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居住权制度在我国民事(物权)立法过程中最终被废黜,既反映了传统民法中的,微观意义上的居住权制度本身存当代中国社会意义的欠缺,又反映出我国物权法完全排斥居住权观念的极端性.尤其在物权法宣誓了"公有制"的基本原则之后,创造性地发展罗马法以来的居住权,就成为当代中国物权法参与营造和谐社会的,当仁不让的制度功能.其体现即是以宪法之维中的居住权观念,统帅物权制度,面向土地的"公产"取向,以公众居住利益实现为基础进行地权制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中的土地使用权是租地权被物极化的结果。它既不同于香港现行的土地批租权,也不同于传统物权法中的地上权,而是我国法律特有的用地制度。本文对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性,对于认识其在物权法中的地位,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用地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集体土地是农村价值最集中的资源,是广大农民利益实现的最重要的载体。土地的强制性征收给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带来严重的损失,补偿制度来弥补之。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体现了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对国家强制权力的制约,体现了土地财产权利与土地征收权力的均衡。由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与技术性,《物权法》不可能对其所有问题均有规定。全面研究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尤其是研究其补偿范围及补偿标准,对我国将来制定土地征收法或在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物权法》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文构建起一个产权与治理相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来自中部地区M县"三违"现象的案例分析,指出违建现象涌现是地权分割与基层治理能力弱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地权分割为灰色土地市场的兴起提供了制度空间,外部利润诱使着利益相关者持续地参与违建活动;另一方面,基层治理能力弱化为地利分配秩序固化创造了行为空间,地方性"谋地精英"控制着违建利益的分配秩序。研究还表明,地权单元和治理单元的不对称是违建现象发生的制度根源,且地权单元和治理单元交互地发挥着作用,这个综合的制度互动系统塑造了违建活动的多元空间。因此,应当重构地权单元与基层治理单元间的关系,正视城市化对集体地权秩序造成的冲击,以促进地权渐进式发展与治理变迁的良性互动来化解违建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5.
胡绪雨 《法学论坛》2006,21(2):76-83
物权法定主义被视为物权法的首要原则,是物权法强行性的重要表现,在确认物之归属、调整物之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原则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整个物权法结构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可以说,没有大陆法系的物权概念,就没有物权法定主义,没有物权法定主义,就无法建构物权法体系。但物权法定本身有一个度的如何把握问题,法定哪些权利、法定到何种程度,涉及物权法定的宽严限度。即应在不动产的所有者利益、利用者利益和资本金融利益以及生存利益等诸种利益间的矛盾与冲突之中,谋求效益与公平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是一个社会财产归属和利用的制度安排 ,其核心是所有权 ,但物权法最重要的内容是他物权制度。长期以来 ,大陆法将物权客体限定在有体物上 ,其内在逻辑是 :只有能够占有的物才能被所有 ,而只有能够所有的东西才能成为物权客体。尽管罗马法存在有体物和无体物区分并延续至当今大陆法 ,但将所有权定位在有体物上仍是牢不可破的原则。因此 ,大陆法中的物权法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维护所有权人对物的占有为目的的法律体系 ,而这一体系不能适应财产利用价值化趋势 ,妨碍抽象的不动产物权体系的建立。本文认为 ,物权本质上是法律保护一种利益 ,凡是具有一定价值且具有表现其外观的 ,就可以成为物权客体或纳入物权法保护。在这一意义 ,作者认为在不动产物权制度设计方面 ,我国应当借鉴英美法的地产权制度 ,使土地使用权成为支撑不动产物权的基础 ;在动产方面应建立对权利形态、信息形态无形物的物权保护规则。论文历史地考察了无形物及其围绕此进行的不同制度设计 ,并对我国物权立法提出一些基本想法。  相似文献   

7.
张喻忻 《政法学刊》2009,26(2):60-63
我国物权法关于占有制度的立法也只有五条,为了更好地促进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占有制度本身所具备的价值进行全面的研究。占有制度产生的初衷就在于止暴安良,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秩序;先占、时效取得制度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占有制度划定利益、分配利益、调整利益,确保社会秩序;人们按占有制度设立的模式去行为,可以形成秩序,并形成对其行为的合理的预期,避免了整个社会的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一田两主”习惯,在地权结构上体现出了二元结构的本质特征,所有权(田底权)和占有权(田面权)并列,各自成为永久性的独立物权。这种地权结构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缓解土地稀缺压力、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作用,其制度资源对于当代中国土地法制的完善仍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锴 《行政与法》2012,(3):106-110
公共财产的使用和支配秩序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法律制度加以规制,靠一部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权是无法妥善解决所有主要问题的。从德国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来看,有必要引入公法人制度来完善民事主体制度,实现公共财产支配秩序在主体和客体上的特定化,并利用公共物的制度衔接民法和公法,实现公共目的对于物之所有人、国家和公众的普遍约束,这样才能既有效实现和保护公共利益,又有效保障民事法律交往安全和财产秩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生 《河北法学》2006,24(5):64-66
为有效解决现行农村土地问题,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历史反思,主张在土地立法模式上打破地方公有制,选择农村土地国有化模式并对农村土地国有化之必要性、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借此寻求土地立法新路径,俾使新的农村地权模型既不与现行主流意识形态相悖,且适于中国具体国情,使土地利益分享机制既不违背公平正义,又足以提高土地效率、增进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唐至宋,伴随着弥封誊录制度的形成和固定化,书法素质高低对科举考试成败的影响大为降低,但唐人尚法向宋人尚意的整体书法时代特征并非是宋代科举弥封誊录制度推行和应用的结果。宋人对"意"的追求是以"法"为基础的,"意"与"法"之间没有自由创作与困于樊笼的理念对立,更没有行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对立,而是包含了在现有的经验上寻求新的拓展空间的发展关系。至于唐宋两代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和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时代气质,可能是文人社会地位及精神状态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侃军 《政法学刊》2002,19(1):40-43
我省现有强制戒毒所92个。十年来,我省强制戒毒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日益规范的过程。目前我省强制戒毒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制约着强制戒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规范化强制戒毒所的建设,建立公安机关强制戒毒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强制戒毒所的清理整顿工作,提高对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证券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仍面临三重压力: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证券发行监管放松;中概股回归导致的事前监管放松与事中事后监管压力提升;金融行政诉讼中证券行政行为审查的严格化趋向。为防止证券事中事后监管失效,应重新审视事前监管与事中事后监管的动态关系,发挥信息监管、信用监管与行政处罚的联动作用,推动私人规制与合作治理的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所有制概念,指生产条件的分配,即包括物质生产条件的分配, 和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的分配;狭义的所有制,专指物质的生产条件的分配。 长期以来,我们无视广义所有制概念,单纯把生产资料公有制视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的基础,回避劳动力归个人所有这一事实,从残缺的所有制概念出发推演一切,陷入 形而上学。只有正视社会主义下“生产条件的分配”内含的公与私、社会与个人的矛 盾,从广义所有制内含的矛盾出发对现实进行逻辑分析,才能走向真理。  相似文献   

15.
相互依赖理论与全球化时代的南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尤其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但两之间的相互依赖又是不对称,不平衡的,更多地表现为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单方面的依赖。这就使得南北关系不仅没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有所改善,而且南北差距还进一步扩大,南北之间的等级结构进一步凸显。南北矛盾也随着南方国家的日益贫困化和边缘化而有所激化。南北关系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朱新秤  舒莹 《政法学刊》2002,19(5):21-24
谎言识别是司法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测谎是从通过行为线索识别谎言,从生理线索觉察欺骗。西方心理学中对测谎研究的进展加强测验信度和效度,测谎结果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铭暄 《法学家》2001,(4):13-14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从此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在先锋队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终手成了执政党,中国人民也因此昂首挺胸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Martha Woodmansee and Peter Jaszi, The Construction of Authorship: Textual Appropriation in Law and Literature David Saunders, Authorship and Copyrigh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legal aspects of filial piety in Israel. Based on a socio-legal study, it traces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law in the books, which mandates that children support their parents financially if the latter cannot support themselves, and the law in action, which narrows this obligation to cases in which the parents must be cared for in a State nursing home. 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the relevance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norms in shaping filial piety in multicultural countries and thus points to the urgent need to tailor filial piety legal policies according to socially constructed, actual, and diverse filial piety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对构建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公民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