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庭审中公诉人对被告人的“讯问”探析杜玉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这一规定,是我国庭审方式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使公诉人、辩护人、合议庭的作用得...  相似文献   

2.
刑诉法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表明,被告人拒供案件比以前大量增加。被告人拒供案件往往具有案情复杂,查证困难,直接证据少的特点,因而,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冲突会更激烈。如何出色完魂对被告人拒供案件的出庭公诉,已成为公诉人现在和今后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笔者结合个人的体会,谈点对这类案件出庭公诉的体会和看法,供同仁参考。一、发现利用矛盾,巧妙进行讯问公诉人在庭审中的一切工作,无不是为了证实被告人实施了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的目的也正在于此。被告人是对案件事实最清楚、最了解的当事人,其如实供述,无疑非常有…  相似文献   

3.
在一起敲诈勒索案中,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张某与齐某、黄某等3人构成敲诈勒索共同犯罪,系一般共同犯罪,没有区分主从犯。但是,公诉人在法庭调查中发现,由于被告人在庭上供述与侦查讯问供述不一致,根据庭上供述可相互印证区分主从  相似文献   

4.
在控辩式庭审方式中 ,公诉人代表国家行使控诉职能 ,在法庭上是唱主角的 ,公诉人素质 (包括讯问、询问水平 ,灵活运用证据指控犯罪的能力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庭审的效果。因此对于公诉人来说 ,灵活运用证据揭露犯罪 ,牢牢控制住法庭辩论主动权是最重要的。第一 ,灵活运用证据揭露犯罪。灵活运用证据 ,重要的是选准突破口。首先从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中突破。公诉人可以通过对被告人采用避实击虚 ,迂回包抄等方法迫使其交待罪行 ,获取对定案有利的证据。以共同犯罪为例说明 ,由于共同犯罪成员的分工、作用不同 ,承担的罪责也不相同 ,相互间推卸责…  相似文献   

5.
试析法庭调查中讯问被告人的几个问题常瑞祥叶桂生何建明出庭公诉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成败,关系到追究犯罪分子是否有力的问题,而庭审调查中的讯问被告人则是出庭公诉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  相似文献   

6.
法庭讯问过程中公诉人对被告人讯问的程度对于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查清案件主要犯罪事实,增强庭审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庭审讯问的技巧并指出了庭审讯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的庭审方式的施行,庭审讯问已成为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对于帮助法庭查明案件事实,证实公诉机关指控的准确性,进而对被告人正确地定罪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庭审讯问所具有的公开性、抗辩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也使得公诉人的庭审讯问面临许多困难和考验,尤其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拒供等现象,更加大了公诉人庭审讯问的难度。如何做好庭审讯问的工作,笔者认为,除了吃透、吃准案情、充分准备外,讲究讯问的策略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出庭公诉中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的策略和技巧略抒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类似英美法系控辩式的庭审模式,增强了庭审的对抗性,从而对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庭审方式的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以庭审公诉为中心,加大出庭公诉力度,因为出庭公诉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庭审效果、判决结果,关系到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目的能否实现。本文试就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讯问被告人、举证质证和答辩,与辩方进行对抗的问题做一点探讨。一、讯问有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已一年多时间,公诉人在依法出庭支持公诉的工作中已逐渐适应了新形式的庭审制度,在法庭上掌握主动,积极出击,揭露犯罪。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宣读起诉书、提出公诉机关的诉讼主张、并经过讯问被告人、对所要证明的事实进行举证,到最后发表公诉意见、进行法庭辩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证明公诉机关的诉讼主张,保证起诉成功。如何运用好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关系到整个公诉案件成功与否的问题,是重中之重。现阶段,由于刑诉法中关于举证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具体的操作规程都是公诉人在实践中,根据各自…  相似文献   

10.
在庭审中,公诉人能否处于主动地位,把握好“先发制人”的策略,笔者认为应紧紧抓住两个环节,掌握四种情况。 一、两个环节 首先是讯问环节。当法庭宣布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时,公诉人要善于运用首轮发问的机会,按照准备好的讯问预案,紧扣发问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对关系到案件定罪、定性、量刑重要的情节,要详细讯问,力争做到让被告人将自己的犯罪事实表述清楚。  相似文献   

11.
在庭审过程中,有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有的被告人拒不认罪,有的被告人作出种种无理辩解。面对这种被告人当庭不认罪的情况,如果公诉人置之不理,会显得公诉人无可奈何,从而强化被告人拒不供罪的侥幸心理,难以取得好的庭审效果。所以,面对被告人不认罪的情况,公诉人要有策略地讯问,力图达到促使被告人认罪的目的。但是,公诉人庭审讯问又不同于侦查讯问,如果不能通过有策略的讯问使被告人认罪,则切忌在庭审讯问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调查中先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可以认为庭审中对被告人的主讯问是由公诉人承担的。这样,如何在庭审中讯问被告人,就是摆在公诉人面前新的课题。下面结合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13.
抓住关键情节讯问法。在庭审发问中,公诉人在吃透案情,充分作好庭前准备的前提下,在特别注意倾听被告人的供述和辩护人发问的前提下,在准确判断出,凡是影响认定犯罪的关键情节,即是讯问的关键情节的同时,便应紧紧抓住这些关键情节进行讯问。这样,  相似文献   

14.
公诉人在刑事公诉案件的法庭调查过程中讯问被告人的目的在于通过讯问被告人,再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明犯罪性质,分清罪责轻重,使被告人作出真实的供述,并运用事实和证据,对法庭辩论中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予以预防性的驳斥,瓦解其辩护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基础,为公诉观点的发表和答辩确定论点和论据,为法庭辩论奠定扎实的事实基础,圆满完成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庭上讯问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被告人在开庭时心理上的变化,审判人员的讯问以及辩护人的发问和被害人陈述自己受害的过程及有关的诉讼请求,往往会给公诉人讯问带来程…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公诉人对自己所承办的案件在证据认定、案件定性等问题上与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更换公诉人。刑诉法修改前,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大多已经合议庭或审委会讨论决定TQ因此,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只要按照程序要求,宣读起诉书、公诉词,对被告人进行简单的讯问,进行一、二轮辩论就算完成了任务。所以,无论公诉人个人意见与检察长或检委会的意见是否一致,都对案件的最后定性判决没有多大的影响O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公诉程序和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庭审方…  相似文献   

16.
所谓公诉讯问,是指公诉人在法庭上依法就指控的犯罪事实,以言语的方式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向法庭展示证据,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就目前而言,公诉讯问存在以下难点: 第一,庭前准备无法周全。作为一名公诉人在庭前应尽可能地做好公诉讯问的准备工作,认真审阅案卷、熟悉案情,了解被告人各方面的情况,从多种角度进行周密思考,拟定讯问方案,力求形成网络,做到完美无缺。但是,由于公诉讯问具有公开性、临庭性的特点,很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从这一规定看,法庭辩论不只局限于公诉人和辩护人之间,而且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相互之间都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进行辩论。本文拟就庭审中的诉讼代理人与公诉人之间可能发生的辩论作一探讨。通常情况下,被害方与公诉方是不会发生辩论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又必然会发生辩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诉讼代理人对起诉书指控犯罪的性质有异议的,即被告人的行为性质在此罪与被…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公诉人当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被害人、证人以及鉴定人要对公诉人、辩护人等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也就是说,证人当庭出证,被告人供述与辩解,被害人陈述以及鉴定人向法庭所作的口头陈述等都是通过回答公诉人和辩护人的提问的形式向法庭展示的c所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发问的方式、技巧直接影响这些言词证据的形成,并进而影响法庭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因此,公诉人必须重视发问的方式和技巧,以免因发问不受而导致举证失败。具体说在庭审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围绕证据相关性进行发问,…  相似文献   

19.
在出庭实践中,公诉人采取用被告人以前的供述来驳斥其翻供的办法却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被告人供述作为刑诉法明确规定的七种证据中的一种,应在法庭审理的举证阶段宣读,而不能在讯问阶段予以宣读。如果要在讯问阶段宣读,基于法官指挥审判的原则,应先征得审判长的许可。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妥。被告人供述固然是证据的一种,但公诉人在讯问阶段宣读其供述,并非是作为证据向法庭宣  相似文献   

20.
法庭调查由审判员为主改为公诉人为主讯问被告人,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指控犯罪。证实犯罪的任务和责任。提高庭审讯问水平,取得最佳庭审效果,是公诉人不断探索的新课题。本文拟从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浅探几种讯问方法和注意事项。一、遵守和运用同一律同一律要求在一确定的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命题自身必须保持确家的合Q刚奇同一个月明讨提中要保持确定的思想。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偷换或混淆概念、转移或份换论题。在庭审讯问中,这两种逻辑钻误是较常见的,一方面是公诉人问句中的语词歧义或设用概念;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