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实践已证明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是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怎样使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吴敬琏在1992年8月4日《经济参考报》上撰文认为,要准确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的明确提法,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刻。将于10月份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列为议程之一,向世界发出的一个讯息是,处在关键时刻的中国,将在一些关乎改革与发展进程的关键问题上力求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将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1年前,当中共中央在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构想,并于次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将此构想具体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时,国内外敏锐的观察家们立即觉察到,在经历了15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历程后,中国已将改革的重点转向全力构建一种以市场为取向的全新的中国式经济体制。 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战略的推动下人们看到,十年来中国在宏观经济领域和微观经济领域的改革,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轮廓已初步浮现在世人面前。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线条粗犷的轮廓。今天我们回望十年来的改革,可以发现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乃至科技革命均出现了许多与十年前迥然不同的新特点。中国的体制改革在进入最为艰巨的攻坚阶段后,伴随攻坚而来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新旧矛盾交织,利益调整剧烈,社会心态复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现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我认为,这本书在理论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现摘其要旨胪举如下,并和作者商榷。该书的《总论》,对我们党提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策,竟然只字未提。该书把“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放在很次要的位置,不把它视为是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如在该书第三章(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中避而不谈“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且在讲到道德建设时,还在某种程度上否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说:“不可否认,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使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旧的道德有一定发展。”(见该书第523页) 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通过的“七五计划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事实上已批评了那种只讲多种经济形式不讲多种所有制的僵化思想。而该书于7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着重强调:“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认为,这是贯穿《决定》的一个基本思想,值得我们深刻领会。 首先,这个思想指明了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06,(4):F0003-F0003
《文汇报》2006年5月12日发表复旦大学教授余源培的文章说,我国的改革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需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不能动摇;完善,需要更好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指导思想实现了新的升华。现在又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建设。西方市场经济的核心观念是“经济人”,认为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私人。但是,斯密在《国富论》提出这一假设时,又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必须拥有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结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努力解决好这个难题。1986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布坎南就提出,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要警惕“未启蒙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6.
孙建华 《各界》2014,(4):23-27
1957年11月,基于“反右派斗争取得全面胜利”,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社论认为“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毛泽东看了后说“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予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号的那位科学家。”接着,“大跃进”如狂飙海啸,一时间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7.
最近 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改革》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讨论会”上,首都理论界、企业界知名人士汇聚一堂,就当前中国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大题目反响强烈,认为应尽快在理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各地组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开始兴起,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各个领域,必将推动我国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实践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改革的新突破。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提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一深刻阐述,切中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要害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十年前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是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定。两个“决定”一脉相承,相互呼应,都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为配合学习宣传全会精神,本期特约请深圳的理论专家余文烈教授撰写了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余文烈:《从“建立”到“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阶梯》——该文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勒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路线图,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决定》在完善经济体制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和举措,对如何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推动国企改革深入发展,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预言东方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9页)提出了著名的东方社会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百余年过去了,在落后的东方大国掀起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的同时,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实。笔者认为,揭示历史预言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把握“卡夫丁峡谷”的内涵,对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将具有重大意义。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一个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决定》指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去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国外有识之士都认为若是这个改革蓝图能够不受干扰地真正贯彻到底,那末,在未来二十年内,在“跑得最快”方面,可能是日本与中国争夺金牌。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我们通过改革,坚决清除现行经济体制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和旧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并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能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这对进一步清除“左”的遗毒,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集中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经预言,社会主义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必然能够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裴毅然 《各界》2011,(11):76-77
徐铸成(1907-1991年)长期主笔《大公报》、《文汇报》,名播寰内。不过,真正使他名声大噪脱颖而出的,并非其新闻专业,而是那场满地走石的“反右”狂风中,毛泽东撰写了那篇《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六次会议,的不久在湖南湘潭大学召开。会议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根据今年中央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精神,对我国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中的一些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同志从反“和平演变”的战略高度认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为这是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引导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促使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5,(51)
2005年的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的更加显露与深入肌理的改革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并在博弈中显 示出持久的前行力量。 这一年,中央着力于并巧妙地把握着两大关系:一是调控与改革的关系。既要通过调控保持经济 平稳增长,又必须通过改革,根治深层次问题,以推动市场机制的完善;二是内外需关系。中国经济 对外需的过分倚重,使贸易摩擦成为2005年的一个经济焦点,而对扩大内需的强调与部署,则将成 为明年经济不竭而稳定的动力源。 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三农”和能源问题也开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新的发展思路,通过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国经济将在更平稳而均衡的科学发展之路上迈出更 有力的步伐。日益复杂的中国经济,也使人们在一些争论中,越来越走向清醒与理性。  相似文献   

17.
蒋一苇在著名的《经济民主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的两次解放。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把劳动者从封建的人身依附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的第一次解放”;社会主义不同层次的集体组织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使人由“个体人”转化为“集体人”,将是“人的第二次解放”。今年3月,他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如果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方向,是否由于生产、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发展为以集体为本位的新的人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冠  相似文献   

18.
记老庄     
去年年底,日本有几家报纸,如《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富山新闻》、《北日本新闻》纷纷报导了中国指画家老庄(庄树鸿)访问日本,参加富山市建制100周年活动的情况,说老庄的画非常受欢迎,展览没几天,展品就被抢购一空,连几幅不出售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上于光远同志的文章《从世界和中国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我感到颇受启发。但文中说,“斯大林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他要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他建立起来的模式,……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又说,“把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宣布铁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叛徒,是由此而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我认为,这个说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20.
“三权分置”是中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民法典(草案)》近日公开征求意见,将于2020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在“物权编”简单移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经营权的个别条文,解决了土地经营权定性不明的问题,但使《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逻辑紊乱、利益失衡、无法放活经营权等问题进一步固化、显化,亟待作出实质性修改。其进一步修改应以实现“放活经营权”改革目标为基本遵循,坚守“物债二分”基本理论,充分尊重中国实际,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