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周晓光毛泽东一贯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在他的廉政思想指导下,建国后的前十七年曾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清廉时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的廉政思想的基本内容1.建...  相似文献   

2.
张雄文 《现代领导》2014,(11):41-41
一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回到延安,刘少奇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相似文献   

3.
闻史 《现代领导》2014,(9):42-42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由此,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当时在国民党内的职务,要高于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在中共三大上.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人选中央局(类似于后来的中央政治局),成为中央局秘书。会后,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回湖南筹备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的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1923年10月初,国民党湖南总支部成立。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会议。他在湖南的工作以及在大会上的积极表现,很受孙中山和国民党人的赏识和注意,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4.
1956年,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错误。60年代,随着中苏论战的逐步升级,毛泽东又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把对这一模式的突破性改革看成搞修正主义。至此,对毛泽东来说,突破苏联模式的时机已经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5.
方海兴 《前沿》2010,(7):107-110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里,毛泽东依然秉持他刻苦读书的习惯。为了经常能有书报阅读,他总是刻意搜集。孜孜以求的学习曾对他开展革命实践、思考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指导。探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如今构建学习型政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仁勇 《同舟共进》2014,(11):50-54
时隔多年以后,叶子龙还总能清晰地回想起第一次见毛泽东的情形。那是1935年11月的一天,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甘泉县下寺湾村,19岁的中央军委机要股译电员叶子龙一溜小跑来到毛泽东的窑洞送一份电报。门是闭着的,叶子龙便以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喊了一声“报告”——就是这一声洪亮的、带着浓烈湖南口音的“报告”,使得叶子龙来到毛泽东身边,做起了他的机要秘书。从1935年到1962年,叶子龙做了27年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在时间长度上仅次于政治秘书陈伯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不仅喜爱鲁迅的小说杂文,也喜爱鲁迅的诗歌。鲁迅诗作数量不多,但都堪称精品。他在旧体诗上的成就,显然是被他小说、杂文的成就掩盖住了。但毛泽东是不曾放过的。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在延安的毛泽东得到了一部。该集第七卷中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文化巨匠。在他伟大的一生中,科学地论述了文化软实力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科学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既重视狭义意义上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精心指导文化事业建设;又重视广义意义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从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率先垂范为建设先进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等方面,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辛格曾当面赞扬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词——纸老虎,但他不知道此非毛泽东首创,而是来自中国民间。1972年,基辛格当面赞扬毛泽东:"你创造了一个新词——纸老虎paper tiger!"但他不知道这个词语并非毛泽东首创,而是来自中国民间。至少在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非常熟悉《孟子》一书,一九0二年,他在韶山南岸私塾发蒙时,就读于《孟子》。《孟子》中很多精辟且富有哲理的话,在毛泽东的一生中都有影响。毛泽东经常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引用孟子的话。  相似文献   

11.
译者按: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1989年出版的《索尔兹伯里的中国──新中国40年》一书中描述了新中国成立40年的轨迹。他用较多的文字记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业绩。现将有关邓小平的部分编译如下,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作为毛泽东心腹之一的邓小平邓小平从江西瑞金的苏区时代就是毛的最得力助手。虽然他的个子矮小,但他精力充沛,斗志惊人,这可以举出他过去的一些光辉业绩来说明。邓在瑞金见到毛以前,曾于20年代在广西省指挥过小规模的游击部队,从那时起,他就是作为策略家的毛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2.
《传承》1996,(3)
毛泽东的遗物毛泽东身后,最有价值的两大块遗物,一是手稿,再就是他的藏书。毛泽东逝世后,他的藏书曾由两个单位保管过。1988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改由中央档案馆保管。毛泽东的手稿在中央档案馆被作为特别重要档案单独保管,这些手稿包括眉批等在内,总量在...  相似文献   

13.
在我看来,4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北戴河这个地方,这是因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非常喜欢这里。1954年,他在滂论大雨中,站在北戴河的一处巨崖上作了一首词《北戴河》,词中描述了北戴河的景色,表达了他取得了政权后(1949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新中国)的喜悦心情。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这首词如同他的其它语录一样不但尽人皆知而且人人能够背诵。北戴河因此被中国人牢记。北戴河距北京只有几小时的车程,在炎夏时却比北京凉快得多。毛泽东很喜欢这里,他习惯在北戴河召开中央会议,把他的部下都叫到北戴河开会,…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第一次访苏 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毛泽东第一次访苏。1949年12月,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后不久,毛泽东第一次离开这块生他养他造就他的土地。列车在茫茫的西伯利亚雪原上奔驰,毛泽东站在车窗口,向外望去,思绪万端……中华人民共和困百废待兴,海南等岛屿还没有解放,他有多少工作要做?他有多少事情要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辞旧迎新的世纪之交,回眸二十世纪中国百年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最耀眼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毛泽东了。记得曾读过两句颇富哲理的诗:有的人还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作为二十世纪改变中国面貌的领袖和世界伟人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争取不再回来”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一行到达吴堡县川口。面对黄河,毛泽东伫立良久。他仿佛在与黄河交谈。我从背包里拿出相机,对准了他。镜头里,一个伟岸的身影与苍茫的黄土高原、宽阔的黄河融为一体。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这种感觉至今令我激动。这时,毛泽东一摆手:“莫照了!过河吧。这次过去,争取不再回来,事不过三嘛!”渡船早已备好。毛泽东上船后,老船工一声号子,船解缆离岸。这时,毛泽东忽然对我说:“子龙,还是照张相,留个纪念吧!”我端起相机,以黄河西岸为背景为他拍了一张照片。渡过黄河以后,毛泽…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他写诗,关怀诗,关注我国现代诗歌。他虽然没有系统严谨的新旧诗论,但从他的书信言谈中,表明了他对新旧诗和新诗形式的基本看法。本文试就80年来中国现代诗歌实际,谈谈毛泽东新旧诗观及新诗形式论产生的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价值。一、“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爱旧诗写旧体或爱新诗写新体,这是欣赏者创作者的个人情趣,别人无可非议。毛泽东从小饱受中国诗词歌赋熏陶,对古典诗歌情有独钟,并以旧体创作了许多意境宏美、意蕴丰厚的佳作。就其欣赏情趣和创作习惯而言,他偏爱旧诗,…  相似文献   

18.
还是穿旧的好走过杨家岭毛泽东的旧居,就会看到墙壁上悬挂着的毛泽东身穿打了大块补丁的棉衣棉裤,给抗大学员讲课的照片。见了这幅照片,有的人也许很难理解,身为一党领袖的毛泽东,连一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吗?穿得如此朴素是不是太寒酸?其实,要穿得好一点并非不可能,但是毛泽东自觉实践他亲自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党领导的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在延安时,仅有三件衬衣,穿破了,他舍不得丢,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直到破得实在穿不上身了,他让人把三件补成两件,继续穿。警卫员见此情形,曾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  相似文献   

19.
海南解放后,毛泽东同志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作出专门指示,正确指导了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今天,重温他关于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倍感亲切。毛泽东同志关于海南的一系列指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金声是新乡市糖酒公司退休干部,今年六十八岁。他收藏毛泽东风采像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他把自己经历的风霜和今天的甘甜凝成一种怀念收藏。如今他收藏的毛泽东风采像已有三、四百幅,像章、语录、塑像等藏品近千件。 走进王金声家,便看到一幅毛泽东风采像中堂挂在不大的客厅正中,客厅四周全是毛泽东的风采像,不到60平方米的老式单元房硬是被他专门腾出一间来存放藏品,在这个房间里眼所能及的全部是各种毛泽东风采像,有装裱的、有镶框的;靠窗的桌子上放着满满十几箱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毛主席语录;在一个专门放藏品的柜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