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军 《求实》2006,(Z4):288-289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1](P69)"确实,"词中之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二人词作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上都有不少共同点,如感情真挚、语言明白,都呈现出悲愁美.本文则对二人词"梦"意象所体现的风格、情感、意蕴的不同进行比较探索.二李词"梦"意象出现频繁,在李煜38首词中,"梦"意象出现14次,占全词的1/3强;李清照比较可靠的48首词作中"梦"意象出现15次,几占全词的1/3.  相似文献   

2.
一儒家和谐论有三个重点:(1)强调“和”与“人和”及“和谐”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强调“和”是礼的重要体现,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学而》)。二是把“和”看作是天下之正道,“和者,天地之正道也”,所以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贵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子路》)。三是强调“和”是最高的德性,“德莫大于和[”2](《循天之道》)。四是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公孙丑下》)。(2)提出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方法。中庸也可叫中行、中道,其含义有三:一是要求人们在待人…  相似文献   

3.
<正>"天府新区已经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吸引各方关注。与"天府新区"四个字密切联系的还有"现代制造业""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宜商宜居宜业"等词。而这些词汇正是解码"新天府"的关键词。在众多词汇中,"宜商宜居宜业"这个词更透出股"接地气"的劲儿,"商、居、业"紧紧围绕的都是一个"人"字,作为这座"城"里的人,我们的生活会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和谐的含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尤为明显。“和谐”一词的含义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于奏章典籍中,并一直被用于社会实践。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12,(34):50-52
顶层推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下一步改革不仅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还会进一步强化‘顶层推动’。"这句话含义很深,虽然只有21个字,但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就意味着会有具体举措出台。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没有高层推动,攻坚克难是不可能的。24字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6.
朱长英 《理论学刊》2006,(10):123-124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曾自编词集名《霜花腴》,后人以其号称之为《梦窗词》。梦窗词今传有340余首,以其声之协律婉转、色之奇葩异彩、味之芬芳如花、笔之腾天潜渊、情之深挚沉邃而“缒幽抉潜,开径自行”[1](P354),成为南宋词坛上堪与辛弃疾、姜白石鼎足而三的词家。世人对梦窗词的关注与评价自南宋便已开始了。南宋赵闻礼编选的《阳春白雪》、黄升编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以及周密辑的《绝妙好词》均选录了不少梦窗词篇目。与梦窗同时的尹焕序梦窗词云:“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1](P345)可…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8,(4)
"打招呼"一词,大家都不陌生。但这个词的含义很丰富,除了见面问个好的本意之外,还有51申的含义。引申义之一,是指对于有些先兆性的问题,预先给予提示、提醒,专指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例如,早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就提出,对党员干部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打招呼、早提醒,防患于未然。2002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注意掌握和分析干部的状况,对他们可能出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方的语言丛林中,"大众文化"是一个较易被人们在多种语境中使用的概念.为了了解其含义,我们有必要对"大众文化"一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51-51
正"同志"一词是如何来的呢?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含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做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1](P151)要发挥党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各级省市县党委的组织下,切实帮助贫困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过上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美好生活"一词成为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它不是空洞的、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要真正付诸于实践、上升到我们党奋斗的历史性目标与内生性使命之中。  相似文献   

11.
也谈和谐     
和谐,是如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教育"、"和谐环境","和谐社区"等等,几乎到了有言必称"和谐"的地步。"和谐"是社会所关注,人之所向往。和谐的意韵厚重深远。和者,和睦也,强调和衷共济,谐者,相合也,  相似文献   

12.
乐在人和     
正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古往今来,"人和"理念一直都为有识之士奉为圭臬。诸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等等,这些诗词、俗语,都充分体现了"人和"之德、"人和"之贵、"人和"之乐。我们所说的"人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善、祥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谐和美、政通人和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  相似文献   

13.
再说“廉”     
正2015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5"最终结果出炉,最受关注的年度国内字、词分别是"廉"和"互联网+"。笔者曾在1994年第3期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说"廉"》的杂文。当时,反腐倡廉是个热门话题。如今,"廉"字当选年度国内最受关注的字,延续了2014年年度国内词"反腐"的热度,反映出人们对净化社会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期待。近三年,党中央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打"老虎"打得国人振奋,拍"苍蝇"拍得百姓叫好。不过,人们对于各种腐败现象虽已了然于心,但对  相似文献   

14.
张伟军 《党建》2014,(9):56-56
正问:什么是大数据?答:大数据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它指的是对规模巨大的资料进行专业化收集、管理和处理,使之成为帮助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资讯。在最近几年里,大数据已经和民众生活密切联系。如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前几周,谷歌通过观察美国人最频繁的检索词发现,"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这一主题检索大增,从而准确预测了流感的发生和传播范围。2014年,"大数据"一词首次写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是道家文化中的一个核心关键词。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意义就是指"自然而然";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则包括"道之自然""政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三方面内涵。道家"自然"关键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要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是什么?无疑,"人民"一词当排在首位——这两个字重逾千钧,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其中的"秘钥"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起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及西方革命胜利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阶级"问题始终都是关系到革命力量的重大问题。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对阶级内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显得相当肤浅和模糊。中共的"阶级"观念从早期经济学、政治学含义,演变成包含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的统一体的含义,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从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共早期"阶级"观念的起源、发展与变化,既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中共早期理论中"阶级"一词的含义,也可以由这个概念的使用推知其后中共阶级理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提到"开放"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成就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开放不仅仅具有对外和经济领域的含义,从开放的指向和领域来看,应赋予"开放"一词更深厚、更丰富的内涵。只有通过积极的开放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建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冯晓宁 《世纪桥》2010,(11):46-48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一词就已经被人们不断地提及,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却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本文将从人的本质根源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规矩",频度之高、强度之大都超乎寻常。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应该是最为详尽的一次,10多次提到"规矩"。且多数都是在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等。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使用"规矩"的深意和新意,以及"规矩"的内涵和实质。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规矩"一词是个习式新词。从具体的、基本的含义上来看,"规矩"和制度并无二致。之所以舍制度而用"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