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永仁 《东南亚》2003,(1):42-49
一、早期原始崇拜缅甸文化是在骠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在孟族文化的影响下变得丰富多彩的。它吸收了印度文化的部分内容 ,兼容了适应缅甸的成分 ,并使之形成了具有缅甸特色的文化。① 孟族源于华南 ,其祖先为我国百濮族群 ,大约于公元前 2 0 0 0年进入缅甸境内 ,是最早从我国南部进入缅甸的民族。② 骠族据认为也是源于我国氐羌部落 ,同缅族同源 ,大约于公元 1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当印度文化尚未进入缅甸以前 ,孟族和骠族的先民信奉原始宗教。缅甸人以农业为主 ,农业种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 ,气候的好坏就显得特别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缅甸1994—1995财政年度的人口统计,缅甸现有人口4474万,其中男性公民为2222万,女性公民为2252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堪称妇女“半边天”的缅甸妇女,无论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今日缅甸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缅甸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时,不应忽略对缅甸妇女状况的研究.一笔者1993年曾在缅甸学习、生活一年,对今日缅甸妇女的状况作过一些调查研究.每日耳闻目睹,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缅甸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妇女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普遍尊重,在恋爱婚姻方面比较自由,享受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离婚权、继承权和受教育的权利.缅甸妇女吃苦耐劳,处处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为振兴缅甸经济,发展缅甸教育、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何平 《东南亚》2006,(2):59-64
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这在学术界已经没有争议。但是,缅族的先民是什么时候迁到今天缅甸这片土地上并最后形成今天我们见到的缅族的?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打算在所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对缅族先民的迁徒与现代缅族的形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缅族既然是从古代的氐羌族群中分化出来的,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氐羌族群早期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中国西北地区或青藏高原一带,那他们的先民一定是后来才迁徒到今天缅甸这片土地上的。那么,缅人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今天缅甸这片土地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人们的看法还不一致。英国…  相似文献   

4.
鸟图腾崇拜在越南图腾崇拜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其起源对于我们了解原始越南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发展程度及其与我国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旧石器时代,越南本土土著居民及东亚大陆先民在各自生活的地域中从事原始采集渔猎时都形成了鸟类自然崇拜观念。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东亚大陆的先民在往南迁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鸟类的崇拜。这些移民在到达今天的越南红河流域以后,与当地土著在共同的原始劳作生产中最终形成了越南的鸟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5.
何平 《东南亚》2003,(2):44-52
掸邦位于缅甸联邦东北部 ,面积约 1 6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 1 /4,是缅甸 1 4个省、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掸邦南北长约 50 0公里 ,东西宽 2 80— 4 50公里 ,从北向南与我国云南省有长约 1 0 0 0多公里的边境线。掸邦的主要居民是掸族。缅甸的掸族人口约 2 50万 ,绝大多数居住在掸邦。缅甸的掸族和中国的傣族本为同一民族 ,缅甸的掸族自称也是傣 ,掸族是缅族和其他一些民族对他们的称呼。从历史记载来看 ,傣掸民族的先民在历史上一度皆为中国的臣民 ,其居住的区域也均属中国的版图。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傣族和缅甸掸族这种跨国境分布的…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史书记载,公元1~2世纪时,有一个叫做“掸国”的国家先后几次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由于首先提到“掸国”贡使的史料中记载他们是从“永昌徼外”来的,而今天滇西境外又恰好是缅甸掸族的聚居区掸邦,故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缅甸的东北部地区,“掸国”是由掸族的先民建立的一个古国.所以,在谈及缅甸古代历史和早期中缅关系时,人们总会提到这个“掸国”.又由于缅甸的掸族与我国的傣族本为同源民族,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等方面至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跨境民族”群体.因此,一些研究傣族史的学者又将“掸国”同傣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认为“掸国”的疆域还包括了今德宏傣族地区的一部分,“掸国”的历史也属于傣族史范畴,并将其写入了傣族史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7.
缅甸民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舞蹈艺术,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阿迎舞是缅甸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舞蹈,也是缅甸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从它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保护传统阿迎舞的必要性。保护缅甸传统舞蹈艺术对保存缅甸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缅甸1985—1986财政年度的人口统计,缅甸现有人口3,712万。其中男性公民为1,841万,女性公民为1,871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堪称“半爿天”的缅甸妇女,无论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今日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里,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缅甸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时,不应忽略对缅甸妇女状况的研究。按照缅甸法律和文化习俗,缅甸妇女一向享有和男人平等的财产权、离婚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9.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 ,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 ,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 ,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 ,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 ,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 ,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缅甸陆块的形成与缅甸民族起源关于缅甸陆块的形成 ,由于缅甸的考古挖掘和地质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 ,有关资料和材…  相似文献   

10.
祝湘辉 《东南亚》2010,(2):76-80
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以殖民统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对掸、克钦、钦和克耶等山区少数民族的行政制度,其主要宗旨为:保留各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经济体制、土司制度,维持当地民族上层原有的特权和地位,通过他们对山区实行间接控制和统治。这种政策以牺牲缅甸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为代价,人为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缅甸在构建多民族国家时面临着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维护者缅甸是一个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许多国家面临文化没落、社会问题丛生的情况下,缅甸社会却民风淳朴、人民心地善良、社会治安稳定、传统文化保持良好。这与缅甸妇女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缅甸妇女在衣着打扮上,至今仍十分传统,上衣为斜襟长袖齐腰短衫,袖长而窄,下面穿筒裙,长至脚踝,脚穿拖鞋。居家休闲  相似文献   

13.
尹湘玲 《东南亚》2006,(2):44-52
20世纪对于缅甸文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期间,缅甸文学真正冲破了近千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缅甸文学真正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形成了国内外各民族文学对流、互补与融合的格局。作为缅甸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分,又是在民族艺术创作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缅甸上座部佛教发展的历史及其特征,指出缅甸佛教的久远流传与王权的护持密不可分。王权、僧伽与佛法之间共存共荣是缅甸政治发展、僧伽繁荣与佛教流传的根本原因。佛教作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与根基,对缅甸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16.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一篇论文中全面涉及两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  相似文献   

18.
缅甸红龙书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龙书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于缅甸社会生活舞台上的左翼进步文化出版团体,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却在缅甸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于民主思想在缅甸传播和缅甸民族文化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马克思主义和各种进步思潮一起开始传播到缅甸。尽管当时英国殖民当局严厉地禁止宣传苏联情况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进入缅甸,但是,人们还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苏联,了解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真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缅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圣达 《东南亚》2002,(3):59-64
尽管中国有关缅甸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但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缅甸研究 ,却是进入 2 0世纪后才开始的。长期以来 ,对缅甸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缅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领域包括了缅甸历史、文化、民族、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目前 ,中国学者正在加强对当代缅甸经济和政治、民族问题以及毒品问题的研究 ,并努力加强与国外缅甸研究同行的学术联系。本文拟对中国的缅甸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限于篇幅 ,囿于所见 ,难以论述得全面周到 ,尤其是在提及研究成果方面难免遗珠之憾。一、中国缅甸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文献中…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缅甸政府的重点是准备2015年大选。缅甸大选委员会为2015年大选制定竞选规则,政府努力与各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西方国家对缅甸投资也有所增加。缅甸面临着大选前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和缅北民族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