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有三个特点一是伦理与政治一体化--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石;二是伦理与宗教的互补--中国传统伦理的委身与选择;三是非理性--中国传统伦理的缺憾.由于传统文化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具有一致性,在迈向现代的今天,要真正从辩证法的意义上来扬弃,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有三个特点一是伦理与政治一体化--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石;二是伦理与宗教的互补--中国传统伦理的委身与选择;三是非理性--中国传统伦理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作为中国古代的国家民族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中华民族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它本身具有的世俗性特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性格,使得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在与国家政权分离后还可以顽强地存在于国人的意识之中,无论是在宗教观念还是宗教仪式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国人的宗教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世俗性特征,使得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变成了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得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直到现在还是国人接受其他宗教形式的底色。  相似文献   

4.
"仁爱生命"的道德观理念是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尤其是儒家学派人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文理念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博大的生命境界,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可资借鉴的良好文化资源.对生命的"仁爱"这种道德情怀同对万物的"敬畏"这种宗教情怀一样,它都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万物,对自然的一种心灵关怀,一种行为庇护.建构现代合理的生态伦理,需要寻找和获得这种人文理念作为深层次之文化动力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6.
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的蜕变,在我国新疆地区,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沆瀣一气,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新疆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极端思想的传播。因此,可以借鉴外国治理宗教极端主义的经验,从政教关系和利益分层的角度来研究宗教问题,依据我国国情,从立法、政策、思想"三位一体"去极端化,实现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将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自然根源以及生产力水平和传统文化水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一般原因.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宗教存在的社会原因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社会发展不够平衡,造成了物质财富的相对缺乏和随之而来的精神水准、认识水平的相对低下.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从解决当前的社会实际问题和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政策,妥善解决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教意识形态使人们在追求彼岸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此岸的世界,有意无意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明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上,把握基督教文明有助于我们抓住西方文明的精髓。其次,分析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即人性根源,能够为我们提供人文关怀的视角,处理好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关系。最后,分析我国传统信仰的特点和现阶段信仰的特征,正确处理传统与外来、伦理和科学、信仰与发展等问题,发挥宗教在转型时期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碰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二战后普遍进行了宗教"世俗化"的改革.改革使宗教教育更好地发挥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不过,宗教本身的命运,却是取决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梁治平先生的《死亡与再生:新世纪的曙光》一文对伯尔曼先生的《法律与宗教》一书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篇代译序,它更是一篇《法律与宗教》中国化了的预言性文章。文章不乏真知灼见,虽属说理性文章,但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见解力不仅为我们概述了《法律与宗教》一书的思想精髓,而且为我们开启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与中国宗教的大门。文章中富有深刻思想性的"我们的危机"的观念,不仅对《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所提的西方的"整体性危机"一词有了中国化的透视,而且也形成了对生活于现代法制下国人的警醒。  相似文献   

11.
揭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起源和追索现代理性资本主义所承载的伦理精神,乃韦伯论题的一体两面,而重塑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精神则是潜藏在韦伯竭力避免“价值判断和信仰判断”的科学话语之下的一个意图。余英时对“韦伯论题”的承接,一方面纠正了韦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于近世儒家工作伦理的误读;另一方面他试图得出“恰好与韦伯相反”的结论,即中国近世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的基础”的努力,则并不完全成功。而余英时对“韦伯论题”论述方向的转换,则通过对明清儒学、儒士之“转向”的考察分析,表达了一个与韦伯不一样的关怀,那就是,在新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何处是儒学、儒士,特别是作为儒士后代传人的现代知识人新的出路、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2.
传统"熟人社会"转变为现代"陌生人社会"带来的伦理困境是,原有社会伦理实体解体而现代伦理实体却尚未形成,而伦理实体的存在是伦理认同的前提,因此导致当今社会伦理关系不稳定和伦理认同危机。可能的出路是,根据现实的变化和要求提升"五伦"内涵,铸炼出现代伦理精神从而获得伦理认同,最后培育出现代伦理实体以进一步强化伦理精神、促进伦理认同。  相似文献   

13.
制度的形成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中国古代民间社会和国家权力对法律制度的双重选择,造成了我国民法长期缺失,而代之以道德宗教礼仪等资源,这一法律传统存在了几千年,至今仍对国人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本文将这一法律传统产生的原因和在现代社会的地位等方面作略微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宗教对经济发展的"不自觉性"影响已越来越明显。首先,宗教教义的适应性演进,为市场经济观念的全面普及提供了可能;其次,宗教文化的世界性交往,为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再次,宗教伦理诉诸的道德观,为市场经济伦理的全面建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基本主题.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现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化更新,则是实现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型的核心".①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儒家伦理的现代化似乎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16.
梁治平先生的《死亡与再生:新世纪的曙光》一文对伯尔曼先生的《法律与宗教》一书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篇代译序,它更是一篇《法律与宗教》中国化了的预言性文章.文章不乏真知灼见,虽属说理性文章,但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见解力不仅为我们概述了《法律与宗教》一书的思想精髓,而且为我们开启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与中国宗教的大门.文章中富有深刻思想性的“我们的危机”的观念,不仅对《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所提的西方的“整体性危机”一词有了中国化的透视,而且也形成了对生活于现代法制下国人的警醒.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哲学基础,并为国人在不同的现实境遇中寻觅到了安身立命、修身养性、愉悦融和的生命皈依的审美旨归.探讨中华文化自然调谐的生命情愫将对科学发展观产生韵味隽永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逐利"是商人的职业本性,商道伦理肯定市场化的逐利行为,否定非市场化的不当谋利。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商道伦理是公元前586年问世的《塔木德》:"经商者,逐厚利"。如何才能逐厚利呢?犹太人的商业智慧是:用别人的钱赚别人的钱才能成为富人。这就提出了商业社会最宝贵的资产:信用。其实最早把"信"商业化的并非商人而是宗教,商人经营信用,宗教经营信仰,二者都源于"信",现代企业通用的法人制度也起源于宗教。宗教信仰和家规、家法是人类最早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商家崛起,或者师从宗教,或者沿袭家法,最本源的资本无非是一个"信"字,所以说:信用资产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无形资产。(摘  相似文献   

19.
"伦理治理"有三义,一曰"以伦理治理"和"伦理即治理"属于传统治理范畴,"对伦理进行治理"是现代条件下伦理进入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伦理治理"的关键是立足于"问题治理"或"难题治理"。核心内容是对伦理与法律、伦理与伦理、伦理与道德、道德与道德、道德与法律这五种相互冲突的伦理问题或难题进行治理。如此,才不会错失"伦理治理"面向难题、求解问题的现代性本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社会秩序的根本是一个道德秩序。我国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路向是以法治代替人治,其根源是矫正和规范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哈耶克的自由秩序伦理思想尤其是对自由的珍视以及对政府这个必要的"恶"的积极认知,对于解决当前伦理秩序构建中的困境有着积极的启示。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哈耶克思想的内在逻辑矛盾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