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为常熟市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指明了方向。常熟市在社会矛盾法治化解决路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社会矛盾高发态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谓是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措施。一、化解社会矛盾时的法治思维指什么?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应当把握以下四点内容:1.提倡"法治思维"而不是"人治思维"。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凸显了培养"法治思维"的现实紧迫性,也警示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价值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法治可以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纠纷,运用良法的权威加以有效解决。以法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法律功能实现机制的完善。从立法上看,科学立法不是一句空话,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必须注重风险评估,将突出社会矛盾的处置方案优先纳入立法规划,对于社会矛盾高发的领域重点立法。当前"三失"问题(失业、  相似文献   

4.
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要摒弃人治思维、运动思维。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就要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和法治方法贯穿到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治党治军治国等国家治理实践之中,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习惯。特别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不能简单依靠国家强制力、甚至国家暴力去压制,不能用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崇法守法和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要求,农工党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农工党将在2015年积极投身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参政党的工作,努力搞好依法参政,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基层矛盾较多,且调处困难。在解决基层矛盾的过程中易出现化解过度依靠行政机关、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矛盾和纠纷解决方式供给不足、人民调解功能被过度扩大等方面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公民参与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公权力运行不够规范、法律制度以及社会政策的滞后、公民权利意识和官本位文化至上相互间的碰撞、公权力主导与民主参与期待的冲突等。法治文化背景下基层干群矛盾的预防与化解,主要应从加强价值观和基层普法教育,坚持用法治思维去化解干群矛盾纠纷;规范公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使决策和执法过程规范,程序和规则健全;慎用行政手段,畅通法定救济渠道等路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顾姝倩 《创造》2015,(10):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要求,既是对过去法制教育经验的总结,也是目前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对全社会法治理想的期待.当前法制教育的着力点要从各级领导干部着手,通过在思想认识上不断强化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内容上丰富法律知识素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育以及加强法治方式的实践运用几方面来逐步养成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转变,真正做到立法为民,而不是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我们知道,依法治国自十五大提出,已强调多年。在现阶段,强调社会治理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如何理解其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摩擦将不断出现,社会矛盾会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执政党、政府、社会甚至是公民个体都有明确的要求。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看,它要求社会各治理主体,特别是组织化的主体,如政党组织、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要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的方式来整合社会、供给政策和反映诉求,唯其如此,才能降低执政成本、行政成本,社会矛盾才能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2.
在法治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必须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着力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着力制止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法治新时代各种矛盾和风险叠加,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坚持法治治理常态化,要从强化规则之治、遵循法定程序、践行职权法定、落实良法善治、尊重司法规律等方面具体入手。  相似文献   

13.
董强  崔绍亚 《群众》2015,(3):56-5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突出问题,有效地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推进基层社会依法治理,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4,(8):57-57
白利寅在《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撰文认为,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和规范国家职能履行这两个层面为民生建设提供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合理分配民生资源;落实民生权利救济,依靠法治途径化解社会矛盾;以法治思维创新建设方式;强化权力监督,保障民生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法治在法治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德治则是对法治的良好补充,法德融合是法治文化的根本目标。法治文化提高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性,优化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结构,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平衡社会心态、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崇德向善。  相似文献   

16.
李林 《乡音》2013,(7):37-38
既要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尽可能达成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和怎样改革的共识,又要及时通过法定程序推进相关法律的立改废,为深化改革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与合法性保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这既是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对深化改革开放、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的新要求,也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起点上,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多维面向的中国法治道路理论有自身的缺陷。基于法治的核心要义和适度的建构立场,可以从权力分解的角度探寻具体的法治道路。借助司法权威确立规则之治和经由法律人之治实现法律之治,是"司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构想;规则之治与社会治理的冲突,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矛盾,是其内在缺陷。行政法治化,有助于推动公民启蒙、控制权力膨胀、促进规则之治,从而化解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矛盾,是中国走向法治的先导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遭遇社会转型期,历史积累的问题与改革发展的问题交织,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尤在基层社会凸显。从根源上看,基层社会矛盾仍属人民内部矛盾,多为民众的利益诉求而非政治诉求。重构基层社会矛盾治理路径,规制各方行为,维护好群众合理合法权益,是为基层社会矛盾治理之首要任务。新形势下,应以法治思维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培育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和基层部门行为以及完善基层社会自治的法治规制,从而构建多元解纷的法治机制,达成涵摄“多元、共享、参与、合作、宽容”等包容性治理元素的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善治,从而化解社会风险,维护公正、安宁、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梁太波 《当代广西》2013,(19):29-30
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治国之需 国因法而治,因法治而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报告首次将法治思维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写入其中,充分显示出法治思维在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不仅法律学者、法律工作者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各级领导干部也都应该自觉运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2015年以来,昆山将法治思维运用到矛盾化解中,引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创新推出以"公众评判庭"的形式组织群众有效参与和评判各类矛盾,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群众诉求,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公信力,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基层信访。"公众评判庭"的适用范围和运作方式基层矛盾纠纷涉及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