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党新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以世界眼光辩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瑞典社会民主党重视廉政建设、以廉政凝聚民心,保持执政队伍的纯洁;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根基;重视社会公正、追求平等。执政党建设有着共同规律,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相关做法对我们党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政党文化软实力是政党软实力的核心构成,是政党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党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内、对外所发挥的现实影响力上。其中,对内主要体现在教化力、向心力、塑造力、建构力、维护力、革新力、行动力上,对外体现在吸引力、辐射力、渗透力、同化力、传创力、竞争力上,而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导向力、整合力、化解力、稳定力是其对内、对外共有的影响力。建构政党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扩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及推进政党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硬实力。建构政党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在于保持先进的政党文化自觉,根本在于建设政党先进文化,关键在于加强制度载体和形象载体建设,基础在于以强大的政党硬实力为支撑。  相似文献   

3.
擅长议会道路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本质上是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尽管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若干改良,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瑞典社会的性质。其执政时期形成的以"高税收、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瑞典模式,客观上确实有缩小贫富差距和缓和两极分化的作用,但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自身统治而被迫实行的,同时也是瑞典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瑞典的经验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但其基本制度决不能成为我国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融党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制度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为一体的政党文化是党内和谐的基础.以思想和谐、组织和谐和行动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和谐是政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政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树立和谐理念,以政党文化建设促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推动和引导政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劳资和谐是瑞典社会的一大鲜明特征,这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长期有效治理是密不可分的。以梳理瑞典劳资关系的调整历程为逻辑起点,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手段等方面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劳资治理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瑞典社会民主党劳资关系治理的特点和经验,并提出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劳资平衡范式对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真实而广泛的人民民主;而瑞典社会民主党所主张的"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是抽象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差异。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不同的民主观对两国社会基本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党文化:执政党自身创新建设运行的新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文化建设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从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作风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展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政党文化探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 ,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政党文化是在以取得和维护国家政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与一般组织文化相比 ,它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超越政党自身生存价值的目标和对社会文化影响巨大等特征。政党文化具有塑造政治精英、整合组织价值、铸造政党结构和制度、维持和延续政党生存、影响政党政策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党文化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政党意识形态,以延安精神为标志的政党精神,以三大作风为主体的政党行为作风,以爱国、民主、亲民为核心的政党形象,以及系统的政党制度规范和固定下来的政党符,并呈现出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民主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有利于促进政党制度发展、有利于加强政党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党际关系和谐,是当代中国遵循政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因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必定能促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因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政党制度建设的成就,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党制度建设,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宪法的形式确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构筑起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体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是法治之源,法治文化是法治制度之源,政党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政党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政党法治文化的解读应以政党为分析框架、以政党政治为分析平台、以法治文化为分析视角。政党法治文  相似文献   

13.
瑞典社会民主党自1932年上台连续执政(1976——1982年曾一度下台)至今已有50多年。在这50多年中,它推行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瑞典模式”,使瑞典成为倍受民主社会主义推崇的福利国家。而瑞典社会民主党所推行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的核心就是在一切领域实行民主,所以,研究“瑞典模式”就必须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通过对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参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并着重阐明了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着力点,着力点即在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政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用来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是促进公共权力和公民社会互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政党通过这种互动来建设政党文化,以提高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当前形势下,建设政党文化,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政党形象,增强政党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正确审视政党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基础,对于深刻把握这一制度的历史本源、实践本质和发展取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辨析价值。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源;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本;以国家构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题。有鉴于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文化基础建构路径在于: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开发文化资源,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创新文化理念,拓宽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交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构建参政党文化体系。这是中国社会前进的内在逻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历史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参政党文化体系的建设目标包括构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系统。其实践路径有:开发组织文化功能,提炼民族文化精华,培育进步文化基因,整合政党文化资源。政治交接活动是无止境的,参政党文化建设也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8.
瑞典在当今被看作是一个"准社会主义国家",以其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享誉全世界。瑞典社会民主党作为社会党的成员与共产党有着说不尽的渊源,因而在我国学界对于"瑞典经验"的讨论从未停止。作为把瑞典打造成"福利国家"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对于当今瑞典的社会制度及瑞典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从历史维度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历程进行考察,并结合当时的实际,参照对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的研读,来探究其政治理念的演变以及在实际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瑞典式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瑞典式社会主义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瑞典社会民主党以改良与和平方式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上.瑞典社会民主党诞生于1889年4月19日,是瑞典工人运动的产物.早在瑞典社民党成立之初,瑞典社民党第一任主席亚尔玛·布兰亭就开始了对瑞典式社会主义的探索.布兰亭主张争取普选权,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上台执政,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领导社民党在1920年开始了首次单独执政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党制度在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向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现代转型中,经历了以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国共两党围绕民主联合政府展开斗争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阶段。本文据此侧重从中国现代政党制度前史和毛泽东有关政党制度的两个文本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政党制度作了发生学的考察,并由此得出了中国现代政党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