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悠然见南山     
正南山,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有诗意的符号,也许《诗经》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斯干)是中国诗史中最早的诗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名句,也是诗人气质的凝缩。采风一行去深圳南山区,为何取名"南山"?陶渊明诗里的"南山",一般注家认为是他居之于北,遥望庐山,故曰"南山"。沈从文先生生前有文章考证,以考古南朝汉墓砖举  相似文献   

2.
安倍晋三上台后面对日本经济重陷衰退、长期顽疾挥之不去的严峻形势,强势推出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内的"三松政策",意在尽快实现经济复苏,结束长期通缩,改变"扭曲国会"局面,实现自民党政令畅通。安倍提出的激进经济主张虽然会对日本经济形成短期刺激效应,但是对于解决日本经济长期顽疾效果有限,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一、"三松"政策的主要内容安倍晋三自命其内阁为"危机突破内阁",其面临的首要议题是"尽快刺激日本经济复苏、结束长期通缩"。  相似文献   

3.
正心定,气静,神凝。昌平延寿寺殿前,一棵松树卧伏在这里。它,树根深扎于地下;树干蜿蜒紧贴地面;枝杈、松针则随形就势,忠实地簇拥着它躯体的每分每寸。这就是延寿寺里"三宝"之一的那棵令人震撼、称奇的卧龙松。卧龙松,祖居何地?生辰几何?为什么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又为什么以这副形态出现……面对眼前不同寻常的卧龙松,我心生几多疑惑。其实那松也在问我,似乎也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肌肉松弛剂是外科手术经常使用的重要辅助药物,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一直依靠进口。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医务工作者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从中草药中找到很多作用强、安全范围宽的肌松剂,如八角枫碱、锡生藤碱Ⅱ、汉肌松(汉防己甲素和乙素)及汉防己水溶性生物碱B_6、甲基山豆根总碱、蛇足草总生物碱等。  相似文献   

5.
旧京花木业     
北京养花由来已久,《明宫史》中就说:"凡内臣多好花木,于庭院之中,摆放多盆。"逢年过节,富贵之家也要摆放时鲜花果,旧历年摆松、竹、梅"岁寒三友",大条案上摆放个大花盘,内放玉兰、迎春、牡丹,名为"玉堂春富贵",摆放九番石榴花,"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福。即使是平民百姓也喜欢养些花草,图个喜庆吉利。但是在北京花木业成为一个行业而兴起,却是和北京人的饮茶习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日益增加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突显,中国正在该地区实施或谋求实施"亚洲版"、"中国版"门罗主义的观点不断浮出水面。这是一种并不符合事实情况的误判。无论是从"门罗主义"的内涵来看,还是从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当今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来看,所谓中国的"门罗主义"都是一种悖论。这种声音的出现,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演绎。  相似文献   

7.
自1962年德国研制出二甲苯胺噻嗪(Xylazine)以来,国外有不少临床研究报告,普遍认为该药是比较理想的肌松剂。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和Xylazine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十分相似的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经临床应用,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肌松剂,特别对反刍动物效果更好。但给药后机体内有哪些变化,特别对内部环境有哪些影响,目前国内对马属动物有些报道,对牛未见有详细报导。因而作者应用实验性水牛及临床病例肌注静松灵,除了作临床症状观察之外,着重测定了血液酸碱气体、血液生化等,基本弄清了水牛肌注静松灵对机体内部环境的影响及最佳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岁寒三友"松、竹、梅,恐怕喜欢的人居多。上小学时,有位男同学特别喜欢用碳素铅笔画竹子。有一次期中测验,他在老师发还的试卷背面画了一幅竹子。可他没想到这试卷还要收回去,于是被老师表扬几句又批评一番,大意是说画得不错,可惜画错了地方云云。老师展示给大家看的那幅画,等于给这位同学做了广告。他被班干部举荐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崛起之际,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等国家论"、"中国机遇论"和"责任大国论"等观点。然而,这些有关中国崛起的话题,只是集中于中国是否具有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的能力,缺乏对中国如何评价自身崛起以及有无威胁周边国家意图的分析,而且没有分析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和应对。本研究依据对中国及其周边7个国家的舆论调查,比较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证明有关中国是威胁或者是机遇等观点都太过片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国模式"的定义和影响,认为"中国模式"关键在于较好地平衡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提高民生的关系."中国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必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软实力构建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中国模式"所倡导的合作精神是对现有西方秩序的有益补充;"中国模式"的提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道路选择;"中国模式"将促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受益于这一过程.与美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没有在全世界推广"中国模式"的主观意图,而是主张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世界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中国梦",一个就是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呈现,是中国在问鼎世界强国之际的政策表达,旨在回答"中国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之问。这一思想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南沙群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从国际法看,无论是在南沙群岛的"发现"和"先占"问题上,还是依据时际法原则或"关键日期"原则,中国都对南沙群岛拥有绝对的主权。更何况越南等国已经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不得反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这样的地缘因素要求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既要重视陆权又要重视海权。但近代以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却一直是以重视陆权的"塞防"为主。步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近代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先是注重"塞防"的安全战略,后是"塞防"与"海防"并重的安全战略,最后到了侧重"海防"的安全战略。这种安全战略的调整,尤其是其越来越强调台湾岛在安全战略中的独特性这一特点,与近代中国遭遇日益严重的海疆危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于阳 《亚非纵横》2004,(1):9-12
回望冷战后十几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递进,这三者是同步展开的。也就是说,邻里双方缔造了一个长期的共赢局面。导致这种良性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睦邻外交的发展。从温家宝总理2003年10月出席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的演讲可以看出,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在"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睦邻"、"富邻"和"安邻"。睦邻政策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良好政治关系的催化剂,富邻政策是指中国愿意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动机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安邻政策是指中国通过实施新安全观以起到地区安全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基于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作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传统文化根源,"和"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之道,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生命之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和"思想内涵中的三个重要层面。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与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的,具有正义性、和平性、包容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它反映了一个崛起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外界关系的思想理念。"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需要中国运用物质力量来推动,但它拒绝简单地被"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来分析和理解。运用西方既有主流理论范式来理解和分析"命运共同体"有其局限。中国外交需要中国思维和视角。过程建构主义是主流范式之外的中国理论创新,它可以赋予中国外交政策及"命运共同体"以新的解释。但过程建构主义仍是单一范式研究,而由于"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具体的问题导向研究,因此,借用分析折中主义,并纳入过程建构主义来分析和考察"命运共同体",可以发现,"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也是一个观念秩序;利益共同体是它的基础,安全共同体是它的保障,共有知识的建构是其最高标准。共同安全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和战略目标,即它展示的和平发展战略凸显了中国尊重他者的合理安全诉求;合作共赢原则反映了在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深化的国际格局中合作安全的重要性;伙伴关系战略则展示了中国探索和实践"同盟安全"之外的新安全观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9.
该说就要说     
这些年美国的某些政客和媒体总是喜欢用"中国威胁论"来妖魔化中国,而这个威胁的一个最重要的论据便是中国每年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军费开支,什么中国的军费"不透明"呀,什么中国实际军费是公开数字的  相似文献   

20.
旧京绣货行     
中国的刺绣在世界上是十分著名的,人们常常将产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产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产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将北京的"京绣",山东的"鲁绣",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温州的"瓯绣"合称"四小名绣"。这些刺绣手艺传承了上千年,但是在北京经营绣货成为行业却是在清光绪末年。随着大清王朝的衰落,皇室贵族的俸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