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毓新 《世纪桥》2011,(19):71-73
"包容性增长"本质是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要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要积极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反映了国内外各界对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期许。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要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主旨倡导公平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均衡发展,以扩展化的"四位一体"推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包容性增长"的主张,并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涵义。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独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强调发展过程的"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4.
王小拥 《世纪桥》2011,(19):65-66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是学术领域国际合作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中国学者的智慧。与其把包容性增长视为外来的概念,不如把它看做包含普世价值的全球共识。中国理应成为包容性增长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5.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踏上了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征程。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出社会活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性"社会。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制订"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画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备受各界瞩目。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民众对可能成为"十二五"规划重要内涵之一的"包容性增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本身是一个经济概念,在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生态和环境保护不容乐观的这些现实情况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一概念,表明了中国治国理念的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调整,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社会管理方式上同步调整。当前,包容性增长呼唤着社会管理创新,也只有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够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是机会平等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的目标来说,它更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内涵,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人之间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际涉及的是对收入、财富以及权利的公平分配。机会平等与公平分配是社会正义的现代投影。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定位,其所包含的正义的理论品质,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和广大民众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以“包容性增长”推动社会管理的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秉持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包容性增长不仅指经济上的增长,更指社会管理方面协同的善治,以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漆思 《新长征》2011,(2):24-2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我省出台了实施"富民工程"的新战略。当前需要我们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型发展,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体制改革相互促进为重点,深入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推进"富民工程"建设,进一步打造"开放吉林"、"创新吉林"、"民生吉林"、"和谐吉林"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中"包容"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增长倡导科学增长、和谐增长,强调社会包容,其所构建的"兼容、共赢、公正、共享"的全新价值理念,正规范着社会治理的行为方向,推动社会实现"民生为重,百姓至上",努力消除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是以公平为基本取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国有企业追求社会效益的本质目标完全一致。受利润驱动、治理机制缺陷、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产品提供、收入分配、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非包容性特征。以包容性增长为基本理念,建立符合公平、共享、可持续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杨立荣 《学习月刊》2013,(22):11-12
“包容性增长”一词源于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经济学界也被称之为“共享式增长”。就是说只有在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和共享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里.没有刻意去拔高发展和效率的地位.而是重新理性地回归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正解上。可见.包容性增长.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本质是倡导机会公平和发展共享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2007年8月,在亚洲开发银行召开的"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战略研讨会"上,"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先后四次在国际、国内多种场合下,支持与强调了这一理念。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举行。此次年会把"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答题要点:1.包容性增长是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首次提出来的。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平与合理的问题。包容性增长同样是一种和谐的增长、科学的增长,这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  相似文献   

17.
张忠良 《学习导报》2011,(24):20-22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多次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包容性发展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8.
杨玉珍 《求实》2012,(3):40-43
社会普遍服务是电信产业领域普遍服务在全社会的延伸,建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均等化、公平、可获得、全覆盖、可持续等原则以及其人文普遍服务、产业普遍服务、信息知识普遍服务等内容正是包容性增长模式所追求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构建理应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东流 《奋斗》2011,(1):49-50
一个时期以来.包容性增长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包容性增长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和增长质量、保增长与调结构,涉及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公平发展、全面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主要是解决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和愿望。这一新的理论的提出,遵循着公平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规范。包容性增长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的是对人民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