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是基于中国进一步深化开放与改革需要的国家战略,从法治的视角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法治建设开启了新的议题。从开放与改革两个向度上,进一步将法治的新议题展开为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贸易与社会法、“企业走出去”、区内社会管理、区内行政管理、立法与司法、可复制可推广、参与国际经贸新秩序建构、比较法、自由贸易法哲学等十二个方面,为法学学者阐释了有待未来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各机关纷纷围绕各类主题制定面向新世纪的新战略。日本的“科学技术会议”(即日本的科技领导小组)于1999年1月设立了“研讨ZI世纪社会与科技的恳谈会”,从各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科技,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将反映到2001年五月政府机构改革后正式成立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政策中去。日本的“国际交流战略研讨会”,以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中心,新近提出并发表了有关国际科学技术交流的中长期战略。虽然该“研讨会”只是日本科技厅主管国际合作交流的科技振兴局的咨询机构,但是提出的战略建议仍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检察风云》2012,(11):13-15
温州,以其发达的民营经济享誉海内外。如今,温州又以成为中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而为世人瞩目。从去年八月开始的老板“跑路危机”,到如今迎来金融改革的契机,温州又一次站在了历史能转折点。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了多年来一直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民间借贷合法化而奔走呼号的周德文,他是这次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4.
江山 《法人》2005,(4):72-74
2005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年头,在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全面开放之际,中国的金融改革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政策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而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走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宪普是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他是中国信托法律实务最重要的开拓人之一,因在中国金融信托、资产管理、金融创新等领域的杰出表现,被国际权威法律服务评审机构《亚太法律500强》连续三年推荐为“中国杰出律师”。  相似文献   

6.
一向被誉为“财富之都”、“资本之都”的温州在经历了民间借贷风波的最困难时期,金融改革横空出世——2012年3月28EI,国务院宣布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以下简称“金改”)试验区,并提出12条改革意见,要求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相似文献   

7.
宿营 《政法论丛》2014,(4):73-81
自贸区金融政策成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破冰的关键.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跨境投融资、离岸金融等金融改革措施实施后,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利率市场化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前瞻性地构建自贸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对维护中国金融市场长久稳定意义深远.在监管模式选择上,“相对独立”应理解为更严格的特别监管;在监管制度设计上,应借助“并表监管”实现与微观审慎的协调,并通过科学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在监管机构设置上,应在中央银行牵头模式下,增强金融稳定局监督权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简非 《法人》2004,(5):110-111
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倾力投入的“金融帝国”尚待圆梦之日,与此同时,却可能错过了其它的产业机会2003年春节之后,四川新希望集团的高管层中又多了一位“海归”的身影——新希望集团副总裁尉安宁.在来到新希望之前,尉安宁是荷兰合作国际银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在中国的首席代表,更早之前他在世界银行工作. 这或许正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所希望获得的,因为他未来的“金融帝国”需要这样一位出色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国内金融领域非常活跃。比如,股票市场A股在熬过七年的熊市后,迎来了由一系列政策利好改革红利托起的“新牛市”,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金融产业的创新、创业热潮。在此背景下,有关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国内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年头,在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全面开放之际,中国的金融改革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政策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而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走势的重大问题.从2004年至今,有关中国金融业的问题和话题层出不穷,股市不兴、腐败案件、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商业银行改革、保险业重新洗牌、证券政策变动、房地产问题、宏观调控和其他诸多话题,都集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2005年的中国金融业蕴涵着诸多机会,但也面临太多变数.冷静分析和观察中国金融的未来走势,并从中探求出某些规律,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3月20日,搜狐财经和中国金融网共同主办了"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和部分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与专家学者一道,探讨了相关话题.本刊撷取论坛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社会》2011,(8):24-25
2011年,房地产调控序幕再次拉开,未来目标非常明确,即抑制投资性购房、建设商品与保障房双轨机制。随着第三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八条”出炉,对个人房贷空前严厉的约束让房地产投资金融杠杆几近消失,限购政策则让本地居民不可能购买两套以上的住房,没有缴税或者社会保险证明的,失去在异地投资的资格。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年头,在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全面开放之际,中国的金融改革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政策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而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走势的重大问题.从2004年至今,有关中国金融业的问题和话题层出不穷,股市不兴、腐败案件、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商业银行改革、保险业重新洗牌、证券政策变动、房地产问题、宏观调控和其他诸多话题,都集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2005年的中国金融业蕴涵着诸多机会,但也面临太多变数.冷静分析和观察中国金融的未来走势,并从中探求出某些规律,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3月20日,搜狐财经和中国金融网共同主办了"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和部分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与专家学者一道,探讨了相关话题.本刊撷取论坛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年头,在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全面开放之际,中国的金融改革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政策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而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走势的重大问题.从2004年至今,有关中国金融业的问题和话题层出不穷,股市不兴、腐败案件、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商业银行改革、保险业重新洗牌、证券政策变动、房地产问题、宏观调控和其他诸多话题,都集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2005年的中国金融业蕴涵着诸多机会,但也面临太多变数.冷静分析和观察中国金融的未来走势,并从中探求出某些规律,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3月20日,搜狐财经和中国金融网共同主办了"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和部分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与专家学者一道,探讨了相关话题.本刊撷取论坛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江山 《法人》2005,(4):72-74
2005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年头,在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全面开放之际,中国的金融改革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政策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而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走势的重大问题.从2004年至今,有关中国金融业的问题和话题层出不穷,股市不兴、腐败案件、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商业银行改革、保险业重新洗牌、证券政策变动、房地产问题、宏观调控和其他诸多话题,都集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2005年的中国金融业蕴涵着诸多机会,但也面临太多变数.冷静分析和观察中国金融的未来走势,并从中探求出某些规律,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3月20日,搜狐财经和中国金融网共同主办了"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和部分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与专家学者一道,探讨了相关话题.本刊撷取论坛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商务与法律》2007,(1):46-46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月16日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要完成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把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到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相关政策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不同阶段,改革任务、改革思路、改革政策、改革实效乃至改革侧重点和关注点的变迁引致改革评价的差异。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新起点,回顾改革历程和既有轨迹,反思改革的是非得失,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必将迎来新的辉煌。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探寻到继续推行改革的动力,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改革共识的不断探索上。“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构建正确协调科学处理社会矛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新共识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月27日至28日,全国律师协会和上海律师协会在上海共同举办了“新世纪中国律师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29个省市的600多名律师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了律师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认为:新的世纪,新的形势,给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课题。他希望中国律师不仅要成为中国律师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而且要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探索者、研究者,从而为新世纪中国国律师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科学的理论支持。据介绍,本次研讨会对依法治国与中国律师的跨世纪使命,全球…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2,(11):11-11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这个词贯穿始终,“改革”这个词之所以会出现这么频繁,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关。今天,中国社会确实到了重新定位改革的方向、思路、理念和战略的时候了,中国改革进入了窗口期、攻坚期、抉择期。  相似文献   

19.
老板书架     
《法人》2006,(3):121-121
书名:展望中国200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定价:¥35.00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在成功举办前两届的基础上,再次联手新浪网、中信出版社举办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共邀请了26位嘉宾,不仅包括国内知名学者,同时还邀请了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界知名人士,就新农村建设、金融改革、财政税收、中印竞争力、宏观经济、能源、国资体制、社保医疗、企业走出去、对外贸易等十个专题在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展开公平、自由、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回顾2005年经济热点,展望2006年经济和政策趋势,以及未来改革的重点和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司法改革承上启下的一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司法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近年来,司法人民性的强调、调解政策的转变、“三侗至上”的提出等导致许多人对司法改革的前景担忧。鉴于中国司法改革相对平稳和保守,这些至多表明司法改革趋缓或进入休整期,迈向司法现代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