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     
全球最主要的短期风险(未来0-2年内)包括极端天气、生计危机、气候行动失败、社会凝聚力侵蚀、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网络安全威胁、债务危机、数字不平等、资产泡沫破裂。全球最主要的中期风险(未来2-5年内)包括气候行动失败、极端天气、社会凝聚力侵蚀、生计危机、债务危机、人为环境破坏、地缘经济对抗、网络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资产泡沫破裂。  相似文献   

2.
观点     
<正>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人为灾害、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损失,这五项受到持续关注的风险继续进入高影响力、高发生概率风险之列。其中,极端天气事件已连续三年位列发生概率第一位,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位列风险关联第一位,气候不断变化是五大趋势之一。GRPS受访者似乎越来越担心环境政策失败。环境风险频率和严重程  相似文献   

3.
观点     
正未来10年按照发生概率排序的前五位风险为: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奔溃、人为环境损害及灾难,首次全部为环境风险;未来10年按照发生影响严重性排序的前五位风险为: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大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奔溃、极端天气  相似文献   

4.
“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特别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促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SREX)"从"极端气候事件+脆弱性+暴露程度"的角度剖析了灾害风险的根源,综合考虑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提出了管理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选项,对于我国把风险管理纳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整体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基于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结合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系统重构、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是今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3,(3):I0012-I0013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都会带有风向标意义。今年1月8日发布的《2013全球风险报告》分析了在未来10年内的50个全球风险。“这些全球风险本质上是对一系列最关键体系的善意警告。”报告编辑兼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李·豪威尔(LeeHowell)建议各国高度重视自身对全球风险的抵御能力,以确保面对重大事故时,关键体系能继续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12):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区域灾害风险日益加剧,社区综合减灾实践与协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灾害管理部门和防灾减灾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0,(11):34-35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接连发生,如海啸、沙尘暴、干旱、暴雨、高温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常态化"趋势。天气、气候和地球环境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吴玮 《中国减灾》2023,(13):56-57
<正>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在今年召开的《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期审议高级别会议上表示,管理风险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项全球承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等新特点。气候变化也给灾害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御带来新挑战。此次高级别会议启示我们要继续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我国极端天气频频出现.面对发生巨灾风险机率的加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如何让防灾减灾的意识融人人们的生活,让防灾减灾能力的培养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让防灾减灾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防灾减灾行动贯穿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这个冬天已经过去,曾撩动全球神经的"千年极寒"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谣言。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极端天气已呈"常态化"的感受。2010年全球气候频走"极端",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北半球遇罕见寒流暴雪。我国发生了西南干旱、南方暴雨、舟曲泥石流。进入2011年后,全球极端天气仍然有增无减。尽管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但全球气候变暖增大了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2,(10):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任务艰巨、工作繁重。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3月18日,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落下帷幕,大会评估了《2005—2015年行动纲领:加强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以下简称《兵库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通过了2015年后全球减灾领域新的行动框架——《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以下简称《仙台框架》)。该框架预期了未来15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成果和目标,明确了7项具体目标、13项原则和4项优先行动事项,对于我国综合减灾理念创新、战略优化、规划实施和监督评价等具有驱动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办发[2010]16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市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局部暴雨、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呈现多发、并发趋势。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预测,今年我市气象总体趋势是旱涝交替,主汛期涝重于旱。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防汛抗洪救灾视频会议精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和海霞  李儒  刘健 《中国减灾》2023,(15):58-61
<正>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英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对此,英国政府不断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高位推动工作实施,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英国在恶劣天气、低温雨雪冰冻、洪涝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方面的监测预警业务能力与现状,并提出启示以期对相关工作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庆阳 《中国减灾》2013,(12):56-57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一种新的保险种类“天气保险”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近年来,频度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的全球极端天气,只是能源消耗问题的一个折射。其深层原因是碳基燃料消耗过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传染病分布区呈现扩展趋势。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从7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地区有所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风暴和森林大火,不仅直接导致死亡和伤害,而且还使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上升。洪水浸泡土地,致使菌类生长增多,并为传播疾病的昆虫提供了新的繁殖场所。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至少有30种新的传染病在过去20年里出现,传统的传染病也卷土重来。全球变暖,传染病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9.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7,(3):16-18
美国科幻电影《后天》给了公众一个全球气候变暖的极端警示,也难怪人们谈起气候变化问题就会“色变”。2006年以来,一连串异常极端天气纷至沓来,似乎全球的气候都乱了套。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气候变化的脉搏,本刊记者结合相关资料书面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永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