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建设法治中国,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内在地要求政党法治。法治政党作为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政治保证。面对政党法治与法治中国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提出了执政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2.
<正>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必然要求建设国家法治文明和政党法治文明,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实践中互相促进,互利共赢。政党法治文明既是国家法治文明的核心,也是国家法治文明的示范和先导。从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来看,以政党法治文明引领国家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应然状态。一、政党法治文明的内涵与要素  相似文献   

3.
法治文化是与人治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形态。一个法治国家乃至法治社会的形成,依赖于全体公民厚重的法治思想和牢靠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法治之魂,法治之脉,是法治中国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应注重挖掘、培育地方独具特色的法治精神;清醒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全民参与性和生活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法治文化是法制建设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本文立足陕西实际,在对陕西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律信仰、强化公民主体意识、厉行公权约束、弘扬程序正义等方面提出了陕西法治文化建设之基本路径。以期为陕西社会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这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宗旨。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大力倡导法治文化,对于提高全社会崇尚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文化;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范围,创新宣传阵地。弘扬法治精神,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领导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仁爱礼让的社会,它以经济为物质基础,以法治为制度保障,以文化为精神支撑,以可持续发展、健康、和谐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将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倡并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是指法治社会应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法治文化最显著的标识。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检察机关应当以公正司法践行法治理念,以法律监督维护法律权威,以法治宣传培育法治意识,以改革创新引领法治进步。在具体路径上,要筑牢检察干警的法治信仰,提升检察干警的业务素质,打造过硬的法治队伍;要切实保障被追诉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益,提高人权保障水平;要充分发挥各项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侦查权、审判权等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增强法治意识;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引领法治进步,促进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文化难以养成,以至于法治模式难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困境长久地困扰着国人,阻扰中国法治发展的深化。理性的法治文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核心动力,是推进我国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寻求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寻求打破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乃是今日之中国法治建设的不二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从政党与国家关系的视角来看,如何约束执政党权力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此,政党与国家的关系具体指执政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法治理念的逐渐养成、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要依托法治实践。因而,在实践上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为完善法律制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实践素材,为涵养法治精神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空间和土壤。基于权力特征的普遍性,可以从整体上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探  相似文献   

10.
“东亚”的概念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同时以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为重要纽带而形成的一个区域。“法治文化”在广义上涵盖着法治精神意识、法治规范制度、法治行为方式和法治物质载体4个方面。文章以为“文化自觉”与“综合创新”是我们应追求和选择的两大战略性理念。构建东亚的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客观辩证地看待东亚的法文化传统;二是要清醒正确地构建东亚法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法治为大背景 ,论述行政文化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及进行行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国转型时期的行政文化与法治之间所存在的冲突与融合 ,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法治行政文化建设中的八项转化。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化是在法治社会中,公民所共同遵守的意识形态。法治文化具有精神性、社会性、约束性和秩序性的特征,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控制力、排斥力的功能。我国构建法治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尚法的精神,行法的自觉性,护法的警惕性。重点建设权利文化和民主与科学文化,需要完善民主、权利制度建设,保障法治的物质需求,完备法治礼仪。  相似文献   

13.
法治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治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法治文化还不发达,甚至还可能成为国家发展的掣肘。因此,要大力发展繁荣法治文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契机,以健全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为基础,以宣传和普及法治教育为抓手,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参与优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服务法治建设是参政党的政治责任.参政党服务法治建设具有多重路径.一是参政党运用协商民主,强化法治的政治基础.二是参政党弘扬政党文化,增进法治的价值认同.三是参政党开展社会服务,推进法治的全面实践.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方略的高级形态,法文化的发达是法治国家产生的起码条件。本文试图探究法文化发达的一般规律及对干促成法治国家产生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当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二是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三是深入开展法治实践;四是完善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整合法治文化资源是建设法治文化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这有助于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法治文化的约束力,更好地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整合法治文化资源,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保持本土法治文化的主体地位;理性分析现代中外法治文化的异同,积极借鉴国外法治文化的有益经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提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构建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便是其纲领之精魂。历经助推革命的法律理想动员、奠立国本的法制规范生成、协同改革的法治战略形塑,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迎来了新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法律理想、法制主张和法治战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整合为中心,形塑为面向均衡的新法理思想体系,以此连通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政治主张和法治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法治观念的时代创新上,具有整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学术与政治、精英与大众的显著优势。这种特质和优势,鲜明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引领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整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亟待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要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公正、和谐的法治社会。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应通过立法先行,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培育法律信仰,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创造法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