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青海省环湖地区绵羊的血浆、肝、被毛以及牧草和土壤中锌含量的研究发现,被检绵羊的血浆平均锌浓度(4.78μmol/L)低于锌缺乏临界值,肝锌含量(108.03mg/kg)较低,牧草(14.64mg/kg)和土壤锌含量(47.04mg/kg)都低于正常范围,表明青海省环湖地区绵羊处于低锌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我区绵羊在冬天非正常性脱毛的现象很普遍。症状为颈和躯干上的毛成片脱落,裸露的身体挡不住寒冷,引起消瘦和乏弱,甚至死亡。另外,羊毛的损失最亦相当大。为此,我们于1988年冬天起,对脱毛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诊断,发现该病主要分布于淡灰钙土、灰钙土性质的荒漠草原,以及沼泽草甸土上。在灌淤土壤上的羊则不发病。与脱毛绵羊同群的山羊则不脱毛,但流产严重。经诊断,绵羊脱毛为缺铜所致。(一)流行病学调查1.流行情况:该病50年代就有发生,后来随着大规模的防疫和驱虫,该病发病率不知原因的下降。近10年来又增高,脱毛率达10%~45%不等。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在非脱毛季节选上海实验动物中心脱毛猕猴10只作试验,另选未脱毛的健康猕猴20只作对照。两组均雌雄各半,体重4~6kg。 2.仪器和试剂:Variah AA-47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锌、铁、铜、镁、钙、钠、钾标准样品,均为光谱纯;硝酸,为分析纯。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环湖地区绵羊血浆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锌为4.74 μmol/L,低于临界值;锰含量为痕量;铜为13.50 μmol/L;钴为0.61 μmol/L,均在正常值之内;钼为0.90 μmol/L,高于正常值.提示该地区绵羊处于低锌、低锰和高钼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一)锌与肢蹄疾病 动物缺锌对角化过程有影响。严重缺锌的鼠,除脱毛及皮肤炎外,脚掌还会脱落和裂开,并有深的裂口。猪缺锌常以皮肤角化不全症和脱毛为特征。反刍动物缺锌,骨骼发生畸形。绵羊表现为毛及角的变化特别明显,即角化过度,羔羊角的正常环状结构消失,以至脱落。无角品种羊如长期缺锌,会在长角部位发生角质突起,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Miller(1960)发现给犊牛饲喂低锌饲料,引起步态僵硬和后肢弯曲,跗关节、膝关节和球节因积液变得软而膨大。Miller等(1964)提出,山羊缺锌其蹄冠边缘皮肤发生破裂,跗关节肿胀。Bostico等(1964)提出当牧草中锌含量低于50μg/g干物质时,锌量就不足,牛腐蹄病感染率就有增加的趋向。Signorini(1975)报告某农场的牛因缺锌发生了蹄底溃疡、指(趾)间皮肤增殖和腐蹄病。温代如等(1983)测得北京市黑白花乳牛正常蹄角质的含锌量为96.2±28.892ppm,而在变形蹄,特别是严重的变形蹄可减少到67.9±12.968ppm。郭时潮等(1987)测得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变形蹄角质中的锌(194.0417ppm)比正常蹄的(293.5227ppm)低99.4810ppmo  相似文献   

6.
山羊流产在我区鄂尔多斯台地、贺兰山沿山地带的荒漠草原上相当严重。关于其病因的诊断,在50~70年代,着重于布病的诊断。近年来,有人从事衣原体等病原学诊断,但尚未获得成功。我们是在研究绵羊缺铜性脱毛症过程中观察到,山羊流产的地域分布规律与绵羊脱毛症的分布相互一致,具  相似文献   

7.
烯虫磷防治绵羊痒螨的试验呼和巴特尔宝音达来(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兽医工作站)为了验证烯虫磷对绵羊痒螨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4年10月25日至1995年1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郊区进行了烯虫磷防治绵羊痒螨病的疗效试验。1试验材...  相似文献   

8.
绵羊痒螨病,俗称癞病,是由痒螨科痒螨属的羊痒螨(Psoroptes ovis)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体外寄生虫病。临床可见患羊奇痒、消瘦、脱毛及衰竭。本病为接触感染,有的羊群感染率高达100%。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现就国内外近年来防治绵羊痒螨病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继对大熊猫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廉维等,1987)之后,用小黑熊作为大熊猫输血的前瞻性研究实验模型,进行了接受绵羊血的输血试验。 (一)试验动物 受血动物:小黑熊,2岁,雄,体重25kg。自捕进动物园3个月以来一直有全身震颤、食欲不佳、精神萎靡等表现,但未确诊。供血动物;绵羊2只。 (二)试验项目和结果 1.小黑熊及绵羊的红细胞抗原测定:将小黑熊红细胞、1号绵羊红细胞和2号绵羊红细胞经温盐水洗涤后配成5%悬液,与人类ABO系统、Rh系统、MN系统反应。结果小黑熊及绵羊红细胞均与ABO系统抗血清强凝集;当与Rh系统抗D血清反应时,小黑熊红细胞凝集而绵羊红细胞不凝集;  相似文献   

10.
达虫净 (有效成分为芬苯哒唑 )是一种具有跨纲驱虫谱的优良驱蠕虫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一些地区的推广试验证明 ,其对绵羊线虫、吸虫、绦虫成虫均有良好驱除作用。为有效地防止绵羊线虫及其他蠕虫病春季高潮的发生 ,为冬季驱杀寄生阶段幼虫技术措施的实施提供首选优良驱虫药 ,笔者 2 0 0 0年 1~ 3月对达虫净驱除绵羊寄生蠕虫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达虫净片 :每片含芬苯哒唑 10 0mg ,陕西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990 90 13。1.2 试验动物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自然放牧的藏系绵羊 ,药效试验供…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育种繁育基地,该场多年来主要应用盐酸左旋咪唑和丙硫咪唑对绵羊驱虫,效果较好,但优势属线虫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为寻求新的廉价驱虫药,我们于1998年3月进行了烈瓦唑的驱虫效果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物与试...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绵羊脑多头蚴病抗体的试验剡根强(石河子大学动物科学系832003)吴元昌包亚芳(新疆兵团一二一团兽医站)马文戈(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绵羊脑多头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但羔羊感染后,在六钩蚴移行至脑部发育为多头蚴的2~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固原地区绵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高,危害大。为了探讨吡喹酮对绵羊矛形双腔吸虫的驱虫效果,笔者于1983年5月在该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一)试验方法 在该地区畜牧站牧场羊群中,以Stoll虫卵计数法,选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皮癣菌病防治试验赵东,董,钱法举(安徽省阜阳市动物检疫站236000)动物皮癣菌病是由多种皮癣真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肤传染病,易感动物有牛、羊、猪、兔等,主要引起动物皮肤发生癣斑、结痂和脱毛,影响动物生长发育,严重者类似诛儒症。近年来我地区牛、兔...  相似文献   

15.
通过蜱的传播试验,首次确定了我国西北广大养羊区有3种硬蜱是绵羊边虫的媒介蜱。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绵羊边虫的传播媒介均为草原革蜱,内蒙西部地区绵羊边虫的传播媒介为亚东璃眼蜱和短小扇头蜱。试验证明,上述3种媒介蜱对绵羊边虫都不能经卵传递,也不产生发育阶段性传播,唯一的传播方式为蜱成虫间歇性吸血传播。  相似文献   

16.
对严重流行于甘肃省阿克塞县的山羊、绵羊食毛脱毛症进行了矿物元素检测分析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羊被毛、组织的硫元素含量低下;病理变化主要是被毛严重脱落,皮板裸露,表皮细胞角化明显,毛囊上皮紧缩,毛囊、皮脂腺、汗腺均减少,横纹肌、心肌、肾小管上皮出现萎缩变化。认为本病是以硫元素缺乏为主的地方性营养代谢病。经含硫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环磷酰胺俗称脱毛灵,为氮芥衍生物,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用药后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体质不佳者,易发生并发症而引起死亡。1987年6月,杜尔伯特自治县某种畜场,以30mg/kg口服对绵羊进行药物脱毛,全群160只羊服药,其中11只发病,7只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治疗,以及对自然死亡病例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察,诊断为环磷酰胺中毒。  相似文献   

18.
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乌审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及跟踪研究常用抗线虫药物的驱虫效果,通过粪便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及剖检法对乌审旗不同地区自然放牧绵羊群进行了蠕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绵羊蠕虫总感染率达84.4%,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4.3%、23.8%和7.9%。感染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细颈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84.3%和65.6%。而且,这些优势虫种已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产生了高度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9%和1.7%,虫卵转阴率均为0。对左旋咪唑亦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其给药后第7天的虫卵减少率为51.2%,虫卵转阴率约为30%。然而,不常用的碘硝酚注射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因此,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乌审旗地区绵羊群中流行的主要线虫及其耐药情况,并筛选出对目前流行的优势虫种具有强大驱杀作用的药物,为后续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奠定了扎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