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惟诚 《党建》2012,(8):61-61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的理想,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国人找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艰苦探索的历程。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用炮火一步步把中国打入半殖民、半封建的境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危亡的关头。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奋起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都走不通。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开了新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和浴血奋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影响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思考和选择。五四前后,青年学生王尽美在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苦的学习、探求和革命实践的锻炼,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的风雨锤炼,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价值思想。按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从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和维新运动时期三个阶段,来考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科学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4.
潘利红  王兴泉 《探索》2002,1(5):33-36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革伞和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本文对八十年来竞的知识分子政策变化进行了历史回顾与思考,论述了党对知识分子问题探索的变化过租及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在走向革命过程中,曾经历徘徊探索的艰苦过程。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的《早春二月》,就是这一历史图景的真实反映和生动写照。影片根据"左联"烈士柔石的著名中篇小说《二月》改编,通过一段发生在江南小镇上变幻迭折的故事,以精致细腻、清新典雅的电影语言,表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人生抉择和命运寻求,揭示只有投身人民大众革命洪流才是唯一正确道路。虽然上映时曾遭全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文化一波高于一波向中国涌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知识分子吸取了历史教训最终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历经近代以来的文化探索和选择之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其成果主要体现为:提出了人民富裕的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生态理念,开启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在延安经历了从自由言说到整风改造两大阶段,其间在党的政治整合下完成了在思想意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阶级归属上的群体转型。这一转型反映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如何处理个人与政党、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子与群众关系上的政治选择趋向。  相似文献   

8.
李聪 《求实》2001,(Z1)
知识分子与国家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在古代 ,大批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 ,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近代 ,面对列强的侵辱 ,中国知识分子更是为强国富民 ,苦苦探索救国之路 ,由改良而改革 ,直至拿起革命的武器 ;在当代 ,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为了解放中国、建设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知识分子不管在中国历史 ,还是在新中国建设上 ,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知识分子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中最活跃的生力军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一、知识分子在祖国建设中的重…  相似文献   

9.
1 知识分子问题从来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从建党时起,党的一些早期领导人如李大钊、恽代英、毛泽东等就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由于当时知识分子问题在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中还不显得那么迫切和突出,因此,早期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既有限,认识也不深刻。特别是二十年代未至三十年代初,“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占据党的统治地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错误的估计和认识。因对知识分子产生阶级偏见,不仅在组织上歧视和排挤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周恩来与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列主义立场,为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作出了伟大贡献。分析和研究他们的知识分子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作者拟通过对周恩来、邓小平知识分子观的比较研究,以探索我党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轨迹。一、知识分子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及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观是指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对知识分子的阶级本质、阶级属性以及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它是制定知识分子政策、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基础。综观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可以说 ,是瑕瑜互见 ,有得有失 ,既有理论上的正确认识和可贵探索 ,又有具体问题上的严重偏差与失误。一、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 ,是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 ,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早在 192 5年 12月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从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与邓小平都极为重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若干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探索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抗战胜利初期,他们出于参政的愿望,对战后的政治走向投注了满腔热忱,积极推动国内和平民主进程;内战爆发后,知识分子逐步认清了美蒋的反动本质,同时由于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使他们处于迷惘之中;解放战争后期,知识分子通过比较认识到只有随时代潮流进步才是他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因而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投入了人民民主的阵营.  相似文献   

14.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是新式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人的觉醒,新式教育将知识分子们从封建宗法伦理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社会个人。特殊的社会身份及其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促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主动承担起为时代社会思考出路的使命。从学生运动到政党组织,从思想启蒙到革命斗争,新文化运动中觉醒了的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探索中国现代革命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担当起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6,(5)
一九五八年春,一大批被错划成右派的知识分子从北京到了北大荒,接受劳动「改造」。艰苦的生活,和可怕的政治帽子,使大家的心情变得格外惶惑而消沉起来。就在这时,王震将军专程来到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早期的_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虽则初步然而又是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始,就已经注意到知识分子问题并予以相当的重视。最初汇聚于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或共产党小组的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庸俗"的观点出发,阐释了费孝通的知识观,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以及对社会的引领作用,对中国当前知识及知识分子的发展作了反思,认为从一般常规标准来衡量,知识分子应该从实求知,以自己的真知灼见造福于社会,从更高的标准来看,要发扬"士志于道"的优秀传统,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佳菲 《求是》2012,(14):64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们历经几十年的艰苦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所作出的现实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特优势。与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知识分子由民族的、爱国的立场推进到人民的、无产阶级的立场,有力推动了知识分子对新生国家政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为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客观真理性与价值崇高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认同遵循“实践出真知”的认识逻辑,是在新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自觉思想认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认同遵循思想自身矛盾运动的思维辩证法,在思想交锋中走向辨明是非,达致认同;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认同发挥着凝聚思想共识、价值共识,进而捍卫国家政权的重要作用。新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具有深远的、划时代的意义,增进了知识分子的国家认同感,也为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党史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若干问题研究论点摘编以后供同志们参考。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去,大多学者是从近代社会变革的需要,以及无数先进的中国人艰苦探索和选择这个角度来论述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周尚文在上海市纪念建党7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