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5,(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明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界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9,(1)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其素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通过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建设美丽校园、开展生态教育实践、加强制度约束规范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2)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实现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现状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不容乐观。基于此,以黄淮学院为例展开调研,可知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主要有构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通识教育的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5,(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明确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之一,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教育的目的是给大学生普及一般的、基础的生态知识,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厘清高校思政课生态教育的内容是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杏玲 《理论月刊》2010,(10):182-184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人民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态精神的支撑、导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当代大学生。因而,着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精神培养,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那么,什么是生态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精神的培养,则是本文所试图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2)
面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高校要通过走形式多样、点面配合、专业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道路,着力搭建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平台,同时要强化教师自身生态文明意识,努力提高教师运用网络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琼斌 《前沿》2007,(2):70-72
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是高校实现合格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大力营造基础文明教育的舆论氛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化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紧密联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新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受益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要把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加以教育培育,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9.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高泳佳  侯子峰 《传承》2014,(4):110-111
在对浙江省湖州市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其认知水平和生态环保知识仍未达到我国科学发展观战略实施的要求。基于调查分析,在高校中全面开设生态环保课程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深化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