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我国物权立法进程中,针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三分法"模式的"一体承认、平等保护"原则一经提出虽饱受非议,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最终还是予以确立,开始建立对公共财产和民众私有财产所有权平等承认和保护的法律制度。而由此形成的形式上采用"三分法"、实质上采用平等保护原则的立法体例也一再被解读为我国物权立法的显著特色,但这个特色并不是特长,而是一个显著的缺点。这种模式不但在立法技术上存在严重缺陷,而且有立法伦理上的严重缺陷。简单的仅仅以"三分法"立法模式来否定"一体承认、平等保护"原则的观点存在重大的政治缺陷、历史知识缺陷、法理缺陷和法技术缺陷。"一体承认、平等保护"原则的确立是我国进入建设型社会的标志,我国学界应对其作出准确全面的解读,以使其得到切实而有效的贯彻。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确定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三分法,较符合司法精神医学理论及实践.然而,由于"精神病人"这一概念具有狭窄性与不确定性,大多数学者主张对其采取广义解释,同时存在少数反对扩张论者.本文指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标准应坚持医学--法学标准,由法官最终决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本案情 从1998年12月27日至1999年1月10日,林岫创作完成了6幅"龙文化"书法作品.该作品均由不同体例的"龙"字和题跋组成,其中包括1幅行书"龙"字和1幅狂草书"龙"字.林岫对上述作品未予发表.1999年1月底,林岫将该6幅作品以每幅2 0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华女子学院学生余映丽.双方未签订买卖合同,亦未就作品的使用方式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4.
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模式——兼与戚建刚博士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祥华  吴涛 《河北法学》2006,24(11):155-159
"范式"整体作为一种方法是社会科学的方法,社会科学包括法学也存在范式,但是社会科学的范式与自然科学的范式有所不同.尽管库恩的"范式"理论存在缺陷,并不妨碍在"扬弃"的基础上于法学研究中加以运用."范式"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模式仅仅是一种方法,"范式"之中包括模式(模型).一种"范式"仅属于同一个科学共同体,而同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范式"之中.  相似文献   

5.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首次从司法解释的层面,规定了瑕疵证据补救制度。这在证据学上是一个理论创新,由此实现了从证据可采信角度对证据类型的"三分法",克服了将证据简单划分为"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缺陷。〔1〕这一规定同时也是对司法实践中惯常做法的总结与肯定,起到了从制度上对瑕疵证据补救行为予以规范和保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相似文献   

6.
"三分法"是诉的类型传统理论,这一诉的分类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占据通说地位。然而,该理论依然存在自身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将所谓的"实体法上的形成之诉"与"诉讼法上的形成之诉"机械并列。追溯形成之诉的历史,形成之诉本身只解决因实体法上的形成权而产生的纠纷。在新的诉的类型理论之下,形成之诉回归这一本原。由此,剥离出原属于所谓"诉讼法上的形成之诉"的诸多诉讼形态,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构成了原生之诉体系。而从更高一个层次对原属于所谓"诉讼法上的形成之诉"的诸多诉讼形态归类,即次生之诉。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刑罚体系的探究--以单位刑事责任的追究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佳佳 《河北法学》2004,22(2):155-159
我国1997年新刑法中确立的单位犯罪刑罚体系存在罚则不统一、刑种单一的缺陷,限制并妨碍了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有效追究。通过对刑法分则中规定的适用单罚制的单位犯罪进行分类,并据此深入分析,运用"社会契约论"和"主体双重性"理论,在限制性剥夺犯罪单位对其组成成员以及社会履行基本义务的能力的基础上,重构单位犯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8.
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核心在于如何配置起诉裁量权,以实现刑事案件审前程序分流,减轻检察公诉和法院审判上的压力。然而,我国现行的刑事不起诉"三分法"将起诉裁量权限制在酌定不起诉这一非常狭小的空间之内,导致了实践中的混乱。从学理上来看,理论界对于"三分法"的研讨未得要领,无法解决实践问题;只有在理论上以谨慎的扩张主义为指导,在我国刑诉法中配置适度的起诉裁量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不起诉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前外观设计相近似的判断是侵权和确权程序中均涉及的内容."整体观察、综合判断"是相近似判断的判断方式.所谓"整体观察、综合判断"是指当两项相同(近)种类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相近似性判断时,由二者的整体来确定是否相近似,而不是从外观设计的部分或者局部出发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德国犯罪理论体系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国犯罪理论研究经历了古典理论、原因行为理论、目的行为理论、目的理性论数个阶段 ,其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分析行为时采用的三分法 :行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罪责。这种三分法在法律现实中经受了考验 ,而且对刑法以外的德国法律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英国法院英国的法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首先,可把英国的法院分为高等法院和下级法院。高等法院包括上诉法院和高级法院(the high court,它由大法官法庭"the Chancery Division"、高等法庭"the Queen’sBench Division"和专门法庭"the family division"组成,在伦敦和几个地区性中心开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企业法律形态理论发端于德国的企业形态理论,德国李夫曼首创企业形态理论.他将企业划分为个人企业和公司企业,公司企业又包括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和中间形态公司.最新分类体系由德国沙费尔建立,他把企业划分为人合企业形态和资合公司形态,前者包括独资企业、无限公司、两合公司、匿名合伙;后者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两合  相似文献   

13.
犯罪构成理论在刑事诉讼各环节起着不同的作用,存在缺陷的犯罪构成理论制约着刑事诉讼的各环节.从犯罪构成理论对刑事诉讼各环节的制约看,现行犯罪构成理论的最大不足是缺少消极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应包括犯罪客观、犯罪主体、犯罪主观和犯罪阻却四个要件,不包含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明确的位阶关系,能反映定罪的司法逻辑.完善的犯罪构成理论应"入罪"与"出罪"并重,积极构成要件与消极构成要件兼备.  相似文献   

14.
部门法理论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诚 《河北法学》2003,21(3):10-22
首先对部门法理论进行了总结,然后从认识论和价值论两个方面对部门法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对 部门法理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法律分类构想。从理论上来看,部门法 理论在概念、划分方法、体系、结构和部门关系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缺陷;从实践上来看,部门法理 论弊多利少。部门法理论是苏联模式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已经丧失了存在价值。鉴于部门法理 论的缺陷,提出了法律分类理论新构想。法律规范分类的最小单位是法律规范元,其集合是法律 规范群;法律规范的结构是一个由不同划分标准的划分结果结合起来形成的多维空间交叉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人权的分类理论是人权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法学的基础研究论题。人权的存在形态的分类也是多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纵观我国学者的观念,李步云教授所提出的应有权利、实有权利与法定权利的三分说较有说服力,但此观点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将从评析人权存在形态的三分法出发,深入分析人权的特性,进而提出在人权的存在形态分类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诱惑侦查手段在犯罪侦查中存在合法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践中的运行处于封闭状态,不符合侦查法治化原则。学界对诱惑侦查合法性界定的"两分法"标准存在缺陷,不能合理地解决诱惑侦查手段在毒品犯罪侦查中的合法性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对诱惑侦查合法性标准实行"三分法",可以较好弥补"两分法"标准的不足。最后以"数量引诱"和"打预谋"侦查方法为例,分析其合法性及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颅骨骨折断面细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颅骨骨折断面上微细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发现在颅骨骨折断面上有微细的骨折裂线,向断面深部的骨质中延伸,其宽度为5至100um不等,主要分布在颅骨外板内,或外板与板障的交界处.分布于板障内的微细裂线可造成骨小梁横行、纵行和螺旋形骨折.骨折时,骨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束可被分离或断裂,各胶原纤维层可分开.骨内血管可被骨折裂线横断或纵形撕裂,损伤的血管可被从哈佛氏管中拉出.生前骨折时,在微细裂线的深方可清楚见到纤维蛋白网和红细胞相互粘集,死后骨折则未见到此现象.本文还探讨了颅骨骨折发生的机理和推断生前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某地精神病院发生这样一起事件:某青年男性患者,因兴奋、冲动、自伤及伤人一周,由家属送入医院诊治.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乘上厕所之机,突然以头猛撞水龙头,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其后迅速转至综合医院急诊,诊断为"头颅外伤、颅骨骨折",经抢救后脱险.  相似文献   

19.
不纯正不作为犯素有"未解之题"之称.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其作为义务来源,检讨通说地位的四来源说,并对目前的理论观点进行剖析,主张构建三分法的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在刑法总则中增设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一般性规定,以期更好地实现其与罪刑法定原则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韩思阳 《法学杂志》2018,(5):95-103
行政相对人举证责任的内涵混乱不清,必须有所辨析。我国的制度实践与学说理论都表明,在行政调查领域应坚持"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具体到行政相对人的举证责任,应采用"行政行为三分法"进行区别处理。未来的行政程序法典可以仅对行政相对人的举证责任作一般性规定,剩下的由单行法或特别法来完成。第三人的举证责任问题与此类似。在清楚界定行政相对人、第三人的举证责任后,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也就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