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勇 《中国公证》2010,(2):17-21
一、我国公证争议救济机制的现状及其评价 公证争议是指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而与公证机构就错误是否存在、过错责任和公证赔偿数额所发生的争论。公证救济是指当事人或者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公证活动的侵害时,可依法请求纠正公证行为、赔偿损失的法定渠道。从公证争议的性质来看,应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因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有诉讼救济和非诉讼救济之分.故对于公证争议救济机制。可以将其分为诉讼和非诉讼救济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徐研  樊文 《中国司法》2009,(9):61-63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且中国公证协会已于2003年加入国际公证联盟,基于我国的公证制度大体上属于大陆法系,公证理论界在谈到公证的形式证明时往往重点着眼于撇清我国和英美法系的不同,认为我国的公证文书不能采用形式证明的方式,而应严格采用实质证明的方式,或者认为即使采用了形式证明的方式,也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形式证明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公证处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法制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此,多年来在公证行业内部进行诸多探讨,而没有完全定论。任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律。笔者认为,我国公证处如何革,应在尊重公证组织自身特点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文试从公证组织具有的双重性度,对我国公证处改革作以下探。一、公证组织性质具有双重性公证人的始祖是主要为奴隶主务的代书人,但其身份属于自由业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上逐渐认识到公证人职业的独作用,公证人逐渐作为一种独立职业为整个社会提供法律服。罗马帝…  相似文献   

4.
公证是国家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稳定社会经济、民事流转秩序,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作为一项非诉讼手段,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发挥公证机构作为国家的证明机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介组织的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职能,是新时期发展我国公证事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加强、完善我国的公证立法工作又是发展、健全公证制度,强化公证上的各项职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杨荣元 《中国司法》2008,(10):80-8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公证目的所体现出来的对于我国公证制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公证制度在不断地对其加以调整中确立相应的措施,以锻造适合国际民事与经济交往的我国公证制度,从而保证我国公证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正是因此,援引国际上已经通行的公证认证制度就是其中重要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段伟  李全息 《中国公证》2013,(11):25-30
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公证当事人的关系定位,目前有管理式公证与参与式公证的两种模式.我国公证制度脱胎于行政管理体制,并形成目前行政、事业、合作体制并行的体制结构,但是无论基本体制结构如何,我国目前公证制度还基本属于管理式模式而非参与式模式.我国管理式公证模式突出地表现在公证基本权利义务、公证程序、公证证明方式等各项公证属制度上.在当事人权利本位、公证服务理念的背景下,管理式公证模式有其弊端,应该向参与式公证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证》2013,(7):52-52
2013年10月16日——10月18日.“钱塘论潮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将在杭州召开,该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省互联网协会协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论坛的主题是“云时代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的运用与保障”。届时,国内外公证行业专家、知识产权研究者、互联网领袖、司法界代表、运营商巨头、学术界精英将汇聚一堂,探讨新的技术措施与在线公证如何有机结合.一方面解决互联网侵权案件中确权难、取证难的问题,同时又符合互联网用户的操作习惯。从而使电子数据证据在公证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公证公信力在实践中遭受严峻的考验,其中有公证机构定位不准,独立性不强;公证人员准入门槛过低,公证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离公证业务的需求尚有距离;以及公证文书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公众带来生活变化的同时也给公证活动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当前,应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搭建公证公众服务平台,从搭建全国公证数据中心、开通公证公众服务门户网站、开辟移动互联网入口入手,引入信誉评估机制,实行先行赔付制度,并完善公证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公证质量标准,以切实有效提高公证的公信力,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公证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9.
李莉萍 《法制与社会》2013,(28):266-267
理论界对于公证赔偿责任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其属性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其实属于侵权之债,部分学者认为其是属于违约之债。本文通过研究理论界对于公证赔偿的各种看法,从公证赔偿责任的性质、责任主体、承担方式以及构成要件等等对公证赔偿制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全国第3次公证工作会议确立了公证工作改革发展思路以来,尽管道路崎岖,然而在义无反顾的诸多公证勇士的不懈探索、积极开拓下,我国公证工作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我国幅源辽阔,东南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指出:“市场经济制度的演进就是为了应付经济生活中的风险。”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一样。我国的公证制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以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独有方式在演进发展。公证从默默无闻中走出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而一路伴随的也是高风险,对此公证从业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公证制度当如何演进。该如何化解执业风险。无疑是公证人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证》2016,(4):6
"互联网+公证"还能诞生和创造些什么?这个问题激动着也困扰着所有公证人。4月16日,"纪念《公证法》实施十周年暨互联网时代下公证行业的传承与发展"公证人论坛在魔都上海科学会堂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公证协会、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共同主办,上海市卢湾公证处、上海市黄浦公证处、上海市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公证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春 《中国司法》2002,(10):46-48
公证制度起源于西方,也发达于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已成为现代公证制度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证制度还很稚弱、还不完善。因此研究西方国家公证制度,并与我国公证制度相比较,加以研究分析,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吸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和原则,以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公证制度具体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法律地位、公证人资格、公证业务领域和法定公证原则3个方面对中国与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一、关于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  相似文献   

14.
一、改革是公证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公证行业自身的发展只有紧密地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吻合,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公证行业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即兼具公职性(司法机构)和服务性(产业)。从公证所提供法律服务的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别来划分,公证行业应该属于在非竞争性行业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公证与纯公共产品还不一样,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属于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提供这种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梅影  恽清 《中国司法》2000,(8):54-55
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我们听多了网上购物、同上投资、网上交友、网上娱乐……可网上能够申办公证却还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情。2000年4月1日,由上海市公证处创办的“上海公证”网站(域名为http://www.sh-notary.com首次开通。公证机构在互联网上设站置页,这在全国来说并不新鲜,可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提出公证申请,则堪称全国首例。在“上海公正’网站上,您就能够向上海市公证处正式提出公证申请。在网站开通1个月之际,上海市公证处主任黄群就建立网站的初衷、网上申办公证的思路、网上办证的业务范围以及如何在网上申办公证等问题、与…  相似文献   

16.
曲玉国 《中国司法》2002,(11):54-55
现代经济的开放态势,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这一大势,是由知识经济浪潮所涌动的。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观察法律规范,尤以公证规范对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且公证与社会道德规范又有紧密联系。公证通过监督证明作用既能为经济服务又能为弘扬先进的社会道德服务。正是基于此,经济全球化对公证规范的需求则成为客观必然。公证规范源于古罗马,发达国家的公证制度和公证规范已然完善。而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当代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公证事业的发展,公证规范和公证制度亟待健全和完善。而加入WTO以后,贸易一体化将全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打印机等电子办公设备正步人千家万户,用电脑打印书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生活中人们利用电脑打印遗嘱是普遍现象.《遗嘱公证细则》第18条也规定公证遗嘱采用打印形式。那么,打印遗嘱是否符合我国《继承法》对遗嘱形式的要求?打印遗嘱属于自书遗嘱还是代书遗嘱?公证遗嘱为何要打印而成?  相似文献   

18.
公证判断:公证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疆 《中国公证》2006,(9):13-20
公证员在办理公证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汇集和保全证据.澄清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事实真相,阐明法律后果,平衡各方利益。而这些工作无不以公证员的诸多判断为基础。从受理公证开始。公证员就要判断当事人是否有权提出公证申请。申请的公证事项是否属于公证的业务范围。申请的事项是否属于本公证处管辖……而此后的审查与核实程序,也都是围绕着公证员的判断展开。公证员只有对事实、法律适用等诸多因素进行判断之后.才能有效地履行告知义务.平衡各方利益,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出具公证书。因此,公证员的判断能力对公证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公证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其判断能力上。2005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第30条规定的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的条件是,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并且申请公证的事项也真实、合法。此处的“认为”一词实为认可公证员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证制度自1979年开始全面恢复国内业务已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是我国公证制度恢复、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确立了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使我国公证制度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公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配套和协调一致,是目前公证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探讨和研究公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套问题,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我国的公证制度,更好地发挥公证工作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服务、沟通、证明和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目前我国公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不够协调配套的表现一是公证制度与实体法的脱节。公证制度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既要依赖当事人自觉地利用公证这一法律手段,更要依赖实体法明确规定哪些事项必须办理公证或可以公证,但是,目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