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预习的重要性至少有两点:一、通过预习使学生对将要讲的教材有个粗略的了解,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二、通过预习还可以  相似文献   

2.
教学一得     
出好课前预习题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课前预习益处甚多,而老师出好课前预习题,对指导学生预习又极为必要。出好预习题有哪些要求呢?我的体会是: 1.应富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路。预习题应提纲挈领,使学生用它来指导预习,能概括地了解教材内容,切忌呆板,以免引起学生厌烦,影响预习的兴趣和效果。 2.应紧扣教材。出预习题应以教材为基础,因为学生预习的材料主要是教材。 3.应层次分明,眉目清楚。预习题的顺序要与讲课内容一致,以便学生预习和听课。  相似文献   

3.
在《青少年修养》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教材,理解教材,练习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四个方面进行的。一、通过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了解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为教师分析课文创造有利条件。如讲《青少年修养》第二课第二框题,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力量时,我们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①为什么说人民是建设  相似文献   

4.
划·批·写     
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为了取得预习的最好效果,我的做法是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划就是要求学生划层次,划要点。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层次,抓不住要点,那就是没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组织好学生预习?预习有哪些好处?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出好预习思考题要求学生预习不是让学生自发地预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预习思考题进行预习。因此,出不出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出得好不好,是学生能否提高预习效果的关键、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轻视政治课学习的偏见,只是迫于考试和升学的需要,在考试前搞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得     
课堂质疑是指在每一节课结束前用五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学生或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课堂质疑促进了教与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课堂质疑使学生发现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教师也从学生的知识缺陷中了解到了自己教的薄弱之点,因此,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补充。其次,课堂质疑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学生经几十分钟的学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质疑  相似文献   

7.
新编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针对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实践中我采用“三读”教材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预习性读。此法是让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感知教材,做到初步明确课文内容,掌握教材梗概,并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相似文献   

8.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预习、共学、练习”三段教学法,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社会发展简史》教学,谈谈我对“三段法”教学设计的点滴体会。一、预习思考题的设计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教材,初步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观点、  相似文献   

9.
写预习笔记     
有些学生认为,预习就是先看一遍。当然,看比不看好。但不动脑筋地浏览一遍,收效甚微。要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必须有正确的预习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还要根据各科特点,指导学生预习。我认为比较好的预习方法是,边看书、边思考、边写出预习笔记。比如政治课,教师可根据将要学的新课內容,拟出若干思考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对哪些地方能看懂,能理解;哪些地方看不懂,不能理解;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0.
“学导式”教学形式是在自学辅导和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学入手,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它一般有如下的教学特点: 一、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和质疑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把重点、难点设计成几个思考题,上课之始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完成,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从而借助思考题领悟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内容。如在讲授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时,我打破教材内容顺序布置了以下  相似文献   

11.
选修课教学并非当今的时髦命题,重提这一话题,是因为笔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尝试,有诸多体会。现对这一教学实践作一全面的回顾和反思。一、教学中的思考启自学生对统一教材的质疑。早在1985年,笔者执教的高三年级一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中学政治课教学之我见》的文章,对当时的高中政治教材和政治课教学提出质疑,措辞比较激烈。该文章的大意是,从初中到高中,上了多年的政治课,尽管每次考试都取得了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以来,我们教研组全组同志围绕着“中学政治课教学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从哪里改起?”三个问题反复讨论,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先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改革,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狠抓课前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认为,课前预习决不单是叫学生看看书,一般讲课前预习要抓三条,一是要抓基础知识,明确预习的要求;二是要结合教材,布置学生适当搞点社会调查;三是要针对学生思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目前,全国有10套初中教材在使用;高中虽然只有人教版一套教材在使用,但由于增设了选修教材,高中教材涉及的范围将更加扩大。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了重大变化,而且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有了重大改进。其核心思想是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中学德育工作的深…  相似文献   

14.
我在近两年的政治课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我的体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课前,预先把某一段课文准备一下,使学生在知识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读书能力。但是,教师布置以后一定要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要给以表扬。并且,预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课前是不预习的,这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个别谈心,询问不预习的原因,他们说是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怎么预习。看来学生预习,是需要“向导”的。下面介绍指导预习“八字”法。一、疑疑是学习的开始。陆九渊说:  相似文献   

16.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引你跟,你错我纠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主导(教师)处于主动,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如果把"你我"的位置换一下,则双方都处于主动。一、你讲我听。课前公推或指定一名学生担任主讲,由主讲人邀数名同伴组成授课小组,一泛了解同学们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征求意见,集体设计授课计划;课上由主讲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授任务,教者坐到主讲人座位上听讲。如讲授出现偏差,教者用举手质疑等方法启发共同思考,把握重点,及时引导。二、你问我答。鼓励学生把预习中碰到的有关认知、理解、应用有一定困难的知识点设十成不…  相似文献   

17.
有人形象地把课堂预习出作“火力侦察”。的确,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了之一,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我介绍几种方法,仅供同行参考。1.知识结构预习法。这种意法是以讲授内容的知识结构为引线,达到使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内容的目的。该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由教师列出所教内容的知识结构,学生依此去预习;二是由学生预习归纳出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前种方法便于学生一开始就有较明确的学习思路;后一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结构预习法较适合…  相似文献   

18.
目标教学是80年代改革大潮中涌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试行“目标教学‘三环法’(目标预习、目标内化、目标检测)”的实践探索。力图将课堂教学的改革再向前推进一步。一、目标预习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目标预习”,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按教材的章节内容制定出“双项细目表”,然后将其具体化为具有序列性、系统性的预习目标习题,并借助于该习题进行目标预习。就是说,进行具有目标导向的  相似文献   

19.
在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取结论,没有自主探究的习惯,长年累月,造成思维单向、局限,学习变成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简而言之,即变“结论”为“过程”,在探究中求发展。近年来,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通过比较、学生反馈…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二节《男生女生》的第一部分——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设置、情境讨论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男女生矛盾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异性健康、正常交往的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活动——夸夸我们班异性同学的好品质。课前教师准备8张卡片,每张卡片以男生或女生的一个优良品质为主题。男生有正直、大度、踏实和风趣,女生有善良、开朗、细致和温柔,主题下由教师写上“心灵寄语”。活动时,教师将卡片分别交给8位同学,每个同学手中应当是异性同学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