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权问题由来已久,如何对人权进行保护早已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不同制度的国家,人权观念各异,保护人权的措施也不相同。在我国,人权受到宪法和各部门法的保护,其中尤以刑事诉讼法与人权保护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本文拟从刑事讼诉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人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民司法》编辑部:去年《人民司法》第八期刊载曹盛林同志写的刑事诉讼法讲座第七讲《刑事讼诉法中的侦察》一文中,谈到“搜查”问题,明确指出:“搜查,是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为了寻找罪犯、罪证,对被告人的身体、物品、住所以及可能隐藏罪犯、罪证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6,(12)
我国劳改法应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结构体系?对此,目前法学界和劳改干警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此略抒管见,以期抛砖引玉。一、劳改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建国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以及大量的有关劳改工作的单行法规,对于促进罪犯的改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内容完备、结构科学的体系,并且未能与刑法,刑事讼诉法有机地衔接起来。这样,给劳改机关执行刑罚,改造罪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制定一部新的劳动改造法就成了紧迫的任务。从劳动改造法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来看,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应该是与刑法、刑事讼诉法相并行的基  相似文献   

4.
辩护的意义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讼诉法都明确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所谓辩护权,是指被告人或其他依法行使辩护权的人,在讼诉进行的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反驳控诉人(自诉案件的原告人或公诉案件的公诉人)提出控诉的一部或全部,以证明其无罪或罪轻的一种权利,并根据罪行提出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请求。辩护权是法律赋予被告人的一项主要讼诉权利,也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8日下午,我院在军部大礼堂,按照刑事讼诉法规定的审判程序,第一次公开审判了军教导队小车司机武明生交通肇事一  相似文献   

6.
加强司法人权保障的新篇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加强司法人权保障的新篇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光中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17日顺利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决定》(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新里程碑。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既...  相似文献   

7.
浅谈德国自由刑执行的主要制度潘国和严海军德国是法治国家。它在刑事方面也有一整套法律规范,不仅有刑法、刑事讼诉法,还有较为完善的《刑罚执行法》。德国的《刑罚执行法》于一九七七年一月一日开始生效,全篇共五章三十节二百零一条。它是德国刑罚执行的法律依据,也...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我国刑事讼诉法的有关规定,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我国检察机关具有侦查权。但对于具有什么样的侦查权,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的侦查权仅限于公开调查权,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享有依法所能够享有的全部侦查权。本人同意第二种看法,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专门的调查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调查措施:包括调查询问(公开的和秘密的)、检验、勘查、讯问、辩认、搜查、扣押物证书证、侦查实验等;②追缉措施:包括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是刑事司法支柱性的法律,通常被称谓"小宪法"。由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刑事诉法修正案》已在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进行了完善,对反贪侦查工作要求更高。本文结合实际,对修改后的新刑诉法对当前犯罪嫌疑人、反贪侦查难度以及侦查手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变侦查理念、执法行为、加大初查工作力度、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能力、加强对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等几点着手,提出了解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影响反贪侦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的历史解读与现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已成为我国刑事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否值得推行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国外刑事和解的思想与实践在产生后,经过恢复性司法、被害人运动、调解、协商性司法等的发展,已具备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古代刑事司法经历了"无讼"、"轻刑"、"和合"等的漫长历史过程,这些思想和实践都影响到了我国近现代的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经过理论上的整合,我国已经具备了刑事和解的理论根基,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刑事和解无疑具有缩小打击面、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积极意义,并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的精神与原则。鉴于目前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和解制度缺乏相关的规定,建议在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将有关合理的刑事和解程序写入法典中,以规范司法实践部门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浑源县人民法院一九八○年在刑事审判工作中,认真执行刑法,刑事讼诉法,不断改进审判作风,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办案,办案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去年,他们共审判各种刑事案件五十件,六十一人。依法进行公开审判的三十一件,占应公开审判案件总数的86%。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实行了陪审、合议、辩护制度。判处后,所有的罪犯心服口服,认罪服法,表示痛改前非,没有上诉和申诉。广大群众认为法院严格依法办案,秉公执法。他们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2.
法律是保障人权的有力工具,新的《刑事诉讼法》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化了对刑事诉讼的监督和制约,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和进步性。但是,新《刑事诉法》及其解释对被害人及证人的人权保障涉及较少。本文以被害人、证人的人权保障为主线从刑事诉讼领域中人权保障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探索保障保障这被害人、证人人权的方法,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立法宗旨在于减少讼累,提高诉讼效率.保证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维护司法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维护国家、集体财产利益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法制建设的日益进步.特别是民事实体与程序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局限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4.
相称原则是一项惩治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有原则.它要求“不仅应当与犯罪的情况和严重性相称.而且应当与少年的情况和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相称”。我国宪法、刑法、刑事讼诉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都对保护少年作了规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法律框架和防治保护体系,体现了相称原则,即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的改革,证人出庭作证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也相应作了修改和完善,使其适应新的法制和经济环境,顺应保护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的需要。但是,从刑诉法实施以后的一年余司法实践来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既束缚了证人作用的发挥,又影响了庭审工作进行。在此,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出庭作证制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意见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今天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为指导思想,总结第二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检查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情况,布置今后的任务,为保障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做好刑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民检察》2017,(20):2-2
《刑事诉讼原则——外国宪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卞建林/主编书号:978-7-5102-1974-0定价:28元《刑事证据制度——外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上下册)卞建林/主编书号:978-7-5102-1975-7定价:148元《刑事强制措施——外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孙谦/主编书号:978-7-5102-1900-9定价:118元《刑事辩护与代理制度——外国刑事诉女讼法有关规定》陈卫东/主编书号:978-7-5102-189-1定价:68元《刑事立案与侦查——外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上下册)陈卫东/主编书号:978-7-5102-1968-9定价:128元《刑事起诉制度——外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孙谦/主编书号:978-7-5102-1899-6定价:78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一九八一年六月九日电报请示收悉。关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核认为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刑事讼诉法没有规定,我们意见,仍可按本院一九五七年二月九日法研字第2949号批复办理。即:“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  相似文献   

19.
1996年3月17日通过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刑事诉讼法》,是改变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大事。就其内容而言,又一次赋予律师刑事辩护工作以繁重的任务。因此,认真贯彻《刑事诉讼法》,使律师尽快适应新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是广大律师当前面临的新的紧迫任务。(-)努力提高对刑事辩护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搞好新形势下的刑事辩护工作。1、进一步加强刑事辩护工作,首先是刑事诉讼民主的需要。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质上反映了国家的人权状况。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未…  相似文献   

20.
苏策 《法制与社会》2011,(36):168+170-168,170
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讼诉法中的适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民事诉讼法的基灰原则。目前在我国与民事诉讼法相关的各个对象还存在很多诚信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民事诉讼法的健全与完善。因此,本文在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讼诉中的适用现状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