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时代背景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运用生态归因,立足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一轴心、两轨道、三教化、四路径"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工作模式,即:"坚持以生态个体为中心,厘清高校思政教育生态主客体关系,弘扬三大文化,引领思政教育文化建设,开拓高校思政教育高校工作方法四条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一段时期内,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西方文化侵袭的桎梏,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局限,思政教育全压在思政课程教学上,学生被动接受空洞的说教,学校教育的人本性表现不明显,思政教育功能运用尚未完整。本文以铜仁学院为例将人本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前提,从新时代视角展开讨论,以求把握思政教育的本质特征,丰富、发展、完善思政教育方式和路径,构建"全民全境"育人环境,促进思政教育的全面落实,提高思政教育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6年,力争云南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先进行列.云南省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创新型云南建设、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切实履行好思...  相似文献   

4.
高校应系统规划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将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与学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工作、校园政治安全和稳定工作,以及与思政理论课创优和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广参与、讲实效的政策教育和宣传,构建符合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实际需求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鉴于卓越绩效教育和“三全育人”在理念上的契合,二者融合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新方向。因此,在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融入卓越绩效教育理念,促进领导作用发挥、打造利益共同体、培育质量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跑男"节目作为一档全新的户外真人秀综艺娱乐节目,因其豪华的明星阵容、独特的创意设计和强大的制作团队,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热捧,由此产生强大群体效应的同时,必然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高校应正视大众传媒的影响,结合90后思想行为特征探究当代大学生追捧"跑男"的理论根源,并挖掘"跑男"文化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跑男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借鉴"跑男"的制作理念来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运用"跑男"的传播特性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习"跑男"的营销策略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日渐成为主流网络社交服务手段。它以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能否成功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索新形势下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1234"模式,即树立一个理念、把握两个方向、做到三个结合、采取四项措施,以期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和构筑"大思政格局",两者在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高度契合,从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提高自我审美能力两个维度来提升高职院校师生个人修养,从协调制定教学目标、美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和情感化教学课程四个维度来打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生命化课堂,进而明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载体建设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建设路径包括:在文化知识生产中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之"真";在文化的传播方式中凸显传播之"美";在文化的认同机制中促进实践之"善"。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自信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有效发挥高校工会文化引领作用,是高校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高校工会在引领文化自信构建方面的困境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三重主体协同的工作路径。创新工会工作模式和活动内容,可以有效调动个体、二级工会和校工会的主观能动性,破解高校工会活动形式创新难题,更好地发挥工会"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凝聚学校力量打造文化建设高地,并为其他高校工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博在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推广,在改进教学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保证教育质量和增强教育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学员主动性差的问题。但当前高校党校"思政微博"存在形式化严重、互动性差和信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应通过"思政微博"信息深度化、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提升微博管理者素质和加强典型宣传等途径,增强微博在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高校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意见和规定,为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顶层制度安排并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质增效的重大任务。为此,探索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时代特征、体现院校特色的思政课铸魂育人实现路径成为必然选择。公安院校的特殊属性和人才要求决定其必须推进有"根"和"魂"的思政课育警铸魂实现路径创新,达成学生从理论认同到情感认同,从实践磨砺到责任担当的课程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朝着“可移动”、“便携化”方向加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并有着侵袭大学生课堂的趋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在分析这些挑战与机遇的同时借鉴了国外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建构面临新的场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权力、资源关系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在过程维度呈现出从网络思政1.0到新媒体思政2.0再到数智思政3.0的演进历程;在结构维度表现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目标、内容、场景、形式、载体、保障、评估等结构要素的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现代化程度持续优化提升。建构与数字时代相适应、与数字青年相呼应、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在制度、技术和生态维度等方面同步推进,做到完善数智思政制度体系、布局数智思政基础设施、提升数智思政能力本领、坚持数智思政人学逻辑、化解数字结构风险、加强数字伦理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入解释学相关理论,从基本内涵、影响要素、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出发,开展高校思政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释力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种新型范式,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蕴含抗“疫”精神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在理论建构上,形成疫情思政教育的指导性价值体系,引领后疫情时代思政教育的深化;在实践育人中,对后疫情思政育人路径进行设计与探索,形成一套能够推广的疫情思政育人素材;使理论创新凸显法治底色,路径设计彰显政治本色,实践育人呈现时政特色。发挥疫情思政特有的育人功能价值,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基本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防御能力,为后疫情时代的思政教育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之中,党建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两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对于构建新时期的和谐校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开展党建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对于维持高校秩序和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及其重要,因此高校对于此项工作尤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会被分开。而不是将两者进行结合,达到“双赢”。本文从高校大学生是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出发,研究将两者进行结合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对策性意见能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