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但提起阿Q的逻辑,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色迷心窍的单身汉阿Q调戏尼姑庵的小尼姑,在大街上伸手去摸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当遭到小尼姑拒绝时,阿Q一边扭着小尼姑的面颊,一边振振有词:“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在阿Q的心目中,既然和尚能对小尼姑动手动脚,我阿Q就有理由对小尼姑摸摸捏捏。这就是阿Q的逻辑。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生活中阴魂不散一样,阿Q的逻辑在现当今的一些人中,仍有一定的市场。一位原本很有前途的处级干部因收受贿赂10余万元而锒铛入狱。在狱中他总结自己的失足原…  相似文献   

2.
自虐症     
乐朋 《唯实》2001,(10):70-70
阿Q这人的毛病真不少,虚荣,浮夸,贪财,好色,手脚又不干不净。可他另有个性格缺陷,患自虐症,即自己瞧不起自己,还要不时地虐待自己,作践自己,把自虐当作一种愉悦。他曾自骂“是虫豸”,即不算个人;赌钱输了,自打几个热辣辣的嘴巴,才能安然入唾;见了官老爷,双膝发软、身不由己的就下跪,别人要拉都拉不住。所以鲁迅说,“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阿Q的自虐症,源于那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极端专横、暴虐的社会,使阿Q这类弱小的羔羊式的人们,只能从自虐中找到一点快慰与满足。也就是说,阿Q之自虐症,是…  相似文献   

3.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4.
白纸     
云云  崔芳 《党建文汇》2001,(5):42-42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朋友非常之多,“走遍天下,处处都是我的朋友。”旁边有人忽然对他说:“晚上的时候,你躺在床上,手捂着胸口数一数,看看你能叫上名字来的人到底有多少个。”一听这话,大家说,那干脆咱们现在就数一数吧。于是每个人都静静地数起来。结果,在座的七八个人中,能数过一百的人都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在这些人几十年的时间里,地球上这摩肩接踵的60亿人中,真正能够介入他们生活的,充其量也就是那么百十人。  相似文献   

5.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6.
阿Q心态与不正之风于丽萍我向来把《阿Q正传》当小说来读,随着年事的增长,觉得与其把它当小说来读,不如把它当心理学去研究。因为鲁迅先生把阿Q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阿Q用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的答...  相似文献   

7.
几乎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潜伏着自我成就、争当第一的志向,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以本人为例,幼时体质赢弱,胆子也小,在托儿所常受伙伴欺侮,即便如此,自我感觉依然良好。记得那时常爱给班里的男子汉排英雄座次,排来排去,自己总落在第二把交椅上,还算谦虚。其实我并不是不想当大王,只是被我排第一的那位拳头实在太厉害,我根本不是他对手,只好屈居第二。屁大的孩子就有这样的野心,真是不可思议。认真想起来,这种劲头未必不带有某种阿Q精神,或者干脆说,阿Q精神就发源于这种劲头。所谓精神胜利法,无非就是人争强好胜的天性在…  相似文献   

8.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9.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0.
据《资治通鉴·卷一》记载,齐威王听到了对地方官员即墨大夫和东阿大夫不同的评价后,没有偏信一面之词,而是派人到两人所管辖的地方进行了调查。结果,实际情况与一些人的传言大相径庭,截然相反。于是,他首先召见了即墨大夫,对他说:“自打你主持即墨地方的政事之后,攻击你的流言蜚语几乎天天传到我的耳中,可是我派人视察了即墨,发现荒地都开垦出来了,老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什么纠纷要处理,咱们齐国东部因此太平安定,你的政绩斐然却遭到诽谤,这是因为你不会收买我身边的人来帮你说好话啊!”  相似文献   

11.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一位被男友打伤的女孩子。主持人问:“为什么这个男人打你不只一次,你还跟他在一起”“因为我觉得他需要我,没有我,他会死。”  相似文献   

12.
说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进步,团结就是发展,团结就是稳定。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区,团结真是太重要了。但团结也有真假之分,真正的团结,可移山,可填海;虚假的团结,坑国家,害人民。不信你看这些年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有很多都曾闪耀着“团结”的光环。一种是你说我好我说你好的“团结”。班子之间,上下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吹我吹大家吹,你讲我的功劳,我说你的成绩,我向外宣传你,你向外宣传我,你向上举荐我,我向上举荐你,你说我先进,我说你优秀无比。像原山西绛县法院的姚晓红,本来是个“三盲”院长,并从几年前…  相似文献   

13.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 ,延安军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早饭后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相约一同去看望在侯家沟养病的任弼时同志。“老总 ,咱们不是去看弼时嘛 ,您怎的还带了猎枪呢 ?”“主席 ,咱们去看病号 ,空着手总有点不好意思吧。我带着它 ,咱们绕点路 ,能碰上个野兔子、山鸡什么的 ,拿去慰劳弼时 ,不是更好吗 !”主席笑着说 :“还是总司令考虑得周到。不过今天去 ,我是准备让他吃‘排骨’的。警卫战士几次给我告他的状 ,说他不安心休养 ,老是到处乱跑。你却要去犒赏他 ,这不是你卖白面 ,让我卖石灰吗 !”朱总也笑着说…  相似文献   

15.
话说“反怪”张秀璋重读《阿Q正传》,鲁迅笔下的阿Q,在欺凌了小尼姑后曾责怪说.他的"飘飘然"都是小尼姑害的,如果小尼姑的脸上不滑腻,他便不至于被蛊惑"所以,女人真可恶。"看来,阿Q满肚子是怪。但这种"怪"是""倒打一耙"式的"反怪"、颠倒了是非,岂料...  相似文献   

16.
你以为你是谁?□张书省接触一位省长秘书,我说你的担子不轻啊,他说,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我很小心,我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你以为你是谁?”每天看。一瞬间,我发现面前这位年轻人,可亲可敬。因为,人经常会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河南那个张金柱,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相似文献   

17.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正传》中的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把阿Q“比烂比下”的丑陋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谁能料想,时至今日,“阿Q谬论”不仅没成为历史尘埃,还有了新的表现。“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问题严重的多的是”……在纪检部门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不少问题官员就存在这种寡廉鲜耻的“比烂”心态。面对组织的调查,不是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反过来抱怨组织,以别人的“大恶”来为自己的“小恶”开脱。如,有的贪官在职级上与高的“攀比”,一般干部与科级干部比,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比,处级干部与厅级干部比,厅级干部与省部级干部比,这些人比上比下,比出来的结论是“你贪我贪他贪,大家全都在贪”;有的贪官在数量上与金额大的“攀比”,贪了几十万元和几百万元的与贪了几千万元和上亿元的比,这些人比大比小,比出来的认识是“我贪的是人家的零头,根本用不着小题大作”:有的贪官在事实上与问题多的“攀比”,“我查来查去就是一点经济问题,不像人家什么问题都有”,这些人比多比少,比出来的感觉是“他人属于作恶多端,自己只是白玉微瑕”。  相似文献   

18.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19.
人民 《廉政瞭望》2006,(8):60-60
(一)李登辉、陈水扁同坐直升机巡视。李登辉说“:如果我丢下1000元,捡到的那个人一定很高兴。”陈水扁说“:如果我丢下10张100元,就有10个人很高兴。”这时,驾驶员喃喃自语“:何不把自己丢下去,让2300万人都高兴呢?”(二)阿扁希望提高自己的声望,发行了一套印有自己肖像的邮票,过了一个多月,阿扁问邮政局长“:邮票销售情况怎么样?”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有人常常抱怨粘不牢!”阿扁“:怎么会呢?”他随手拿起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背胶上,贴上信封。阿扁“:这不是粘得很牢吗?”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三)深夜,阿扁要帮…  相似文献   

20.
一、我参加党校函授本科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1989年我46岁,听说我要报考函授本科,有的同志劝我说:“你的老中专毕业文凭比函授大学值钱,这么大岁数了,论职务你是咱们喀左县决策分析中心主任,论职称你是工程师,这也就够意思了。”可我的认识恰恰相反,我感到,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很多问题理解不了、或者是一知半解。比如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怎么看;中国特色怎么个特法;改革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