区海洋倾废管理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并为实现有效管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3,(1):61-61
海洋强国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两个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6.
海洋意识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加强中学地理教育,普及海洋知识是增强国民海洋意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开发海洋经济必须从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扶植新兴海洋产业入手;要与沿海港口联动,协调服务内陆经济发展;必须走海洋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可扶持之路,追求海洋环保是世界沿海各国的自觉行动目标,也是我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梁永国  曾昭春  韩青动  曹惟 《学理论》2010,(18):222-223
海洋教育体系建构是适应国内外海洋经济、科技发展与竞争,加强海洋管理和海洋国情教育的现实需要。根据河北省海洋意识觉醒,但普及任务仍然艰巨;海洋专业教育初步发展,但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提出了建构海洋教育四个支撑体系:龙头体系、主体体系、基础体系和虚拟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张振勇 《求知》2015,(4):56-58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对经略海洋作出高瞻远瞩的谋划和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海洋的认识已经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科学指南。天津因河而立,因海而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尤其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中的陆海统筹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海统筹的本质和目标是区域统筹。文章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和陆海统筹发展现状,表明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存在区域差异;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陆海统筹经验基础上,本文从制度、空间、产业、设施、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的战略重点和内容,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北京在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