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不久,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诗与海峡——余光中、朱炳仁诗会系列交流活动”,大家浅吟低唱,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到大陆著名铜艺大师朱炳仁先生的《云彩》,一时间“诗人兴会更无前”。  相似文献   

2.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著名诗篇——《乡愁》。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举国上下热议这个历史性文告。一首《乡愁》借着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迅速在网络再次流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1977年  相似文献   

4.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12-13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上世纪70年代,台湾诗人余光中于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5.
邮票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是一种乡愁,而眼前这本名为《邮票上的福建》,以邮票为主题的图书,则令人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7)
正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江苏南京,2017年12月14日病逝于台湾高雄医院,终年90岁(虚岁)。1971年,离开大陆数十年的旅台同胞余光中先生在思乡心切情况下,仅用10多分钟就完成了蜚声海外的不朽诗篇——《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7.
正《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写下《乡愁》时,余光中只有21岁。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其实只用了20分钟,不过却是蓄积了20年的感情。余光中表示,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  相似文献   

8.
人物     
《小康》2018,(1)
正逝世者余光中2017年12月14日早上10点04分,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重庆读中学。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曾任台北师大、政大外文系教授,1974年至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1985年后定居高雄,在中山大学任教,2016年退休。余光中擅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其"四度空间"。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出版书籍逾60种。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内地及港台语文课本。20余年来,余光中回大陆60余次。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2)
正算起来,《乡愁》来大陆的时间,正是我进入军营的光景,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想我应该属于早一类读到《乡愁》味道的人,那时我已经在诗门外徘徊着了,我的业余都深情地献给了《诗刊》《诗神》《星星》《当代诗歌》。凡诗的地方,都洒满了我年轻的目光。但今天就是想不起来,于我,是先有《乡愁》,还是先有余光中,上帝和历史总是这么有趣,让我酷爱缪斯,却让我的记性呆笨,以至于后来我不得不离开诗歌。其实,  相似文献   

10.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由保利南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以音乐作品形式展现在首都保利剧院的舞台上。通过戴玉强、汤灿等代表中国当代声乐水准的艺术家演绎,将《乡愁》一诗中思乡与呼唤祖闰和平统一那种最难表达的浓情,用最高水准的声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正1971年,余光中先生在台湾写下《乡愁》,很多人通过《乡愁》知道了余光中,但却少有人知《乡愁》里,邮票与船票的另一端,牵动他的是江南水乡常州。"常州是我的‘母乡’,也是我的‘妻乡’,‘母乡’加‘妻乡’,那份乡情也不下于‘父乡’……"这是2003年10月10日,余光中发给常州市台办一份传真中写的回乡感言。他说:"常州给我的安慰与影响,从小就充满女性的娴雅与柔美。这一切,加上江南的水乡,历史与传说,莺飞草长,桥影橹声,妩媚了、充盈了我的艺  相似文献   

13.
最早读余光中,是他那首著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面对着一湾浅浅的蓝,却“无处话凄凉”。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余光中,1928年9月9日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福建永春县人,母亲为江苏武进县人氏。少年时期,余光中随着母亲生活在江苏。从小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以及江南水上的润泽,使得余光中的记忆永远留下了“…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的《乡愁》已经成为千古名句,酒不能解愁,但也是一种情感寄托方式,日月潭高粱酒的文化是我的一种心情,就如《乡愁》,被酒浇得酣畅淋漓。这是日月潭高粱酒董事林光汉的心情写照。他说,自己在大陆经营台湾日月潭高粱酒颇有感慨,似乎不是在卖酒,而是体会两岸文化,感受两岸情深。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1971年,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一经发表,就在华语世界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共鸣,也使余光中先生赢得了"乡愁诗人"的美誉。携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先生在冬日的一个上午平静地走了,却将悠远的诗心、隽永的哲思永远地留给了我们。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  相似文献   

17.
邱君德昌是我老乡,更是我大学时的同窗,我常叫他"老班长"。他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参加工作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诗集两本、长篇小说两部。最近,他捧出由海峡书局出版发行的诗集《山水性灵》,送我一阅。细细翻阅、品味他的诗集后,我的思绪里流动着一条名叫"乡愁"的暗河。乡愁是什么?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湾  相似文献   

18.
孙传勇 《台声》2003,(11):40-43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余光中先生的一曲《乡愁四韵》饮尽多少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3年9月18日的清晨,2003年9月18日上午9时,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终于踏上了阔别近70年的故土———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谒祖。10时,76岁的余光中坐在祖居“石杉郑”旧厝后面自留地的老荔枝树根上,手里拿着宗…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的《乡愁》已经成为千古名句,酒不能解愁,但也是一种情感寄托方式,日月潭高粱酒的文化是我的一种心情,就如《乡愁》,被酒浇得酣畅淋漓。这是日月潭高粱酒董事林光汉的心情写照。他说,自己在大陆经营台湾日月潭高粱酒颇有感慨,似乎不是在卖酒,而是体会两岸文化,感受两岸情深。  相似文献   

20.
在白先勇的《台北人》与《纽约客》中普遍存在的乡愁,实际上包括小乡愁、大乡愁与文化乡愁三种类型。这三类乡愁在境界上是有层次之别的,即小乡愁大抵指向“家”,大乡愁多半指向“国”,而文化乡愁更加侧重涵盖广远的“文化传统”,三者之间不仅在景、物、情上存在着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概括这一逐步递进的序列,而且在境界上也存在着由微观到宏观、由具象到抽象这一逐步上升的层级,从而使他的小说创作意蕴丰富、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