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晋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的晋江人,具有“勇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浓厚的商品意识,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抢得先机,不断进取,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晋江模式、晋江速度、晋江效益,使晋江顺理成章地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的前列。晋江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60多个国家(地区)的114万晋江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是晋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是晋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纵观晋江“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三资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三闲”,是指改…  相似文献   

2.
晋江~[1]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于东南亚各国。据1987年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共有海外华侨华人94.45万人,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65万,占晋江籍华侨华人总数的68.6%~[2];旅居港澳的同胞29.85万~[3],二者合计比晋江本地人口总数还多十几万。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用足用活中央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借助侨外优势,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到三资上路,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衣食不足的地瓜县,1991年跨入“全国百…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金门、台湾仅一水之隔,是闽南金三角经济开放地区,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全市地域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素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改革开放以来,偏居一隅、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晋江在短短的20年间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成为福建省首强县。可以这样说,晋江迅速发展和巨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从经济发展速度看,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年均递增8%;“六五”…  相似文献   

4.
海内外短波     
钟怀 《海内与海外》2003,(10):36-37
广州侨胞逾三百五十二万居中国各大城市之首 广州市侨办主任叶佑新8月在有关会议上透露。最新统计显示,该市各类侨胞逾352万,数量居中国各大城市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对广州的无偿捐赠总额已达人民币21.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与公益活动中地方政府与华侨华人互动的过程与特征。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社会资本,利用各种场合与海外华侨华人直接互动。同时,政府也采取“间接”互动的方式,广泛接触海外华侨。另一方面,海外华侨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紧密互动,不仅卷入侨乡的公益事业,而且融入当地的经贸活动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在此基础上的双方互动,促成了侨乡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侨乡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先行地区。  相似文献   

6.
试析晋江侨乡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省晋江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晋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试图论证地方传统文化,以及众多的海外晋江人,他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设备,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是晋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赵和曼教授所著的《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一书,于1996年8月由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是八桂桥史研究的又一新硕果,是对前人相关研究的继承、总结与发扬,也为我国的侨史、侨情研究增添了新篇章。广西是我国仅次于广东、福建的主要侨乡。广西籍华侨华人有300万人,散布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根据80年代末统计的数据,越南北方有110万人,南方20万,马来西亚60万,泰国10多万,这些都是桂籍华侨华人人数颇众的国家。70、80年代随着印支难民潮的出现,欧美地区挂籍华侨华人入数激增,迄今竟至3…  相似文献   

8.
本期是《晋江侨乡研究专号》,是南洋研究院“晋江侨乡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第一批成果。近年来,华侨华人及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研究日益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近20年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卓有成效的经济合作吸引了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中国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历史学家的重视,国内外大批学者对海外华人与中国合作的规模、动机、成效、前景等进行深入研究,成果叠出。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所限,多数研究工作局限于对现有出版文献、统计资料的搜集和宏观分析,研究对象更集中于少数华人财团及其在中国的投资,对海外华人与中国合作的…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诸国是我国的近邻.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华侨、华人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互利互惠关系的桥梁,历史上,华侨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传入居住地,为当地的社会进步、经济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则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地区与国际商贸联系网络,为促进祖国经济的腾飞,竭诚奉献,建树良多。厦门经济特区开改革开放之先河,对世界华侨、华人的地位与作用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当前正值特区第二次创业之际,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大都市,有归侨侨眷13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00多万。这两个一百多万,是广州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及国内归侨侨眷的群众团体——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形式广泛联系海外侨胞,把外宣工作与外联工作、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弘扬中华义化、为侨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目的。1992年底,市侨联乘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先后创办了为海内外侨界服务的《侨友画报》、《广州侨商报》。《侨友画报》是一份以照片为主,辅以文…  相似文献   

11.
97年2月一98年3月,厦大南洋研究院组织的晋江侨乡的田野调查,我有幸加入其中,调查中我深深体会到侨乡优势对晋江乡镇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侨”的优势又是通过归侨、侨眷起作用的,本文试图分析归侨、侨眷这一特殊群体在晋江乡镇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晋江归侨、侨眷的概况根据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侨眷是指华侨在国内的眷属,它包括华侨在国内的配偶、父母、于女(媳妇、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儿孙女、外孙儿、外孙女、抚…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文昌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在文昌境内,保存着很多百年历史的华侨华人文物与史迹,如记载着海外侨胞捐资助学事迹的文昌中学、罗峰中学、会文中学的华侨建筑群与各类纪念亭、坊、碑刻等,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3.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古时曾设珠崖郡、琼州郡,故有“琼崖”之称。海外海南籍华侨社团,过去也多称“琼州公所”、“琼州会馆”等。民国以来,一直隶属广东省,1988年4月建省。全省人口620多万人,而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多达20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南亚各国和台港澳地区,为海外五大方言群(闽、粤、客、潮、海南)之一。海南省也是我国重点侨乡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后,海南省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海南社团和乡亲的联系也日益密切。1989年10月14日,新加坡琼州会馆在…  相似文献   

16.
广东,古为南粤辖地,简称粤。清朝设省,沿用至今,但管辖范围困1988年海南行政区建省而缩小。1994年全省人口6582万人,而散居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多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Z居住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广东籍同胞也有1000多万人。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广东处于前沿,首先建立深圳、珠海等特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日益密切,经贸往来日多。广东籍的海外侨胞纷纷建立各种地缘、血缘、业缘等世界性联谊组织,召开国际性恳亲大会。据笔…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纵横》2004,(10):59-59
由赵和曼研究员撰写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 ,于2004年8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26万字 ,分为七章 :第一章简介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 ,为以后的论述作铺垫 ;第二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第三章提出了全世界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340万人 ;第四章在出国原因的问题上 ,探讨汉族华侨华人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五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 ;第六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住在国、对祖 (籍 )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七章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海外少数…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始于 15 11年葡萄牙对马六甲的占领。自那时以来 ,特别是冷战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对华侨华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样 ,华侨华人的发展也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对国际体系发生着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方面对“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这一命题作出阐释 ,对其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