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缺陷产品侵权赔偿案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陷产品侵权赔偿案件的几个问题□冯健随着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缺陷产品侵权赔偿纠纷案件不断诉至法院。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正确审理好此类案件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任务。产品缺陷的含...  相似文献   

2.
明知食品过期或有其他问题,90后大学生柴某购后向法院起诉索赔。目前,他在武汉多个法院针对不同的经销高提起了300多件涉及问题食品的案件,每案要求被告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至少赔偿500元。  相似文献   

3.
奇女子王英败诉的法律适用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告王英的丈夫因过量饮用被告富平春酒厂生产的“富平春”白酒,引发急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致死。原告王英提出了要求被告赔偿其丈夫死亡造成的经济、精神损失共计60万元,并要求被告生产的白酒应在标签上标注警示四内容:酒中所含的真实成分及其比例:酒致死量、中毒量,酒能使人上瘾,能引发多种疾病,酗酒基因可遗传;超量饮酒的危害;酒的正确饮用方法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等诉讼请求。案件经过了一审、二审和再审,均以原告败诉告终。法院判决原告败诉的理由是:被告富平春酒厂的酒标签符合国家制定的《饮料酒标签标准》的要求,原告要求标注的内容,国标中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富平春酒厂的产品标示上不存在缺陷。可认定产品质量合格。因此,不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原告要求被告产品标识上必须标注有关内容的问题,应由工商及技监部门管理,原告的该项请求,不属该案审理范围。而原告王英则认为,1989年颁布的《饮料酒标签标准》已落后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和《产品质量法》第15条均规定了生产者有说明和警示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是大法,《饮料酒标签标准》是行业规定,行业规定与法律不符,应服从法律。被告的酒标签虽然符合“国标”,但未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规定标上警示内容,仍未尽到警示义务。  相似文献   

4.
梁敏 《经济与法》2001,(7):23-24
在有关产品侵权的案件中,关于产品责任的认定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我国在《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中都对产品责任问题做了相应规定。但目前,产品纷繁众多,我国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而产品责任的认定是产品质量问题的焦点,我国恰恰是在产品责任的认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样,就无法有效地提供司法救济,也就不会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大名鼎鼎的“打假英雄”王海最近在南京又遇到了麻烦。他状告小有名气的某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庭庭长李春海侵犯名誉权一案,被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判决败诉。案件的起因是李春海接受南京《服务导报》记者采访时,称王海的打假行为是“知假购假,购假索赔”,“目的是赚钱开公司”,王海是“假冒消费者”,故不能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王海认为,李春海在没有任何证据与依据的情况下,擅自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称他是“假冒消费者”,严重诋毁了他的声誉,给其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请求法院判令李春海在《服务导报》头版刊发道歉声明,为其…  相似文献   

6.
近来,外国商品侵犯我国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连连发生,本文结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规定,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处理这些案件时的不足,建议加强我国专项产品以及产品生产经营环节的专门立法。同时,文章着重从产品责任的角度论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产品责任的主体范围,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损害赔偿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产品缺陷、产品瑕疵与产品不合格法律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品瑕疵、产品缺陷与产品质量不合格是我国有关产品质量的立法文件中经常涉及的三个概念。《民法通则》使用了“产品质量不合格”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用了“产品缺陷”和“产品瑕疵” ,《产品质量法》同时使用了“产品缺陷”、“产品瑕疵”和“产品质量不合格”三个概念 ,《合同法》也使用“瑕疵”来表述有关的产品质量。在上述的法律文件中 ,除《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外 ,“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未有明确的定义。因此 ,正确理解和认识产品缺陷、产品瑕疵与产品质量不合格三者各自含义以及它们之…  相似文献   

8.
所谓产品责任,就是指产品因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产品责任制度是产生较晚的一种特殊民事侵权法律制度。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品致人损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为了保护消费者免受缺陷产品的侵害,世界各国都通过不同形式的立法体例,确立了产品责任制度。我国没有以产品责任为题的产品责任法,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规范分散在《民法通则》(198年《月12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公布)…  相似文献   

9.
陈北元,长期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为齐二药、甲氨蝶呤、三鹿奶粉等事件受害消费者的代理律师。他曾三次上书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国家质检总局,建议修改《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不断向媒体呼吁建立该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缺陷、产品瑕疵之法律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缺陷、产品瑕疵是我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民法通则》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界定这三个与产品责任有关且在法律领域广泛使用的法律术语对明确生产者、销售者产品责任的具体形式非常重要。一、产品质量不合格这一术语常见于《合同法》中 ,不过该法中的“质量不合格”不同于《民法通则》中生产者、销售者必须承担民事责任的“质量不合格”。前者不合格的范围要广于后者 (即前者不合格的衡量标准可以是法定标准和合同约定标准 ,而后者只是法定标准 )。《民法通则》第 1 2 2条规定 :“因产品…  相似文献   

11.
五月花爆炸案已发生两年多,由于该案伤亡人之多,社会影响之广,又是国内1994年施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以来消费者向经营者索赔法律上有重大争议的案件,现二审法院虽然终审,但是涉及法律适用上存在不同看法,笔者通过代理实践认为二审法院适用民法“公平原则”的判决,忽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一、关于本案的基本事实1999年9月27日,珠海市某医院医生吴某某,收受病人黎时康送的外表为盒装的“五粮液酒”,该酒盒里实际所装的是一颗私制的拉发式炸弹。黎时康企图报复给他治病未愈的吴医生。19…  相似文献   

12.
产品责任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是协调生产与消费、平衡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逐渐完善着这一法律制度,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93年《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产品责任制度。笔者就我国法律对产品责任界定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权益保护途径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台了《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成为消费者强有力的后盾。为了使消费者权益争议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此设定了和解、调节、申诉、仲裁和诉讼五种渠道途径。在实践中,消费者可以根据所遇纠纷的不同情况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王海知假买假,双倍索赠的行为,经新闻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王海的行为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全国其他地方先后出现了一批效仿者,从而引发出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王海现象”。对王海现象,有支持者,有反对者。从法院司法审判的立场来看,是否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予以支持,做法极不统一,同一类型案件出现不同的判决。王海现象引发的法律问题亟待分析、研究,最高法院应及时做出司法解释。一、消费者的基本含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本意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司法保护,争论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产品责任才被提上立法的议事日程。目前,我国涉及产品责任的民事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民法通则》第122条原则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  相似文献   

16.
《产品质量法》加强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产品缺陷责任在本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但是立法有关产品缺陷的标准却有着相互矛盾的规定,不利于产品缺陷责任制度的适用,所以梳理有关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对于完善产品缺陷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产品质量法》的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对完善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中国的产品责任立法始于80年代。1993年的《产品质量法》和1994年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标志了我国产品责任法律正趋于成熟。除上述两部法律外,我国还陆续颁布了一些与产品责任有关的法规和法令,如《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经济合同法》、《...  相似文献   

18.
董春华 《河北法学》2014,(11):44-53
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范畴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1条对其进行了扩张,将产品自身损害也包括在其中,受害人可依据侵权法而非合同法获得产品自损赔偿,从而改变了《产品质量法》排除产品自身损害侵权法救济的做法。因我国责任竞合规则有局限性,要求具有合同关系也存在弊端,而产品致害侵害的是财产权而非财产权指向的对象,故产品自损的侵权法救济存在合理性。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允许产品自损的侵权法救济也印证了《侵权责任法》对损害赔偿范畴扩张的合理性,而我国法院对产品自身损害案件判决的多元化使统一产品自身损害救济的原则和标准显得紧迫。产品自损可获得侵权法救济的标准是产品以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导致产品自身损害,《侵权责任法》为法院判决扩张损害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7,(5):63-72
面对商品房交易中层出不穷的欺诈行为以及2014年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加大惩罚性赔偿责任力度的新形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有关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规定日益显现出适用条件严苛、适用范围狭窄等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审判中,法院多适用该司法解释作为判决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房买受人的消费者地位不明确、惩罚性赔偿金额过高、法院存在适用法律的路径依赖等。为完善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制裁、惩罚与激励功能,应当明确以下两点:商品房买受人的消费者身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效力位阶高于司法解释。同时,司法解释应做相应修改:因商品房经营者欺诈行为导致购房消费者损害的,以购房消费者所受损失额作为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准,规定损失额三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金。  相似文献   

20.
上篇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普遍建立,尤其是1993年以来《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颁布实施,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法律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