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速增长,规模日益庞大.200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在强制结售汇制下,这种长期的“双顺差”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和引擎.但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已毋庸置疑,解决之道在于找准原由,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通常将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的时间作为衡量外汇储备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最低外汇储备额不能少于三个月进口需要量,并以此作为警戒线。按照国际经验,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的警戒线为50%。以此标准计算,我国外汇储备最佳规模不应超过5500亿美元,而8556亿美元已远远超过了最优规模。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究竟是利益的流入,还是暗藏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316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君克 《青年论坛》2003,(6):110-111
20 0 3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突破 30 0 0亿美元 ,达到 316 0亿美元 ,仅次于日本 ,居世界第二。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太多了 ,是不经济的 ,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实 ,最适量的国际储备规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联系到我国的经济规模、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对外支付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没有过剩之嫌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外汇储备到2006年底达到了10663亿美元。衡量外汇储备的规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口需求、偿还外债和国外投资利润三要素,首要功能在于能否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增强人们对本国货币汇率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国成功实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出持续的上升趋势,1996年底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一时间,关于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问题,成为我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是近年来一个共同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把握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趋势,也许能够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1、1989年以来,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的迅速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879亿美元,离万亿美元只是咫尺之遥了。届时,我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我国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1990年外汇储备首超百亿美元。2005年,国内外经济界普遍预测我国外汇储备将在2007年超万亿,没想到今年“提前完成任务”。保持足够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我们这样一个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国是必要的。首先是有利于国际支付的不断增加。我国是能源和资源进口大国,手中有外汇,抵御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的底气就足;我国…  相似文献   

7.
4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访澳大利亚发表]讲时宣布,截止到今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8536亿美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我国外储坐上世界头把交椅据新华社4月5日消息,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并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增速明显,从2004年起,外汇储备年增长额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距离外汇储备最多的日本仅有几百亿美元之遥。根据日本财务省3月份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为8500.6亿美…  相似文献   

8.
萨秋荣 《前沿》2006,(2):59-6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连续的增长,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巨额的外汇储备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必须谨慎地对待、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我国金融的安全性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雷  冯佺光 《重庆行政》2010,12(1):71-73
一、引言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料,截至2009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22725.95亿美元,如何利用这些外汇储备,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稳定性,成为了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基于国际投资理论与国际外汇储备的相关理论,将中国的对外投资经验与外汇储备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互相映证比对,从而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改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出发 ,指出现行的不完善的外汇储备形成机制和僵硬的汇率制度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脆弱性的真正原因 ,它在规模上不仅要满足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 ,还要满足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需要。最后提出了在发挥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汇储备规模要求的五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迅猛。2005年底达到8189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日本);2006年2月超过日本,达到853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储国。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少才算合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尺度。考虑到进口付汇、外债偿还和外资回报等因素,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大约为3000多亿美元。我国在成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三点:一是出于流动性考虑,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约5%)的美元债券,但同时,却要以较高的回报率(约15%)来吸引海外投资,支持本国经济发展,其机会成本损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97年6月达到了1212亿美元。有关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开始引起宏观金融调控当局的关注,并成为金融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和看待中国外汇储备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一、国内宏观经济波动与外汇储备的波动 从国内经济运行看,外汇储备变动受本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为在经济扩张时储备规模下降,经济收缩时储备规模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储备突破7110亿美元说明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峰 《台声》2005,(8):36-37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在6月末已突破7000亿美元,达到7110亿美元。而仅在半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才刚刚突破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何快速增长将我国历年的外汇储备余额绘制成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昂首向上的曲线: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余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3):72-73
自今年2月起,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增至875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减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收入与支出情况的最终反映。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这是长期以来我国注意吸引外资、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和外汇管理宽进严出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6,(5):115-115,117,119,121
9411.15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7月14日统计显示.到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中国外汇储备今年2月底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外汇储备达8648.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30年来,带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2007年,我国经济总规模达到24.66万亿元;进出口总额2.17万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约7900亿美元。目前,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已超过1.9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外汇储备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积累,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以后,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为516.2亿美元,较之1993年增长了2.435倍.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7,(1):69-70
2007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而在1979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没超过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国内研究状况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以来,国内对外汇储备的研究进入高潮。本文以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方法为主线,对国内外汇储备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评。目前,国内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已经从定性分析、比例分析过渡到数量分析,从静态分析过渡到动态分析,并且,以协整分析和滤波分析为代表的国外先进的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得到了运用,但定性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和静态分析在研究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入世”元年,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在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的情况下,逆风飞扬,全线飘红。截至2002年1 1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746亿美元,比年初净增624亿美元,到200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