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语言人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人权,是在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濒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权主张。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关系着民族问题处理、世界语言多样性保持等重要问题,具有学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社会实践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归属具体学科范畴,哲学对其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因此,语言人权问题可以用概括性的哲学思维来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哲学问题的方法论来对相关问题的进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分析和研究可以使该问题研究脱离具体问题现象的羁绊,在理论高度上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族群组成的客观条件之有形特色之一,具有与他者最容易区分的特征。语言背后隐藏着各族群不同的文化习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任何语言政策的拟定与执行深刻反映着政治角力与权力较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以及语言权概念的提出,各英语国家的语言政策也作出相应调整,从英语独尊到尊重少数族群的语言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们选择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既有原住民,又主要是移民的英语国家,从语言权的角度,对其语言政策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使用母语作为一种基本人权,通过法制和草根运动将母语和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有效维护语言的生态平衡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睿 《人民论坛》2010,(9):258-259
就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产生和发展情况,阐述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而造成的少数民族文化贫瘠的现象,呼吁社会各界拯救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理论,从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的原因、环境和后果,以及和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构建和社会化过程出发,来研究少数民族濒危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境内德昂族主要有布雷、汝买、梁三个支系。以往德昂族研究主要以布雷支系为主体研究对象,而其中偏居国境线一隅的点状散布居住的汝买人由于浸没于傣族、景颇族之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熟知。以语言为核心对汝买支系族群语言关系与语言自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下境内濒危小语言现实社会处境、命运和语言归属问题,而且也是对濒危小语言活态的有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是一项极为庞大而又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少数民族自身、语言学家都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从语言政策层面采取有力措施,还必须要依靠全球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濒危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濒危现象的原因诸多,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本文从语言态度,即语言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通过对比持不同语言政策的国家)两个角度阐述了语言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全世界语言濒危的总体情况和评估濒危语言的方法。阐述了语言转用的分类、速度和语言转用的原因,分析了评估濒危语言的评估指标和评估量表,最后总结了濒危语言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艺蓉  陈艳 《前沿》2014,(13):206-207
在强势语言为主导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语言逐渐消亡。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分析我国当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措施和方法,来阐释对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保护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各种不同保护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现代社会环境探讨濒危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社会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科学等,讨论了学术上语言和民族认同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讨论与在法律定义中作为民族认同标志的语言的作用相比较,目的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少数民族表达了希望维持他们独特认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从而防止语言消失,有效地维护文化和语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论文对中俄赫哲语濒的危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跨境两地的赫哲语的现状及保护状况,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成因除了民族人口基数小、族际通婚普遍、居住环境变化外,还受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方针的制约。同时,认为两地赫哲语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语言保护势在必行,而加强跨境赫哲人的交往、处理好两地语言的互补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一带一路"战略语言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莫卧尔时期,乌尔都语逐渐取代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官方地位。英国殖民地时期,英国推行英语教育和西方教育政策,英语逐渐成为权力语言。英国出于分而治之钳制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需要,曾经默许资助和扶持穆斯林传统教育,使乌尔都语在殖民地后期得到发展。印巴分治后,乌尔都语在穆斯林统治的巴基斯坦成为官方语言,而在印度教派统治的印度却只能是地区语言。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说:"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文化几乎总是追随着权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者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年来刊发了大量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值得认真梳理并加以归纳综述。综合分析主要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字、"双语"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等几个方面,在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莫家"于五代时楚王马殷、马希范当政之前仍然统治着黔中地区并依附于楚,当时他们是与第二、第三土语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布依族贵族."宋英宗治平年间"因政治变动,"莫氏家族"才从黔中地区迁移到黔桂边界的黔南荔波县和独山县,其语言环境开始变化,即完全脱离第二、第三土语而长期生活在第一土语之中,并长期受第一土语的语言环境影响,形成了现今"莫家话"."莫家话"变迁有其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历史原因,她应该是中国布依语的一个方言,这正是其科学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戴庆厦  田静 《思想战线》2003,29(5):129-133
研究濒危语言的活力,有助于认识濒危语言的共时特点及历史演变规律,有利于对其演变趋势作出科学判断。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其特点主要是语言活力处于逐渐衰退之中,濒临消亡。仙仁乡保留了土家语衰退不同阶段的立体层次,从平面上反映了土家语走向濒危的历史轨迹。濒危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本体状态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文化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忽视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有选择的文化传承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阻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根源。贵州文化的多元性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根源于:文化中心主义、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制度、文化商业功利性和少数民族话语权缺失。  相似文献   

18.
对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计算机语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解决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论联系实际 ;用形象、通俗的语言解释抽象的名词术语、概念及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Observed on April 20, is the UN Chinese Language Day. The exact date comes in tribute to Cangjie, the legendary figure credited with havinginventedChinese characters. The theme of this year’s UN Chinese Language Day is "Highlighting Pictographs,"as pictographs are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