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映然 《理论探索》2007,1(3):23-26
“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仍存在诸多分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重新审视。其中有几点不能忽视:一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世界的物质客观实在性;二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三是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辩证统一”的说法值得商榷,它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也不利于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更是与后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几种价值论有着明确的界限。本文界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价格论的理论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各种价值论的界限及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的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3.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6,1(4):57-60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上,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上。“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上,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而是“效用 /劳动价值论” ,或“生产力 (率 )价值论” ,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正宗”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 ,现在我们应加以否定 ;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有相通之处 ,我们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质有三种主要观点: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三种观点互有参差,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既不认同传统物质本体论,也不赞同实践本体论,而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人,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哲学解释魅力,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问题丛生.  相似文献   

6.
张春秀 《理论导刊》2020,(3):113-117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本质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认识论"观点和"价值论"观点,但两种观点均不能有效回应社会与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思维的起点和归宿,要始终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坚持关系性、过程性思维路径。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本质表现为三维有机统一体,即实践基础上认识和价值维度的有机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建构维度的内在融合、社会与个人维度的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国外的敌对分子和国内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否定马克思主义,散布什么“过时论”。我们认为,在现时代,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正焕发着科学的青春,一次新的即第三次理论高潮正在孕育并即将兴起。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早已成为国际性的概念。历史证明: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象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革命学说那样,发生过那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5·3 1”讲话精神为指导研究劳动价值论 ,一是坚持 ,二是发展 ,三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导实践。劳动价值论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要从政治的视角认识、坚持、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杨雅莉 《学理论》2015,(4):84-85
卢卡奇晚年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与西方哲学的思考,开展了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他以自然存在为前提、以劳动实践为导向,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沿着从自在自然到自为自然的发展脉络,创新了马克思哲学形态,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思想,即社会存在本体论。这一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重申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起点。  相似文献   

10.
蒋楼 《学理论》2010,(1):69-71
合理思维方式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关键。马克思人道主义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亦即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由于其存在巨大的思维局限和不合理之处,于是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既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精神蕴意,更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实质。实践观点及其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因而,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即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合理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卞秋华 《学理论》2013,(16):67-68
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对于劳动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本质论、劳动价值论以及劳动解放论,这三大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领域,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德里达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以后向马克思致敬的礼物即《马克思的幽灵》,在批判福山的同时也解构了马克思.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幽灵化理解,主张“马克思幽灵化在场”,解构马克思历史唯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马克思的幽灵——批判精神,只像幽灵般凌空飘荡,而不需要付诸实践,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在场化.我们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警惕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真正的现实和在场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的不断深入,本刊记者专访了《资本论》研究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王珏教授。 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个最基础的理论 王珏教授说,现在议论、讨论很多,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是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没什么用了;还有一种提法,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成只是革命的理论,搞社会主义建设不适用了,这些看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积累股制的提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剩余价值论的创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合理归宿,对上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分配观点进行了拨乱反正。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下,人们开始为建立劳动者的国家、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要求新的劳动成果“按劳分配”。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按劳分配在全社会实行的条件并不成熟。在像中国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只能在企业内部实行。这样,劳动者只得到了部分劳动的报酬,即必要劳动的报酬,剩余劳动的产品全部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本所有者占有。即使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的重要讲话中,胡耀邦同志精辟地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的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我们既反对那种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化教条的错误倾向。正确对待马克思的义的精髓,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一) 当前,理论界在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诸如"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等.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主张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以“历史性”为内涵的实践观不但使“实践”获得了具体性,而且使“历史”获得了现实性。只有基于“实践”的“历史性”,才能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性,及其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理论探讨》2008,3(1):39-42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三是"重建",恢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主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而不是针对如何创新"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理论创新.因而,我们强调"信仰意识"、"问题意识"、"原创意识"和"当代意识",要在不断进步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还是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呢?近年来哲学界争论不一。对此,肖前同志在3月1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认为:在确认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实践唯物主义,但不应当把它进一步看作是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哲学界在学术探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笔者看来,其中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实践唯物主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践唯物主义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广大哲学工作者发表了大量论著与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意见。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物质本体论。这种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只能是物质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居于核心地位。他们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基本上是等同于历史观的,如果以历史观来包括世界观,并进而取消世界观,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