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多媒体及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在众多的网络舆论事件中,逐渐出现社会群体中的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形成了相应的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虽然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有危害性,尤其是它以“主流社会反对派”的角色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而青年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诠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其中也包含了网络民粹主义中的一些正确诉求.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宣传,消除网络民粹主义负面影响,引导青年合理通过网络渠道,正确表达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天生带有民粹主义倾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背景.大学生的弱势群体身份认同、反叛批判精神、思维简单化、审美娱乐化、情绪管理能力不强以及从众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契机.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可能引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消极、价值观紊乱,还可能诱发大学生偏激的政治行为.绝不可小觑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政府、媒体、高校应运用“组合拳”三管齐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粹主义曾在宽阔的时空范围内存在,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当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场域与工具时,民粹主义也衍生出了网络民粹主义这样一种新形态。但是,网络并不是催生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的唯一变量,理解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的勃兴,需将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是理解其生成的三重向度,全球化深化、社会发展转型与信息技术变革等多维合力形塑了当代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其生成是经济、政治、社会与技术多元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粹主义是近几年崛起的一股新兴社会思潮,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影响的重大性快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我们在厘清民粹主义主要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了利弊分析,其结果我们不难看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助推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等,也有消解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削弱政府公信力等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民粹主义在网络媒体表达中的存在,需要我们予以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亚文化是我国网络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网络文化生态的健康与否。以“表情包文化”“丧文化”“饭圈文化”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泛娱乐化、价值虚无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等不良倾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加强网络亚文化景观不良倾向治理,需要多措并举: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二是多主体协同,打造网络亚文化治理共同体,形成治理合力;三是手段革新,从冲突管理到协调治理,实现文化破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话题、事件层出不穷,所曝光事件引发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和广泛讨论,易引发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质疑,割裂"高校是人才培养摇篮"的社会共识,激发民众的负面情绪,破坏社会安全稳定,使高校公信力陷入"塔西坨"陷井。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治理的关键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增强当代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让其学会向社会正常表达声音。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演变出的新形态,是近年来国内主要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在本质是人民与精英的二元对立,外在表现为非理性的道德评判,并呈现出与多种社会思潮合流共生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遭受强烈冲击,主要表现为:争夺舆论支持,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制造社会分裂,破坏意识形态的稳定秩序。疏离党群关系,消解意识形态政治合法性。为此,应当从夯实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提高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本领,削弱网络民粹主义社会根基等方面系统施策,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8.
脱胎于民粹主义传统、衍生于信息技术勃兴的网络民粹主义,并非是社会事件对网民情绪的随机引爆或利益主体间话语冲突的偶然跃现,而是结构性社会紧张的网络聚合与畸化涌现。在结构紧张视域下,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理路呈现出一种“理性现实需求—非理性网络呈现”的二律背反:政治参与不畅境遇下的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舆论审判等极端形式发挥代偿性的民主实践效用;利益分配张力格局中的网络民粹主义,在底层符号的建构、弱势语态的倒逼中传递社会公正诉求;文化环境紊乱状态下的网络民粹主义,为抵抗主流文化、生产大众文化而构筑起反权威、反科学的反智惯习;消极心态积淀下的网络民粹主义,凭托于虚拟在场等技术支撑,在对社会焦虑、社会怨恨的释放中异变为暴力的行为展演。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民粹主义,亟须将其纳入“疏解”与“引导”的国家社会治理框架中,照料其现实性社会需求、引导其科学地传递诉求,以期将深层的结构性张力格局整合为有序、稳定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亚文化通常表达了青年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抵触,他们用自成一体的符号来营造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在大众传媒时代,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力量悬殊决定了前者对后者的解码仅仅停留在自身,而不能将其影响施加于其上.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青年的参与可以直接冲击甚至改变主流文化的内容和结构,这是技术变革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知情权,有权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这个新型媒介中公众自由讨论社会事件并逐渐形成一个主流意见,叫做网络民意。这种网络民意往往会因为同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存在冲突而质疑法院的判决,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充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加强对网络民意的规制,使民意和司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已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公共事件、表达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承载了人们厚重期望的网络民意表达既给社会带来了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由于网络民意表达的效应终究要通过现实社会来呈现或落实,这就必须从网络角色的真实主体和参与者入手,反思其在网络空间的民意表达边界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背景下,警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不仅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拥有符合其自身价值追求的亚文化,警察亚文化在警察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亚文化负功能的影响,警察组织中也普遍存在着偏离主流文化的异态现象。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我们势必通过对警察亚文化所引起的异态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公共案件是司法与公共舆论连接、混合、交织的产物。公共案件中的公共舆论到底是一种民意表达还是民粹主义,学界尚存有争论。通过对"许霆案""药家鑫"案为代表的公共案件中公共舆论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们实际上是一种民粹主义表达,而不是民意。公共案件中的民粹主义,并不当然是完全负面价值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包含着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公共案件得以兴起的重要因素;其次,它表达了平民、民众对实质公正的诉求;再次,它是平民情绪狂欢的出口。最后,在公共案件的裁判中,法官必须对民粹主义予以考量,但这种考量应当以合理、适当的方式进行,否则,法律、司法的理性力量将会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技术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改变着我们原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崭新的时代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当前我们应把握"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发展特点,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力,丰富微平台马克思主义信息源,增强马克思主义微平台的吸引力,丰富网络传播形式,建立网络民情互动、民意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意识,含有"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却有碍于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是农业社会遗留的消极成分,它容易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而且网络已经成为民粹主义的重灾区。客观上看,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民粹主义思潮容易被激起。主观上看,广大高校大学生拥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容易被煽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容易沾染上民粹主义。为了防止民粹主义在高校泛滥,我们应该警惕"民粹主义"思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为公民的言论自由这一宪法性权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网络民意因为内涵丰富,对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网络民意作为普通民意表达最直接最“原汁原味”的方式,受到了网民极大的欢迎,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但是,不同于立法、行政等活动,司法...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着眼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而提出的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党对台政策方针内涵的极大丰富,是对台湾社会主流民意的有力回应,是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并深刻影响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在立法中引入网络民意,既能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又能充分扩展立法过程的公众参与。但网络民意是否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民意,其本身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甄别机制。  相似文献   

20.
畅通的民意表达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环节,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丰富民意表达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意表达已经在理念上日益成熟,制度上日臻完善,形式上日益多元。当前民意表达形式多元,但依然面临渠道不畅通、制度不完备、表达阶层差异大等局限。为此,可通过固化官方渠道、强化网络渠道、优化综合渠道,拓展和提升民意表达的空间与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