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价值的新的文明发展观,它指向的是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构想。它既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西方中心论",也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远大理想,其核心要义和价值所指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命运的休戚与共,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成为全球性共识,既有理想感召,也有现实基础,也因此而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民族主义,它旨在重振民族精神、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用公理来反对强权,超越西方帝国主义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大同"理想传统,吸收现代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提出依靠民族主义实现复兴,而复兴之后采取世界主义的取向并发扬中国传统文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关怀及其平衡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论作为普世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把西方文化直接看做人类共同文化,而忽略了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以世界文化为中介,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实践中达成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自身的成就证明了人类文化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因而获得了"平视西方"的力量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着普世价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了普世价值的成分.中国应当在世界舞台上去证明这一点,而不是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4.
周丹 《求实》2016,(9):13-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首要属性上看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必须真实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就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都与现代西方文明颇具思想渊源,容易引发分歧和争议。我们有必要把这四个概念阐述清楚,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厘清,从而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批判性借鉴和内在性超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而对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必须遵循阶级性和普世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深刻性和通俗性这三个方面相统一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应该由"公正"、"友爱"、"发展"、"和谐"这四个基本理念组成.在这一理性集合体中,"公正"是价值基石,"友爱"是必然要求,"发展"是永恒主题,"和谐"是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认知指向、信仰导向和价值取向为内涵的"三个向度"的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讲究以马克思主义观、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创新、国民思想道德基础等为认知指向,突出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信念导向,而树立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机制的现实价值取向。而且,这一结构体系各要素不是分离的,而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点、重塑国魂的精神引领力和凝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价值取向相统一的路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萌芽于西周,但在父权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压制。随着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潮。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以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现代多种压力的冲击和根深蒂固的父权制"依附"思想,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推动当代女性全面发展。要加强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为女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借鉴中西传统文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弘扬"四自"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4,(3):1-1
正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相似文献   

9.
谢友倩 《唯实》2010,(1):38-44
考察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秩序理论发展史,可以发现,理性作为一种权衡与选择能力是社会秩序构建的基础和动力。以契约理性、利益理性和科技理性为代表的西方工具理性是现代工业社会秩序的核心支柱,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森严的金字塔式的封建政治制度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朝内价值体系下的伦理和审美文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中缺乏工具理性因素。现代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中国来说需要的是一套既符合中国自身特点又能适应当下全球社会发展特征的复合理性。只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有机结合才是现代工业以及后工业社会维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理想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0.
正95年前五四运动当天,游行的组织者之一、北大学生罗家伦发了一个印刷品,叫《五四运动宣言》,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词。第二年,1920年5月4日又提出了"五四精神"。90多年来,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领袖、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群众都年复一年地纪念"五四"、评说"五四"、回忆"五四",可见"五四"对近现代中国,也包括对未来中国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历史已经将当时一个衰乱破旧的中国带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被后人从多个层面上加以阐述,本文拟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文化变革和先进政党创建等视角,阐述五四运动所展示的现代价值,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一、国家与民族:现代理念的注入通常说的五四运动是指以历史事件形式展现的一场群众爱国运动,张扬民族精神是它最显著的特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民族精神的集  相似文献   

12.
边涛 《学习月刊》2013,(10):14-15
纵观当代中国,社会形势复杂多样,各种价值互相融合而又彼此有所差别,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复杂价值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中国价值状况进行分析,从传统与现代、正面与负面、中国与世界、多元与核心、现实世界与精神家园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对中国价值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当代中国的价值复杂性问题。一、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相互交织当前我国在价值内容的形态上表现为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并存,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发  相似文献   

13.
张方玉 《探索》2012,(4):101-105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四种主要形态,文化民族性的精髓就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民族应有的时代精神。世界多元文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幸福"、"和谐"等理念集中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普世性特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普世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4.
刘梦溪 《党建》2014,(5):49-51
正真正的带有恒定性的文化精神价值,都是稳定的、永久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但是在表述上,在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彼此可以互相阐释。中国是"文明体"国家,能够代表中华文化本体的一些价值理念,确实有一些是永恒的价值理念,它不仅适用于今天,而且具有普遍的和普世的意义。下面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凡是提倡包容的年代,社会总是繁荣的。唐朝的繁荣就与唐朝的包容密切相关。唐朝是各民族融和的王朝,中央王朝对外国人,对国内各民族,都很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北大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从而造就了北大精神,这精神直接为中国的五四运动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文明的新  相似文献   

16.
张维为 《共产党人》2011,(20):45-50
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非常重要,而政治话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而我认为,中国这种"文明型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所追寻的"民主"观有明显的变化,"民主"的内涵由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与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这个转变说明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厘清这个转变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提供了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价值认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认同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面对时代的嬗变,再辅以价值主体先锋性的特点,价值冲突在大学生身上不仅在历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出现了断裂,而且在共时性上也与现代核心价值产生了冲突.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径,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西法治在概念与内涵上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传统的中国法治是在"法治"概念下的"人治",以义务为本位,强调官僚特权;而西方的"法治"则注重"规则"的作用,以权利为本位,保障公民平等。"实质法治"这一概念既继承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法制,也吸纳了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是适合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概念。  相似文献   

20.
王朝彬 《新湘评论》2020,(10):18-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宗明义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