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生态度可以有很多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最近读到台湾吴玲瑶的一篇文章,说到了生命的色彩。文章中说,生命如一盒巧克力糖,每块糖里包着什么,在没吃之前都不知道;生命如一面镜子,对着它皱眉,它回我们以皱眉,对着它微笑,它回我们以微笑;生命犹如单行道,没有回头的机会;生命如铜钱,每个人高兴怎么用就怎么用,但一个铜板只能用一次;生命象画布,全靠自己泼墨涂洒;生命象拼图,别把其中小块块掉了,或是大块块的地方弄乱了;生命如花篮,需要花装扮……人生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人生的内容是什么?概括起来说,就是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你可以花一点时间来想象一个对经理来说近乎完美的工作环境。如果我们可以改变五件事情,仅仅五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创造出这个完美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完美的世界里:有一个完全可靠、客观的方法来度量员工的绩效及其对公司的贡献,还有一套极好的方法来评估每个员工的价值;你的全部员工都很能干,他们善于工作、表现良好,每个人的绩效都很优秀;你的员工对于薪水,提升或其他奖励丝毫不挑剔;你的员工不自负,他们没有过防御心理,他们随时都希望听到体告诉他们如何改善绩效;你的公司不在乎付给员工多少薪水。  相似文献   

3.
我相信并且一直在相信,人如果脱离了卑微,就会发现,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珍贵;如果脱离了阴暗,没有什么比光更纯粹;缺陷是存在的,但人一直不曾放弃追求完美。在生命之中之上、在完美面前、在哪怕瞬间的纯粹里,人骄傲且自卑。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不是一件商品,她不是一个可以不计任何后果,任您榨取却不尝试着去了解的东西;相反的,在共同的生命网络中,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由她而来,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自己,当我们真正感恩,并关怀大自然时,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驻足凝视一座石像的经历,当我们为眼前静态石像的完美或缺憾惊叹和惋惜之时,我们却很少想到其实我们自身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座被到处流动展览的动态石像。前时读到一篇美国人写的小文,题目就是“生命的石像”,文中大概意思是:测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标准,就是他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假使他对工作,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假使他对工作,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而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他不但不会有所成就,他本人的品格也会受到影响。工作就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看到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如见其人”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工作采取搪塞…  相似文献   

6.
永生之梦     
永生之梦○李夏生与死相通。此岸和彼岸,不过是生命的两个端点。虽然,我们被阻隔在这冥冥之墙的阴阳两界,我们再也看不到彼此的容貌与身躯,但我们仍然被一个诺言,一个未竟的梦想连结着;我们的灵魂仍然可以在遥远的两极翘首相望。或许,这就叫灵魂不死与精神不灭了。...  相似文献   

7.
杨朱的学说于先秦时期曾为显学,孟子对此有过典型的描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关于杨朱的学说宗旨,由于史料匮乏,许多观点也彰显不明。比如“拔胫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③可以做两种解释:拔他身上的一毛利于天下,他不情愿为之;或者拔他身上的一毛而使天下人受惠,他不屑于为之。但“重生”、“贵己”作为杨朱思想的核心却是不争的事实。“重生”是杨朱的一个基本主张,“全生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③他以“轻杨重生”作为一种处世原则,“今有人于此,义…  相似文献   

8.
一、追求完美,践行比热讽更有力量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却抵挡不住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宽敞,却抵挡不住一桩接一桩的强拆血拆事件;我们可以获得一张又一张学位证书,但抵挡不住校车事故与拼爹游戏……如果愿意,这样的吐槽可以列举更多,它们也都有着现实的影子,你无法否认,更不可能否认得了。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生活,就是人生的主旋律。生命总是匆匆向一个人走来,又匆匆离一个人而去,但在这来与去之间,总会有一些东西,留给我们以深深的思考。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医生在被凶猛的毒蛇咬伤后,自知已回天乏力,便将自己作为实验品,挣扎着记录下自己临死前的每一个症状,完成了用生命演绎的最后一份实验报告。作为医生,他深知生命的可贵,但当死神逼近时,他没有手足无措,而是为了后人能多一份生的机会,把自己的生命从容地捧到了科学的圣殿前。 然而,现实中也还有让我们感到痛心的人和事。l月23日,在原…  相似文献   

10.
何春喜 《广东民政》2010,(12):59-60
最近读了一些名人传记和有关名人的文章,读后对人的生命之长度与宽度有一些感悟:长度,人之寿命也;宽度,人之价值也。两者相融相生,不相抵触,可以达到辨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只要不是地道的文盲,大概都认识“生命”二字,但即使知识十分渊博的人,也未必都能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正因如此,古往今来,珍惜生命者有之,浪费生命者有之;害怕失去生命者有之,视生命为儿戏者也有之。这提醒我们,人要善待生命,就必须深刻地感知生命。  相似文献   

12.
超越生命──一位警官的奉献之歌本刊记者程林杰,周剑敏有这样一位警官,因为家贫,三个上学的子女被他一个个从学校里劝了回来;因为家贫,双肾功能严重损坏的重症得不到及时治疗。'可是为了响应市政府发起的公益捐助活动,他竟先后从紧巴巴的工资里挤出了数千元......  相似文献   

13.
电车难题     
《时事报告》2011,(3):67-67
一个丧心病狂的罪犯把5名人质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电车快速驶来,片刻间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有一个拉杆可以操纵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他在绿灯的指引下过马路。这样的状况,应该拉拉杆吗?如果不拉,5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如果拉,另一条轨道上的那个人显然更无辜——他按照规则行事,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易靖茗  孙学宇 《台声》2013,(11):92-95
“如果我不从奥克兰去看他,他就不会帮我转学:如果他去澳大利亚我没有跟着去,我们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如果我回北京他回台湾了,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原乃彭一直说,如果当初两个人对感情的意志薄弱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与原乃彭聊天,总有一种错觉和穿越感。她看起来太年轻了,她是大陆新娘,也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女孩。在她身上,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交谈中,她扑闪着的大眼睛仿佛也在跟你说着话。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结婚12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15.
感谢缺憾     
步入花季、雨季的我们开始渴求那天边不逝的彩虹,开始期待人间不散的宴席,开始追寻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现实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太多的缺憾所代替。因此,在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时光里,夹杂着一些唉声叹气。朋友,何必叹息,告诉你,每一种缺憾都有意义,缺憾也是美,我们应该感谢缺憾。完美,只是相对于缺憾而言。对于完美,缺憾不仅是衬托,更是其意义的诠释与说明。缺憾是另一种美,“白璧微瑕,瑕不掩瑜”,即说明了二者的对立与统一。不敢想象比萨斜塔如果不斜,会有几人知道?不敢想象维纳斯如果双臂完好无缺,会有几人为之倾…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听心武津津乐道他九十年代以后无官一身轻,进入一种自由消费生命状态的乐趣时,还不甚理解。去年春天开始,我也“下岗”了,不要再去单位点卯了,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可以说进入一种自由消费生命的状态。开始时,自然也有点失落,有点不习惯,但后来不仅习惯了,而且也就慢慢体味到这种自由状态的极大的乐趣。人的生命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人们完全有权利自由地消费自己的生命。因此,自由消费生命本该是人生的题中之义,不必去费力地争取。但是,又必须看到,人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是属于社会的;人不可能离群独居,过鲁滨逊式的生活。尤其是在我们国度里,一个人只要走进社会,往往归属于某一个单位,某一层组织。因此,离开了单位和组织,你往往  相似文献   

17.
姜秀花 《中国妇运》2014,(11):43-43
姜彩霞20余年义无反顾照顾瘫痪丈夫的故事,平凡而感人。说它平凡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并不稀奇;说它感人是因为它是一个缩影,映衬着中华民族崇尚的和合之美和乐生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女性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担重任的精神品质。即便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她们依然可以用爱和担当缔造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8.
叶小文 《时事报告》2012,(10):50-51
中国人向来对美国如何竞选总统没什么兴趣,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对竞选中为争选票而往往面红耳赤口无遮拦、信口开河攻讦伤人,更是嗤之以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可这回,米歇尔夫人,不仅美国人,也有中国人,真的在赞赏你的演讲了。美国人评论说,细看米歇尔的演讲,其实并无太多惊人之语,讲的多是家庭故事。然而可能就是这些平凡的家庭故事,让每个听众都感同身受。比如讲到学生时代的助学贷款时,米歇尔说:“那时我们那么年轻,那么相爱,那么负债累累。”我们赞赏什么?赞赏你演讲中的家国情怀。当讲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相同的机会,无论身份、无论家乡、无论种族、无论信仰和情感,相信当每一个人努力奋斗,出人头地,在通过机遇的大门之后,不会自私地关上大11],而会转身伸出援手,给予人们共同的机会一起成功!”我们也为之鼓掌。当讲到“他仍是那样一个人,当我们的女儿刚出生的时候,隔不了几分钟就急匆匆地查看摇篮,确认她们仍在好好呼吸,并骄傲地向我们认识的每个人展示自己的宝贝女儿……”我们也为之动情。当讲到“我们面对的挑战似乎艰巨得难以克服,请别忘记开创不可能的奇迹,正是我们国家的历史。美国人就是这样,我们的国家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的父母先辈可以为了我们而艰苦奋斗,如果他们可以建起摩天大楼,把人类送上月球,如果他们可以用一个按钮就把世界连接,那么当然,我们也可以自我牺牲,为我们的子女和孙辈建设世界。”我们也为之激动。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并中央: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C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未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去。下意见: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小平同志历来主张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符合他的看法。二、追悼会在火化后举行。骨灰盒以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上方悬挂体现小平同志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0.
江总书记并中央: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小平同志历来主张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符合他的看法。二、追悼会在火化后举行。骨灰盒以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上方悬挂体现小平同志精神面貌的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