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1991年青海省西宁市廿里铺园艺场畜牧一队初生黑白花犊牛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机取粪样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确诊病原为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3.33%,试用抗体效价1∶64~128的羔轮状病毒(RV)高免血清对37头药物治疗无效的腹泻犊牛进行保护性试验,结果病犊牛获得全部保护。(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试验材料:从该场畜牧一队采集犊牛腹泻粪便9份,-50℃保存备用。(2)羔羊RV高免血清: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羔羊病课题组制备。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腹泻是山丹马场牦犊牛发病最多、危害最重的疾病之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常规细菌检验方法,对采自本场区的106份腹泻粪便进行检查,检出致病病原物95份,阳性率90%(95/106)。95份阳性病原物中单独大肠杆菌、单独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4%(42/95)、19%(18/95)、37%(35/9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轮状病毒进行核酸电泳分析,查出不同于牛NCDV标准株的三种类型的电泳型。电镜观察呈典型轮状病毒结构。调查初步揭示:山丹场区牦犊牛流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也是引起家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特别是对新生犊牛和猪的感染更为重要,本实验为了解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牦牛腹泻病原,于1985年5月在该地区采集腹泻牦牛的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试验(ELISA阻断)、免疫电镜(IEM)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拉萨市当雄、林周、达政县采集病羔粪样,经ELISA法检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粪样,回归初生羔羊腹泻成功;用人工复制病羔粪样提取物,接种羔羊肾细胞,产生CPE;任选人工复制的羔羊粪样和肾细胞培养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制成悬滴负染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存在于西藏高原,轮状病毒是西藏羔羊腹泻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腹泻死亡幼兔类内分到的AN_1和AN_2两株兔轮状病毒对40~50日龄日本大耳兔口服接种。于接种后2~4天,有4/7只接种兔出现轻度至中等程序的腹泻,而阴性对照兔和接种异源SA-11病毒株的兔均正常,无腹泻。收集实验患兔肠内容物,经电镜、斑点酶免联疫吸附试验、病毒空斑试验、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及感染小肠超微结构观察,均为轮状病毒阳性,病毒滴价为10~5~10~8pfu/ml,持续排毒2~7天。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7.
1981年,我们在乌兰县从剖检3~7日龄下痢羔羊采集肠道及其内容物,进行细胞培养分离,获得了引起初生羔羊腹泻的轮状病毒,后经犊牛肾初代细胞培养高代次低温致弱,获得了轮状病毒弱毒株,用于制备弱毒疫苗。1988~1989年,用该疫苗在乌兰县赛什克乡进行田间效力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材料  相似文献   

8.
黑叶猴轮状病毒腹泻病的诊断简报乐正中(贵州省兽医防治检疫站贵阳550008)何明会(贵阳市黔灵公园动物园)1993年1月,贵阳市黔灵公园动物园的数只黑叶猴发生腹泻,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确诊为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发病情况1993年元月,黔...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贵阳市乌当区30头腹泻病猪进行了调查,认为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期间均可发病。猪感染后24小时后表现抑郁、厌食、不愿活动。以腹泻为主要特征,有时发生呕吐。粪便粘稠或呈灰白色的水样便,经3~7天后,由于脱水严重,体重可减轻30%,患猪死亡率为3%~8%。10~20日龄的仔猪症状较轻,4~8周龄的猪,特别是断奶猪症状较重,死亡率亦较高。通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PAGE)、电镜观察检查仔猪白痢粪便,分别发现了特征性轮状病毒基因组条带和病毒粒子,证实轮状病毒是导致贵州省仔猪发生急性腹泻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蓝舌病毒核酸,然后通过溴化乙锭染色或敏感的银染色显示其区带。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简便、快速,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初生羔羊疾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牛小迎叶成玉(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西宁810003)包铁安王承芳张立成(青海省畜牧厅)尼玛才让(果洛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布达(达日县兽医站)黄德才周贞贡托才让太山智(玛沁县兽医站)初生羔羊腹泻在青海...  相似文献   

12.
小RNA病毒(Picornavirus)蛋白是根据病毒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的电泳图谱而命名(Summers et al,1965)。这种方法不仅在不同病毒中相应病毒蛋白产生出不同的名称,如病毒聚合酶在脊髓灰质炎(Polio)病毒、口蹄疫病毒(FMDV)和脑心肌炎(EMC)病毒中分别被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建立同步共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参照PEDV的M基因(JQ023161)、TGEV的N基因(JX013850),RV的VP7基因(AY707788),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筛选能特异性扩增PEDV、TGEV、RV相应基因的引物。并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同时共检PEDV、TGEV和RV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对PEDV、TGEV和RV均能分别扩增出大小为347、779和510bp的预期片段;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可以检测约1.5×105拷贝的阳性RNA模板;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TGEV、PEDV、RV三种病毒核酸检测体系内无交叉反应,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的RNA或DNA检测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检测135份临床样品,TGEV、PEDV和R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82.2%和2.22%,与常规单一RT-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符合率均为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同步共检PEDV、TGEV和R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Hawkes等(1982)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后,已有许多学者将其用于寄生虫、细菌、病毒的检测,认为比普通ELISA简单、特异、敏感、快速。70年代末建立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大大提高了ELISA的敏感性。我们结合两者之长,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Dot-ELISA),用于检测仔猪、羔羊及婴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及羊(山羊、绵羊)与人血清中的轮状病毒抗体,并同Dot-ELI-SA、ABC-ELISA及ELISA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检测牛细小病毒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通过提取牛细小病毒(ATCC VR-767)核酸,扩增NS1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71 bp),将NS1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并将重组质粒p MD19-T-NS1/DH5α作为标准样品,用于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扩增基因片段长约171 bp,符合目的基因大小,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质粒正确。用该质粒测得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最低检测量为53.3 copies/uL。用该方法检测牛细小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结果显示,只有牛细小病毒可以被检测到,而其他病毒均未被检出,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批内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NS1基因的牛细小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可用于牛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即内源性或外源双链RNA (double strandedRNA ,dsRNA )特异性结合互补链抑制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 ,或者通过双链RNA引发转录后基因沉默 (gene silencing) ,诱使出现特定基因表型缺失。这种现象已在真菌、线虫、拟南芥、斑马鱼、小鼠中被证实 ,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和抵御外来核酸 (病毒和转座子 )入侵的一种RNA降解机制。自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RNAi以来 ,随着对RNAi作用机理的阐明 ,其在抑制病毒复制、基因组功能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病毒。它不仅是牛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亦是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羔羊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同时也是牛源培养细胞的污染源。研究还证实,该病毒与近年来出现的温和型猪瘟的发...  相似文献   

18.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 (F基固 )cDNA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以分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 1株的核酸 (RNA)为模板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 3′端进行扩增 ,获得了预计的 884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 pGEM TEasy质粒载体 ,获得重组质粒T GPMVF3′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方法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 ,证明所克隆的片段即为目的基因片段 ,这为进一步开展鹅Ⅰ型禽副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F基固)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分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核酸(RNA)为模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3'端进行扩增,获得了预计的884 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pGEM-T Easy质粒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GPMVF3',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方法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证明所克隆的片段即为目的基因片段,这为进一步开展鹅Ⅰ型禽副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肃南牧区地处高寒,在冬、春产羔季节,天气变化剧烈,羔羊疾病多和寒冷有关。新生羔羊(尤其是细毛杂种羔羊)抗逆性差,在寒流或暴风雪侵袭时,受冻而迅速死亡的病例较为常见,特别是跟群出牧和防寒条件差的棚舍内的初生羔羊为多。其临床症状:羔羊卧地不起,浑身发抖,触摸口、耳、四肢冰凉,体表发凉,且皮温不整。体温降低,一般在34.5~36℃。心律减慢,30~40次/分。呼吸微弱。有的则为剧烈腹泻后期受凉而呈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