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燕 《今日民族》2019,(4):42-43
<正>花腰傣民歌种类傣族花腰傣支系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自称"傣雅、傣卡、傣洒",因其妇女服饰特征鲜明,腰缠多条花腰带,故名花腰傣。花腰傣在生产劳动、民俗活动,以及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歌,总是以歌明理、以歌抒情,生活已经诗歌化、艺术化。民间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古歌古歌实际也是史诗,它的想象力很丰富,中心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反映的生活场面要比其他民歌广阔。这类歌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规模宏大,主要描写花腰傣祖先的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古代诗歌和诗论,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诗歌及其理论就必然呈现出特殊风貌。《论傣族诗歌》启迪了我们:可以用傣族的古代诗歌、诗论同汉族的古代诗歌、诗论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民族诗歌和诗论共同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傣族和汉族古代诗歌和诗论特殊风貌的把握。一诗歌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呼声与语言的结合。《论傣族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森林中的傣族“古代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产生最早的歌的情景。傣族“古代人”在呻吟、哀鸣、哭泣、欢笑、呼叫的劳动悲  相似文献   

3.
当你踏上海南这片热土,那淳朴而真诚的黎族民歌将使你感动,浸泡到歌的海洋中……黎族民歌自然流畅,优美动听。黎族人民离不开歌,生产劳动中唱歌,喜庆婚事上唱歌,远方客人来了以歌问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以歌为谋。海南黎族“哈、杞、润、赛、美孚”五支系,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各支系方言差异较大,黎歌唱法也不相同。如乐东的“千家调”、三亚的“吗哑调”、保亭的“罗呢调”、东方的“滚龙调”、陵水的“罗咧调”、琼中的“四亲调”等等,都具优美和谐的音乐快感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吟是唱,都能琅琅上口。黎族民歌多为七言句,四句一首。也…  相似文献   

4.
甘孜州德格地区的民歌、锅庄、弦子、箍箍卦、劳动歌、唱读、故事、藏戏等,数量浩繁。就其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有祝福歌、送别歌、祝酒歌、一问一答的解题歌、谜语歌、男女间谈情说爱歌、悲歌、儿童歌等。 德格的锅庄意为圆围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据西藏《拉达克王系》一书记载,远在吐蕃王国兴起以前的德跷王时期,藏区的锅庄就已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铙歌和北歌同属乐府歌曲中的鼓角横吹曲,音乐源自北狄和西域。铙歌作为军乐。汉铙歌十八曲歌词是杂凑作,内容庞杂,多民间情感色彩。北歌即北朝乐府民歌,歌词多虏音,内容涉及当时北方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其音乐的特异性,相应的歌词节奏灵活多变,开启了杂言体诗歌。铙歌北歌豪爽奔放,语言刚劲直率。  相似文献   

6.
白族民歌,品种繁多。除了白族调这种基本样式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民歌品种。如串枝连、禽言诗、物喻诗、反义歌、打趣诗、谐音调等。过去,我们对白族民歌中的基本样式了解、研究较多,而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品种了解、研究较少。最近,为《白族文学史》的修改。我们深入到大理地区,着重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搜集到了许多宝贵资料,使我们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填补了《白族文学史》在这方  相似文献   

7.
研究诗人柯仲平的创作道路,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一生的创作,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时期:以革命浪漫主义为基调的“狂飚”时期;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的民歌体新诗时期。两个时期界限分明,风格迥异。由表现“自我”到表现人民;由唱“我”的歌到歌唱人民,诗人走的是一条植  相似文献   

8.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8,(22):21-21
作为“民歌十年”的总结,“大地习歌·2008”着力创作独具民族特色的壮族大歌《父母恩情广》、苗族大歌《蝴蝶双飞跳坡场》、侗族大歌《侗族蝉歌》、瑶族大歌《蝴蝶歌》,这些原生态野味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的民族歌舞,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民歌,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也给今年的民歌节增添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2月2日晚,当北京音乐厅响起第一个音符时,台北音乐厅也奏响了同一个音符,大陆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创作的《炎黄风情》专场音乐会,同时在两岸隆重上演。这不仅是两岸音乐界一件值得称颂的盛事,也是新春来临之际,献给两岸同胞的一份特殊礼物。 《炎黄风情》是一部以中国民歌为主题的管弦乐曲,共6章24首,分别为“燕赵故事”(河北民歌4首)、“云岭素描”(云南民歌4首)、“黄土悲欢”(陕西民歌4首)、“大巴山歌”(四川民歌4首)、“江南雨丝”(江苏民歌4首)、“太行春秋”(山西民歌4首)。  相似文献   

10.
<正>曲靖市罗平县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与戏曲音乐三类。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农历二月二,长底、九龙一带的布依族男女青年都会在九龙河边对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坛上,柯仲平是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歌,是革命的“喇叭”,吹奏着向旧世界猛烈攻击的进军号;抗战以来,他遵照毛泽东同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的教导,用诗歌“为劳动人民唱出最强音”。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与人民血肉相连,与革命鱼水难分。特别是在探讨诗歌如何为工农群众服务、推动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诗人作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总结、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歌气势磅礴,融议论与抒情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雷锋之歌》的爆发力和凝聚力,是贺诗的长诗中首屈一指的……在他创造的长诗中,达到艺术的高峰。"(贾漫《诗  相似文献   

13.
民歌在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首先,南方少数民族将歌唱才能作为重要的择偶标准和条件,以此来考量结婚对象的人品与素养;其次,歌唱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缔结婚姻关系的必经程序,从而形成了"以歌为媒"、"依歌为聘"的独特婚姻习俗;最后,民歌艺术是南方少数民族结婚礼仪中必需的环节,聘金的交付、教育双方婚后的权利义务均由民歌来完成。因此,尊重和发扬这一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地位,对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人口约一百余万。他们在开发和缔造我们的伟大祖国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侗族民间文学就是侗族人民为充实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学艺术宝藏,为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很值得我们搜集、整理和研究。由于侗族还没有文字,侗族民间文学是靠那些著名的歌师、歌手和一般群众一代一代地口头相传下来的。主要形式有传说、故事、诗歌、礼俗歌、童谣等,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劳动、愿望,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水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史的民族。在水族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丰富多彩的水族民歌历来引人注目,不少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各种民歌选集之中。特别是水族双歌已为从事水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同志早进行研究,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族双歌,尤其是寓言性双歌,在各兄弟民族的民歌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有的说:“双歌,是水族寓言性的说唱文学”;也有的认为“水族双歌是由水族民歌向说唱  相似文献   

16.
一民间文学,也叫人民口头创作。这后一个定义,最早是高尔基提出来的。它更具有科学性,从两个方面规定了民间文学的特性,一,它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二,它的基本特征是口头性。这两个界限都很重要,缺一便没有民间文学。这个定义,在鲁迅的著作中也用另外的方式讲了同样的意思。鲁迅把前者称为“生产者的文艺”,把后者称为“不识字的作家”,是“杭育杭育派”。口头性不仅是旧时代劳动人民还不掌握文字时所采取的创作方式,就是在社会主义时代,口头创作也还是存在的。不仅在少数民族的对歌中还存在大量口头的即兴创作,在汉族的劳动人民中也常常有即兴而歌的。当前,口头创作的  相似文献   

17.
彝族古歌是彝族人民用彝语传唱、内容古老、符合彝族诗歌格律且嵌合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活动中的彝族诗歌。彝族古歌至今仍“活态”传承于彝族民众生活中,为地域文化持有人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养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论文从彝族古歌的歌词韵式、行文特色、结构特点探讨彝族古歌的诗学意义,认为彝族古歌有着自身的格律和创作规律,句首韵、句间顶韵、句内韵、句尾韵和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五言三段式等较为固定的结构,使古歌唱诵起来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婉转动人的曲调,提升了古歌的感染魅力,为彝族诗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国诗歌发展史 ,鲜有本为民歌俚调的山野歌谣 ,却受到众多文人大家的青睐 ,一跃而成诗坛的新秀 ,不仅使唐代一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争相仿作 ,而且还使这类诗歌的创作绵延一千多年 ,使之代代相传 ,直至现代 ,对后代诗坛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的现象。三峡竹枝词 (即巴渝竹枝词 ) ,就是这类民歌民谣中的典型代表。据清奉节县志载 ,竹枝词为巴渝民歌 ,它在春秋时代就在古代巴人中流传开来了。据考 ,在民间流行的原始状态的竹枝词中 ,“竹枝”是演唱时的一种和声。如《尊前集》集中所载皇甫松两句体的《竹枝词》 ,中间就有和声 :“芙蓉并蒂 (…  相似文献   

19.
一舟 《当代广西》2004,(24):49-50
秦国明,广西著名的山歌艺术家、作家、曲艺家,在民间享有盛誉。深知“饭养身、歌养心”的哲理的他从民间歌手和民歌中汲取营养,从时代的主旋律中汲取灵感,从人民火热的生活中汲取激情,创作出许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山歌,又把它传唱到人民群众中去,产生了“一人唱歌万人和”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又一次给民歌以高度的评价。毛主席指出:“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回顾我参加整理撒尼(彝族支系)长诗《阿诗玛》的过程,深深感到毛主席的教导是多么亲切,意义是多么深远! 长诗《阿诗玛》整理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由于它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过去时代撒尼劳动人民的斗争和生活,塑造了阿诗玛和阿黑这样的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且先后翻译成几国文字介绍到国外。这是撒尼人民长期口头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是一首优美的叙事长诗,也是我们祖国文学遗产中的一份珍宝。这部长诗的发掘、整理、出版、是坚持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