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1946年美国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以来,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及非洲的许多国家都证明有此病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通常感染牛,绵羊和猪可以自然感染并产生抗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2.
测定动物蓝舌病抗体的方法较多,其中以免疫扩散试验最为简便、快速和经济,便于基层掌握使用。Kanitz等(1962)首先用鼠脑、鸡胚和细胞制备蓝舌病可溶性抗原,并进行了免疫扩散试验。随后又有很多作者相继作了改进,本报告对该方法所涉及到的各种条件均进行了摸索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们自己的试验程序。  相似文献   
3.
用HindⅢ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重组质粒pRPEL2进行酶切后,将第5片段插入到pT7/T3α-19上而得到亚克隆重组质粒pT7 ASFH5。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该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段含194bp的片段作为扩增模板,并人工合成了该片段两端含2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从而建立了诊断非洲猪瘟病毒的多聚酶链反应。与核酸杂交相比,该方法不但更为快速和简便,而且灵敏度提高了一千万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核酸杂交技术的出现为蓝舌病(BT)的诊断开拓了一个新纪元,它是检测蓝舌病毒(BTV)既快速又敏感的方法。本技术不依赖于病毒分离与鉴定,而是直接检测蓝舌病毒的基因片段,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我们应用〔γ~(-32)p〕ATP末端标记BTV全基因组,进行打点杂交和Northern印渍转移杂交,以期建立BTV的核酸杂交诊断技术。本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1976年以来,在我国西藏昌都地区一带的牦牛群中流行一种类似于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腹泻,体温升高,口鼻腔溃烂、流涎,眼结膜充血、流泪,孕母牛流产等,并常引起母牛和小牛死亡。1988年8月在西藏类乌齐县和巴青县一带又爆发本病,我们赴现场采集病料,并进行动物的回归试验以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蓝舌病毒核酸,然后通过溴化乙锭染色或敏感的银染色显示其区带。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简便、快速,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Joseph,K.K.Li等(1987)首先建立并应用快速碱转移RNA技术对蓝舌病毒(BTV)核酸进行了研究,证明该技术转移效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仪器,并且发现不同类型的膜对于实验的重复性影响极大。我们根据Joseph,  相似文献   
8.
从被EDS-76病毒感染的鸭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核酸,经PstⅠ酶切后重组到pT7/T3α-19的PstⅠ位点,再转化到E.coliDH5α中。在LB平板上筛选了一个EDS-76特异的pTEZ·P28重组质粒。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该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一段核酸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引物,用这对引物成功地从EDS-76DNA上扩增出了一个209bp的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γ—~(23)P]ATP对蓝舌病毒核酸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3’末端标记制备的探针的放射比强度明显高于5’末端标记,而5’末端脱磷后再标记的结果同样较为理想。应用3’末端标记法或5’末端标记法皆能获得高放射比强度的核酸探针,完全满足于核酸试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