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比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法益本位,价值取向,以及二者在国家干预经济领域的作用与特征不同。理念的区别决定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角色分工与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的价值是关于法的目标、理想或主要功能作用的抽象,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实质公平与正义在经济法领域的特殊表现,是经济法基本精神的具体化。而经济法以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经济法宗旨、原则赖以存在的前提。追求实质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是经济法律关系中特殊而重要的主体,由经济法特殊的调整机制所决定,政府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只有理清它在不同经济法律关系中的角色,才能正确的发挥其职能。本文通过经济法调整机制对政府的职能选择,结合政府在民法、行政法中主体地位的比较,论述了政府在经济法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民法、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两个独立、重要的基本法律部门,分析了价值取向各有异同、指出二者不可互相替代或否定,而是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宗旨是经济法所追求的目标或价值取向,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高度抽象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经济法除了具备法的一般宗旨之外,还承载了独特的法目标,主要包括保护市场运行和国民经济整体安全、追求体制效率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偏重结果公平和实质公平并兼顾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经济法的价值本质,可以遵从这样一种逻辑:价值——利益——法的价值及价值本质——经济法的价值及价值本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经济、社会与法律关系的角度出发,在价值取向和现实两个层面重新建构了经济法的目标体系。文章认为,经济法的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价值目标与现实目标两个层次,价值目标包括效率和公平两个要素、现实目标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各目标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共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法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所谓法益,其基本含义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各个部门法的设立与存续都是为了保护其专属的法益,经济法也不例外,但由于经济法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因此,要探究经济法的法益必须先说明经济法的法理渊源,然后进一步说明经济法的价值所在,并从中理解经济法的法益。  相似文献   

10.
部分法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对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其间的联系与区别按照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的排列顺序,从民法到行政法,私法属性不断减弱,公法属性不断增长。其中,以社会法为纽带,私法属性与公法属性的消长变化,说明法律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分别有自身的任务和功能,并呈现出相继联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制度以特定价值取向为基础,价值取向决定具体法规设计,价值取向变迁必然导致法律制度变化,目标价值取向实现与否是法律制度完善与否的评价标准。在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林业资源管理法规应该在兼顾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同时,将秩序和公平等价值原则作为法规构建的基础,以此保证转型期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法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刑起于兵是关于法律起源的认识,法即刑罚即德礼教化之辅助是对法的认识的大致发展轨迹。这种认识直观、朴素、自然,但过于片面狭隘。它低估了法律的社会功效,忽视了法律存在的社会价值,使人们普遍产生了轻法意识,从而淡泊了法制建设,窒息了法律理论,阻碍了中国法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刑法的适用解释即法官在具体个案中对刑法的解释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我国的刑法适用解释需要加以规范和制约,以更好地体现公正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实行判例制度无疑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责任“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需要在新的视野和新的法理背景下展开分析,法律关系的复杂化以及“角色决定责任”的规则应予优先考虑。经济法责任由经济法所作用的社会生活领域、经济法调整的宗旨和价值追求、经济法主体的权义结构以及经济法主体违法行为的表现形态、性质等内在要素所决定,有其特定性。经济法主体依据角色、行为与后果的不同关联,各自承担不同形态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定位 ,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定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之位的问题 ,学术界可谓诸说杂陈 ,不一而足。本文从传统的“调整对象定位说”之悖谬入手 ,提出经济法多角度定位的设想 ,从经济法之社会经济根源、价值取向和调整对象三个角度定经济法之位 ,愿为新创经济法定位理论抛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