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健 《同舟共进》2009,(2):16-16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  相似文献   

2.
桑林峰 《今日浙江》2014,(16):62-62
正保持定力,终无败事,当"慎"。我们常说,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好。除此之外,还应慎染。《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告诉我们:社会是个大染缸,真善美、假恶丑同时存在,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必须慎染!  相似文献   

3.
盖青 《求索》2012,(8):210-212
墨子学出宗史,习古道术,以继承上古兼爱而救乱世自任。然墨子非乐,不惟乱世新声,并及先王古乐。此特为攻墨者所严责,并为尊墨者诟病。复古而非古乐,是背叛圣作。本文分析墨子此一显著矛盾的内在动力,认为墨子从"节用"导出"非乐"在于加利于民,从兼爱而攻儒家宗法-君权等级制遂必非其等级化礼乐。孔子正乐,化浑朴古乐入小康之世礼乐;墨子以儒家不能兼爱,宁弃古乐而继古风,蒙背叛之名,得行古道之实。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以来,有些领导者把奖与罚的功能神化了。在他们心目中,无“奖”不能兴邦,有“罚”才能治国。于是乎,滥奖滥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久而久之,人们对奖和罚也就听惯了看淡了。而奖与罚的关键是“度”,有“度”才能设之恰当,加之合理。否则,奖不能激励斗志,罚亦不能以一做百。那么,如何把握其“度”,达到“恩”、“威”并举呢?笔者认为应在“四讲究”上下功夫:奖不虚设,讲究及时。古语云:“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赏不逾时,欲民速得善之利也。”这就是说褒奖不虚设奖要及时,让人民大众及时得知为善的好处。时下,不…  相似文献   

5.
唐朝“贞观之治”的空前盛世与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用人思想的高明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太宗非常重视用人,他把进用善人作为自己终身奉行不渝的三件大事之一。他说:“朕今勤行三事,……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自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他认为只有依靠大批有才干的官吏,才能稳定、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已明察到能否得才、用人乃李唐王朝的安危所系。因而,他反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非用其人,必难致治”。唐太宗把“为官…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该看到一些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何故?他们认为赏善有善报,罚恶有恶报。赏善多了,矛盾少了,人人皆大欢喜;罚恶多了,生是非、惹麻烦、丢选票,弄得不好还会丢失乌纱帽。有鉴于此,表彰的事情争着去做,批评和罚恶的事情不愿出头,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在目前保安队伍中,有的队长因为“缺兵”现象,不敢管理,只是单纯强调政治思想工作,无形中放松了管理尺度,队员犯错误,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赏罚偏废,只赏而不罚,结果破坏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保安员的积极性就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来。虽说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  相似文献   

7.
为官如水     
正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其意为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处填满,然后又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奔流不息,永不枯竭。为官之道当以水为镜,修为政之德,盈科而进。心有清溪濯出为官之德、为官之廉、为官之能。清溪濯官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做官如水要有水往低处走的旷达,面对群众有谦卑的美德。"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与群众  相似文献   

8.
范敬宜 《中国人大》2010,(23):53-53
北宋名臣范仲淹善文,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但是范仲淹还善诗,则知者不多。其实范仲淹的诗不但写得好,而且写得多,收入宋刻《范文正公集》的诗赋就有268篇(首),其中多为警世之作。  相似文献   

9.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覃自觉我国古代荐举人才,提倡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主要观点和做法如下:一是不论亲疏贵贱,不论资排辈,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上》:“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避私怨。”《晏子春秋·外篇》:“见贤而进之,不同君...  相似文献   

10.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家语·王言解》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宋]梅尧臣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墨子·兼爱中》 公生明,偏生暗。  相似文献   

11.
真情诚可贵     
《 今 日 浙 江 》 最 近 登 了 一位 领 导 的 蹲 点 札 记 ,这 是 一 篇 充满 真 情 实 感 的 文 章 ,洋 溢 着 对 人民群 众 关爱 的真 挚 情感 。这 是一种十 分 宝贵 的真 情 。 这 种 对 人 民 群 众 关 爱 的 真情,是检 验 真 假 人 民 公 仆 的 试 金石 。 一 个 对 群 众 缺 乏 情 感 的 人 ,决 不 能 当 好 人 民 公 仆 。 任 何 一个 领 导 干 部 , 都 是 人 民 群 众 的一 员 ,如 果 高 高 在 上 ,做 官 当 老爷 ,不 关 心 群 众 利 益 ,不 重 视 群众 工 作 ,久 而 久 之 ,就 会 脱 离 群众 ,丧 失 民 心 。保 持 党 同 人 民…  相似文献   

12.
为书感悟     
能书者须具备三样:一曰禀赋,二曰修养,三曰技巧。后二者可以修炼,唯禀赋得之先天,有便有,无便无,有苦修而不得成就者,盖失先天也。吾之书法为抒情派,所谓画字者也。落墨纵横,抒情忘形,力避平正。为形而意在情,意在情而又必在形也。石如飞白,画也;飞白如石,字也。然书之画意,首重全篇,全篇在胸,单字听命。能谋篇者少匠气。气势贯通,画入笔划,画入结字、画入谋篇,笔墨无定势,随情之所散也。墨之五色,焦、渴、浓、淡、白,皆效命于造形,书之画意可尽善矣。书法从根本上说属于造形艺术,当其脱开工具的意义后,内容反而退居其次,这使抒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从农村的村务公开,到一些企业中实行的企务公开,再到党政机构中正在推行的政务公开,应该说,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域不断在拓展,内容不断在深化。形势喜人。 “公开”原本是个平常的词汇,一些为政执事者之所以对它讳莫如深,从表面上看,即使不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大约也是为了维护某种“必要”的形象和权威。从根子上看,则似乎要追溯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牧民之道上。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得相当坦率:小老百姓么,让他干什么他就老老实实地干  相似文献   

14.
梅德高 《理论月刊》2003,(11):F002-F002
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相似文献   

15.
名人名言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愧,必是品行不端。 ——宣永光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宋]朱熹 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  相似文献   

16.
戴铮勤 《今日浙江》2012,(23):62-62
蟋蟀,又名蛐蛐,因"谓其声如急织",古人名之促织。余幼时喜爱斗蛐,印象颇深。大凡得若"铜头、铁头将军"般性猛音高、善鸣健斗之蟋蟀者,均如获至宝、居为奇货。而若"筒儿将军"般玉其外、败其内,竹筒里自鸣得意,擂台上一败涂地之蟋蟀者,则多贻笑大方、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17.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生于春秋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堪称“圣人”的伟大思想家,人称“子墨子”。他的以“兼爱”为核心的博大仁慈胸怀,主张“非攻”的政治思想,“百舍重茧”裂裳裹足,千里奔波止楚攻宋的事迹,早已为今人所熟知,而他以“尚贤”为核心的系统的人才思想,也已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先秦诸子管理思想中独放异彩的瑰宝。什么是政治之本?历代政治家、统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推崇枪、钱、粮……的各大有人在。而墨子则石破天惊般地明确提出:“尚贤为政之本”,“归(馈)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尚,…  相似文献   

18.
王旭 《党建研究》2020,(2):41-43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要强化实践磨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磨炼,要有完整周期。年轻干部有培养前途的要放到基层去锻炼。下去要真下去,而不是去“镀金”。对优秀年轻干部,组织上要注意跟踪,“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为政者十分看重道德的力量.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为政篇》中说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如果以德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自觉的服从,像众多的星星朝着北斗星一样。孟子说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德与法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它们的相济互补下.社会才能有序健康发展。孔子日“仁者爱人”.“仁爱”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核心。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要培育个人道德魅力。  相似文献   

20.
唐朝时张说曾写一篇题目叫《钱本草》的文章,被后人称之为干古奇文。该文把充当商品等价物的金钱喻为一种药物列入本草,从味到性到疗效以至制法、用法、用量等分析得淋漓尽致,读后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全文如下:“钱,味甘,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眼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来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