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由于东北形成了四大游击区,加上共产国际路线策略转变的影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和改变,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了四省委。这种调整符合东北的实际斗争情况,但也存在错误和疏漏。特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没有对四省委实行统一领导,给东北抗日游击斗争带来消极影响,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为中共中央派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常驻机构,1933年至1937年参与或直接领导了中共东北党的工作,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指导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客观上适应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但由于未能建立起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满洲省委撤销过程中组织方式上的问题与失误,也给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4.
王惠宇 《世纪桥》2004,(6):51-5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对东北党组织进行改组,撤销中共满州省委,并从1936年2月到1937年初,在东北先后建立起了南满省委、北满省临时省委和吉东省3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等组织。这次改组对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简称中共代表团)向中共东北党组织发出了《中共给满洲省委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标志党在东北策略方针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7.
雪冷血热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二次全会精神和部分参加东北抗战的同志的汇报,写了一封《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后来通称的“1·26”指示信。指示信是王明代中央起草的。王明当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政治局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8.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高举党中央抗日救国的旗帜,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发出抗日号召,继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反日武装,共同抗日,进行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卫月,以王明、康生为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满洲省委机构庞大,有好细为名(事实是机构不庞大,也没有奸细)撤销了满洲省委。但其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中共满洲省委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揭露日本侵略阴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早在1931年7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在…  相似文献   

10.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后,面对强敌的围追堵截,双方都从当时敌我局势的对比和战略转移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并不是把会师作为一个短时期内非要强求实现的目标。因此,红一、四方面军是在不断调整行动部署、不断流动作战的过程中实现长征中的伟大会师的。  相似文献   

12.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然而,这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末,我随驻营口工程兵部队的接兵营营长荆悟贤、军务参谋戴明章等人来到辽阳(当时属鞍山市管辖)兵役局。当时,辽阳方面组成了若干个体检站,负责应征青年的资格认定和体检工作。我是驻营工程兵十团卫生连的医生,来辽阳的任务是协助地方工作,同时也有监督地方在体检时执行标准情况的任务。记得在征兵时的一次巡查中,我正好遇到一位名叫雷锋的青年进行体检。只见他在称体重时,身体使劲往下使,但还是距离中央军委55公斤体重的标准少了2公斤多。我在现场看到他体重不达标,立即告诉他不要再往下检查了。没想到,雷锋一听我…  相似文献   

14.
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浴血奋战是在孤悬敌后的抗日战场进行的。1938年年底至1943年年底,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黑嫩平原开展了广泛的平原游击战。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及中共北满省委曾多次就创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组织及开展游击战争作出重要指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的将领结合东北抗战的实际斗争情况和地域特点,制定并实施黑嫩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在战略上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古田会议前,在党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红四军领导层和指战员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发生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正是这场争论,才有了中央的"九月来信",才有了古田会议的召开.争论的缘起是前委和军委运作中的关系协调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维护前委代表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中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妥善正确地处理了"朱毛之争",维护了党内团结和党内和谐,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研究红军初刨时期党和军队建设中的这段鲜为人知又十分重要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维护党内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伪军政策在理论层面是"打"和"拉"相结合,而在实践层面却经历一个从"打"逐步演变到"打"与"拉"灵活结合的过程,实践和理论的互动使伪军政策更加完善。其演变过程和结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政治军事问题面前非同一般的应变和危机处理能力,这是中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前,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征服了人迹罕至、鸟兽绝临的雪山蛮野,粉碎了力量数十倍于己的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长征亲历者为主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志怀想。本期所编发的几篇回忆文章原刊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军区内部编印的《革命回忆录汇集》,其中既有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致使红军被迫长征的憎恶鞭挞,也有对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讴歌赞美。这些长征亲历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个艰苦岁月的永恒印痕,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对我们今人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18.
1935年秋,红一、四方面军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跨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继续向北挺进。那时,我在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二营当通信员。九月下旬的一天,我团奉命来到川甘边界的腊子山脚下,做好了强“攻天险腊子口”的战斗准备。当天中午,我随营团首长登上腊子口西山坡。举目遥望,只见群山起伏,巍峨叱咤,一条20多米宽的山涧似一把利剑,劈开一座座山峰。在东西两山山腰有一处自然突起的山丘,上面凌空飞架一座小桥,此处正是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山势险峻,是通向川甘地区的咽喉要道,也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在腊子口的东山上,驻扎着当地军阀鲁大昌一个团的…  相似文献   

19.
肖荣华 《党史纵横》2009,(11):35-37
许多人都以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是设立于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而其实,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它培养出的将帅最多、级别也最高。这个陆军讲武堂是自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它以自己近百年的沧桑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尘封已久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20.
大名鼎鼎的“红九连”出在沈阳军区某红军团,是个具有许多历史荣誉和优良传统的知名连队。“红九连”前身是由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与毛泽东领导的队在井冈山会师后,于1928年5月4日编成的红4军10师28团10连。它先后经历了井冈山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参加主要战斗2500余次,获得“夺取天宝山英雄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军政双胜连”、“守如泰山、攻如猛虎”、“平汉战役突击连”、“渡江英雄连”、“英勇顽强、旗开得胜”等诸多荣誉称号,先后立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10次、三等功12次,9次被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