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康》2017,(30)
正去年7月国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截至2016年年底特色小镇的数量已达1000个。不过,不少特色小镇的建设者却有难言之隐。浙江特色小镇,刚刚经历了一年大考。8月2日,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公布了对前两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和培育对象的考核结果,78个省级创建小镇中,6个被警告,5个被降格。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两年多来,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浙江列入省级创建培育名单的特色小镇共有130个,市、县两级确定的创建培育单位共有229个,德清莫干山镇、诸暨大唐镇等8家单位列入全国首批特色小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
<正>特色小镇的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钱""、地""、人"的问题,引入PPP模式,无疑将大大解决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而土地与人才,则需要用制度来作保障近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按照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小康》2017,(3)
<正>专家点评营造特色小镇须胸中有丘壑包晓峰浙江传媒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特色小镇建设可以算得上2016年一大热词。2016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6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同年,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2017年7月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目前,经住建部认定的特色小镇已有403个。两年来,全国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同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同年8月,中央要求各省上报首批特色小镇推荐名单,32个省市区共计159个名额。最终,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建部共同认定第一  相似文献   

7.
杨晓 《今日民族》2020,(4):41-42
正人文之美,助力特色小镇走向成功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指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2017年,云南105个镇纳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分国际水平、全国一流、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1日,国家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2017年4月,市委党校第49期青干班先后考察了马鞍山市和县香泉镇、当涂县黄池镇、花山区濮塘镇三个乡镇,详细了解了乡镇发展状况,特色镇建设经验,对国家、省市有关特色镇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正>"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中的小镇美景,如今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乘势而起,无论从国家层面提出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还是各省内培育规划,都能看到特色小镇建设已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遍地开花"在云南怎样开出特色之"花"?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促进文创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在实现产业支撑的同时,怎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入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象山全面实施"四全四特"工程,即全域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要素整合、全方位保障,特色景区、特色小镇、特色乡村、特色民宿,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各1个,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10个,建成旅游特色乡镇8个、精品线4条、特色村30个以上。该县发挥"旅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