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献锋 《工会论坛》2007,13(5):79-80
本文就目前一些学者对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在土地征用范围、土地补偿、土地征用权约束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指出对征地范围的严格界定,预先制定土地补偿标准等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建立一种土地使用者与农民集体直接协商征地补偿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贵阳市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 缺少健全的土地征收法律法规。直到现在贵阳市仍然没有一部具体而完整的《征用土地补偿拆迁安置办法》来规范土地征收。导致征地的随意性较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征地制度改革学界有三种代表性主张,即:维持现有制度,提高征地补偿;限制征地权力,集体土地入市;农村土地确权,流转进入城市。贺雪峰持第一种观点,温铁军、张曙光、宋志红等持第二种观点,周其仁、党国英、周天勇、蔡继明等持第三种观点。而各种主张均有利弊。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思想。本文试从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党派协商”概念的提出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萌芽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政治协商”的运用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完善农村宅基地征收补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征收补偿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宅基地的补偿标准不合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缺失、补偿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避免征地拆迁纠纷、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对宅基地所有权消失进行市价补偿,并进行少数残存地、相关损害补偿;明确农民应获得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房屋拆迁补偿应包括房屋建筑物自身价值、安置补助、其他经济损失;加强补偿程序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只有建立公平、合理、透明、规范的征地补偿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征地补偿安置的操作,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基于2012年武汉市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征地补偿安置形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集中安置住房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征地补偿安置的基本状况、失地农民意愿及存在问题,在这些实际情况下,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  相似文献   

7.
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是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征地补偿标准的演变历程,指出福建省的征地补偿标准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进而分析了福建省各地市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指出其与"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征地补偿标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征地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由于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因素和实际操作中的复杂,导致了农村征地中出现了许多矛盾。要想理顺农村征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思想工作,切实落实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已经开始加速。城镇化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征地问题。然而,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却得不到相应合理的补偿,自身合法利益经常遭受侵害。文章在研究现阶段征地补偿的现状基础上,从法律视角分析了征地补偿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我国土地征收的情况以及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进行概括,并从立法和实践全面分析了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的针对性建议。包括:非公益性用地由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政府只能在"公共利益"需要情况下征收土地;建立与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平等协商的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推行补偿标准听证;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农民生活和生存问题;建立公平、公正、可行的征地纠纷裁决制度;完善诉讼等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度在立法及其实施上都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和谐运行。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度现存问题详加论述的基础上,以相当补偿原则为指导,结合现实因素,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的内涵模糊、忽视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垄断农地发展权、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秩序不明确、"土地财政"促使地方政府变相或强行征收集体土地及司法救济途径的缺失等方面。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现存土地征收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为视角透视土地征用的正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因为公用事业的发展而征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利益,应对政府土地征用权进行正当性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对土地征用目的、征用补偿和征用程序三个方面的正当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遭受严重侵害。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应以公平为原则,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补偿以实际发生的物质损失为限。通过村民自治权和履行民主程序解决补偿费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土地立法中,相对于国有土地所有权来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受到较多的限制,这种限制的实质是准征收。从征收补偿的法理来看,只要这种限制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且国家也给予相应的补偿,那么由此产生的两种土地所有权的差别对待就是合理的、正当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以补偿为条件而强制取得他人所有的土地制度。我国不存在私人土地所有权,土地征收唯一的对象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侵害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解决问题的方案有: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征收客体和补偿范围,以公益诉讼保护集体土地合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存在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助途径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处于劣势,其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安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究其原因,主要有征地政策欠公平,相关法律不完善,征拆行为不规范,群众权利意识增强但法制意识淡薄等。建议从颁布专门法律,完善征收政策,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救济机制等方面预防和解决该类纠纷。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规定非常狭窄和笼统,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它未涉及间接损失的补偿、没有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补偿、没有全面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保权益损害,应从以上三个角度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