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一位大师,具有超凡的创作力.他的小说历来被读者和评论家广为赞誉,而对其散文却极少关注,尤其是游记部分.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游记,结集为<屐痕处处>,达到了同类作品的高峰,被评论家称为"游记作家",足可见其造诣之高.  相似文献   

2.
刘迪 《学理论》2014,(3):146-147
针对《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段等方面发现两部小说的诸多相同点,从而看出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对于老舍《猫城记》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老舍在小说中熔铸的新的元素,而这些不同之处也使《猫城记》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一书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之一,广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的关注.<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尖锐地讽刺了学者们迫名逐利的虚荣心,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  相似文献   

4.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早期作品<偶像再兴>(<告白与广告>、<三个视点>、<关于创作心理>、<忠言>等文章)中展示了和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其中贯穿着一个体现其艺术观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和辻的这一艺术观不仅对于艺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揭示,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启发性.本文主要研究和迁哲郎的"人格性的生命"的艺术思想.将从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形成、"人格性的生命"与艺术的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提升,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为熟知的代表作有小说<吉姆爷>(Lord Jim),<台风>(Typhoon),<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等.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是作者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是现代小说的里程碑,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生态主义角度分析小说的文化内涵,集中关注小说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从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形式主义文论家,但也是一位卓越的散文作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同时也创作了一系列陌生化散文小说。他的作品创作与理论研究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对应的,在小说的体裁、结构、叙述角度,人物形象等方面体现了诸如"加密"、"解密"、"偏离"、"讽拟"、"位移"等大量的陌生化手法。以什氏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以他20年代创作的《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为例,分析和阐述什氏散文小说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7.
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世界具备三种形态:大自然的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民间音乐>、<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等小说中,三种声音水乳交融的穿插在行文中,而来自民间的音乐逐渐成为主旋律.这体现了民众与权利者平等对话的自由精神,是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化世界感受.莫言将"五四"以来被遮藏的民间话本小说、戏曲的声音重新发掘出来,是对当代文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的比较分析,指出其内容、题材和对生存体验及性别群体的触摸和探索上相似,肯定了她们的女性自觉书写对女性小说的开创性意义,即用"反经验"的叙事角度对女性私人体验进行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小说"创作者的代表,其作品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可以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10.
小说<玫瑰·玫瑰>通过叙事人称、叙事迷宫、叙事圈套等艺术手法的恰切选择与运用,使得文本获得了足够的叙事张力,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叙事快感.  相似文献   

11.
张家康 《各界》2008,(3):61-63
二十世纪初,正是梁启超最为灿烂的时光,其在日本横滨主编的<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已在国人面前尽显其"舆论骄子"的丰姿.他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民时代",时当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2.
刘浩然 《学理论》2013,(8):176-177
著名文学《小世界》是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之一,既是戴维.洛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又是他小说研究的热点,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在这部小说中,戴维.洛奇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和讽刺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从戏仿的理论出发,解读《小世界》,分析戏仿在文本《小世界》中的应用及效果,分享并验证这部作品的艺术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沈殿成 《侨园》2002,(5):22-23
8月2日,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发起的"<围棋少女>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召开.会上,高洪波、谢冕、刘锡诚、张抗抗等名流汇聚,纷纷坦诚发表了高见,对小说<围棋少女>给予了甚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米兰·昆德拉是享誉全球的法籍捷裔作家,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其艺术才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在中国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生遭遇,管窥昆德拉对存在的诗意之思.  相似文献   

15.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马丁·伊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自画像",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马丁·伊登>,分析主人公马丁·伊登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杰克·伦敦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阴孚 《各界》2008,17(6)
池莉是目前中国文坛炙手可热的女作家之一.早期,她以"新写实主义"经典力作"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享誉文坛,并奠定了基本创作特色:关注市民阶层,擅用细腻、平实的笔触对日常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狗>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下简称略萨)的代表作.论文认为,小说表现出了一个"狗死了"以后的荒诞世界,有着浓厚的荒诞色彩,这种荒诞色彩由三个因素构成:混乱性、偶然性、无用性.荒诞在小说中的意义在于怀疑精神和否定精神,最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秘鲁社会中一切丑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他以文名与商誉并称于海内外、驰骋于中国文坛,他著述并发表了200多万字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还有<周颖南文集>等十几种文集问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辟有"周颖南文库"加以收藏,他成为获此殊荣的海外第一人;<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等均选刊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刘净娟 《学理论》2010,(14):164-165
布尔加科夫是伟大的俄罗斯小说家和戏剧家。《不祥的蛋》不仅体现了作家独特的思想,而且显露了其与众不同的讽刺风格。本文试从情节、人物形象和叙事三个层面入手研究其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于1984年出版,并获得了法国享誉最高的龚古尔文学奖,而且畅销全球,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情人>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描述了一个白人少女与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男人凄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杜拉斯笔下的中国男子风度翩翩,富有而大方,充满了魅力;却始终面目模糊,给人留下印象的是他的胆怯,他的沉默和他坚忍而热烈的爱.试从处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极之间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来分析杜拉斯所虚构出来的这个中国情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