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9,(6):50-5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当前中央投入相对不足而各级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挖掘社会民间的力量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第一、充分重视社会民间力量,使民间资本成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力军。第二、为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互联共建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婕 《小康》2018,(14)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等系列因素带动下,资本下乡呈现主体增加、领域拓宽、方式多样等新态势,农业农村正成为投资热土。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这当中,农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一季度的突出亮点。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等系列因素带动下,资本下乡呈现主体增加、领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职业转移过程中,社会资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量极其有限,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办法之一就是采取多种措施从社会资本的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方面增加其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张志胜 《中国发展》2012,12(1):56-60
欠发达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出带来的人力资本短缺、建设资金匮乏、社区认同弱化以及社会资本流失等问题致使其社区建设深陷困顿。该文提出只有重构适应社区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健全投资机制,重塑农村社会资本,再造农村社区认同,才有可能打破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三资”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农业的势头良好,据统计,到2002年上半年,全省“三资”投资农业项目已达1.8万多个,投资总额达21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省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认真研究这一情况,大力引导“三资”投资开发农业。  相似文献   

6.
马俊达 《中国民政》2014,(11):13-15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个别亦称P3s模式)是现代投融资方式的制度创新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重要突破。近期,国务院高度重视投资的拉动作用发挥,要求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电力、电信、交通、农业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推动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点关注城市供水、供暖、供气、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PPP项目示范和财政扶持。这对于民政工作来说,无疑是一重大利好消息,宜予重视,主动发声,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与湖南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湖湘论坛》2006,19(1):39-40,43
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遇到来自不发达的农村金融的制约。能否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特殊作用,对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从资本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学分析看,应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引进资本经营机制,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成功,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但是,农村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却遇到了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这就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金市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一、逐步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1财政支农投资的现状。尽管国家财政并不富裕,但每年都拨出大量资金支援农业。建国40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1978年的投资总量是1950年投资总量的56倍。但由…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农民合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先文 《求索》2010,(7):53-55
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合作提供的困境。我国农村社会资本雄厚,可促进公共服务的农民合作供给。文章对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农民合作行为选择及其机制,提出了培育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合作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蓬 《长江论坛》2013,(6):74-77
基于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农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论述了乡村治理与社会资本的理论关联,并具体分析社会资本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村社会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弄清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重构农村社会资本,以解决“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国家和上海发布的农业"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央的高度重视,政策的持续倾斜,准入的逐步放开,推动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也使  相似文献   

12.
正宁政发[2016]2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保障农业农村投入,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现就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投入构成分析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资本投入上,由传统的国家、集体投入为主的体制转变为以国家、企业、社会经济实体以及家庭等多元投资主体。在贫困山区,由于集体的公积部分空壳化,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几乎为零。社会经济实体投入也很少,家庭投入能力有限,造成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重失衡,结构不尽合理。从全国来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有所增加,但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以下。这一比重在“六五”期间为8.8%,“七五”期  相似文献   

14.
李国正 《湖湘论坛》2020,33(1):24-32
城乡发展失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由出口、投资驱动模式向消费驱动模式的转变。研究认为,与以农业为主的“乡土中国”不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城乡中国”,农业发展不但受制于乡村发展环境,而且还要面临城镇化的冲击;乡村凋敝的表征之下是土地、劳动力(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其根源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壁垒。新时代下,伴随着新户改、土地流转与资本下乡等一系列农村农业改革政策,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逐步消弭,但是由于城镇化质量不高、农业生产要素低收益,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仍旧存在较大障碍。今后应从优化城镇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等角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动向,这就是立足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发扬养殖传统,形成一批投资规模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制度化、技术现代化、农民职工化的公司制企业,并且是全产业链体式的,高效地解决了饲草与养殖、农户与公司、养殖与加工、生产与销售、城市与农村、技术与指导等多方面的融合问题,为我国民族地区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提供了有效模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现状特点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率先在家乡从事种养业和农产品初加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农业结构不断优  相似文献   

17.
5月8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为民间借贷正名、松绑,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合法经营。这是在国家实行货币从紧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面向农民和微型企业,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从此“私人钱庄”沐浴阳光,名正言顺地登上资本市场大舞台参与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8.
雷云淇  付桂军 《前沿》2015,(3):59-61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等人的研究证明,等量的人力资本投资所创造的价值数倍于物质资本。2006年以来,内蒙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财政转移、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物质资本投资等方式极大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了农牧民民生状况。但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民生的更大改善需要缔造现代农牧民,使惠及民生的路径由物本向人本转化,通过提升农牧民知识资本、健康资本和流动资本提高新农村建设惠及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龙  曾伟 《理论月刊》2010,(1):179-181
新农村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使农村“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当然,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也要重视农村中社会资本的利用。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的改造,以及新的社会资本的培育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社会资本理论,然后分析其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最后提出对农村社会资本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