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随着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数量的增多,母公司为实现全球性战略目标而牺牲子公司利益进而损害东道国利益的行为成为了一个经常性的可能与事实。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若仅根据有限责任原则让子公司独立承担责任显然有违法律和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了过度的控制而导致债务发生的时候,让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具有充分的理由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母子公司中,基于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母公司并不为子公司的债务负责。但是,由于子公司受到母公司或多或少的控制,母公司往往会利用这种优势来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子公司就沦为母公司牟取利益的工具。母公司的利益固然得以实现,而子  相似文献   

3.
论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债务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债务责任,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学者们日益关注的一个新问题。在实践上,由于印度博帕尔毒气惨案的发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及理论根据,已变得十分重要和刻不容缓了。我们知道,跨国公司与一般国内公司不同,它是由位子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这些实体一般在法律上相互独立,各自为其所在国的法人,但在经济上却又相互联系着,其中,母公司居于支配地位,子公司和其他附属公司居于从属地位,须服从母公司的中  相似文献   

4.
信宜紫金矿业溃坝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我们对于母公司对其子公司造成的环境损害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思考。在该案中,环境受害人通过人格否认要求母公司紫金矿业对子公司信宜紫金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但对于责任如何认定,是否应该认定,存在不同认识。反思该案,由于母子公司人格否认以及侵权案件人格否认在实践中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母子公司人格否认运用于环境侵权案件中,则会使二者在适用情形上产生冲突,对于这种冲突需分析背后隐藏的利益冲突,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确定母子公司人格否认在环境侵权中的认定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大举向中国进军,建立自己的于公司或分公司,其生产力成为中国的间接生产力。但是,当母公司的控制致使子公司失去独立性而违约、伤害、破产,并由此引起争执时,法院必须通过揭开法人面纱,审判解决争执,做出一个公正的判决。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当母公司为海外子公司承担责任时,法律应当如何予以规定的原则性论据。  相似文献   

6.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过度控制行为导致了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冲突,其对子公司享有控制表现在对子公司公司机关的控制上。母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的存在的合法性在于股权基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行为必须限制在合法行为的限度内,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施了过度控制行为并导致子公司及利益相关者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06,(6):62-62
法官: 我是一家电子制造厂的工程师。我公司是由某国有独资公司创办的子公司。我公司在上级主管公司的决策、指示下,以我公司的名义与其他公司进行贸易.后来造成200余万元的负债。请问:我公司是在母公司的决策、指示下进行交易所受的损失.对该债务是否应由创办我公司的母公司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愈发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侵犯东道国人权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现行法律框架不足以规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在现行国际法规制模式下,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主体,国际法无法直接规制跨国公司行为。在现行国内法规制模式下,东道国没有实力进行规制,甚至有些侵犯人权行为在东道国法律体系下根本不构成违法;母国没有意愿进行规制,唯一相关的母国立法,即美国ATCA存在诸多缺陷,实际效果有限。通过母国法律规制母公司的行为是一种解决途径,主要基于"企业理论"使母公司对子公司在东道国的侵犯人权行为承担责任,或者母国通过立法给母公司施加规制子公司行为的义务,但是该途径也在法律上及实践中存在障碍。根本的解决途径是促使发展中东道国积极签署并切实履行人权保护相关公约,来规制境内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提升本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过度控制行为导致了母公司与了公司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冲突,其对子公司享有控制表现在对子公司公司机关的控制上.母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的存在的合法性在于股权基础.母公司对于公司的控制行为必须限制在合法行为的限度内,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施了过度控制行为并导致子公司及利益相关者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王哲 《时代法学》2014,(1):96-103
在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愈发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侵犯东道国人权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现行法律框架不足以规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在现行国际法规制模式下,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主体,国际法无法直接规制跨国公司行为.在现行国内法规制模式下,东道国没有实力进行规制,甚至有些侵犯人权行为在东道国法律体系下根本不构成违法;母国没有意愿进行规制,唯一相关的母国立法,即美国ATCA存在诸多缺陷,实际效果有限.通过母国法律规制母公司的行为是一种解决途径,主要基于“企业理论”使母公司对子公司在东道国的侵犯人权行为承担责任,或者母国通过立法给母公司施加规制子公司行为的义务,但是该途径也在法律上及实践中存在障碍.根本的解决途径是促使发展中东道国积极签署并切实履行人权保护相关公约,来规制境内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提升本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在母子公司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母子公司的经济优势,使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但母子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母公司一方面利用子公司的法人独立人格,将自己的责任“镇定”于投入子公司的财产,另方面又利用对子公司的直接支配权,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子公司利益的现象。为此,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了“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令母公司直接对子公司债权人负责。在此基础上,又创设了实质合并原则、深石原则和衡平居次原则,以妥善解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贷款之债权性质和债权偿还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国际投资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因其内部组织关系的复杂性,可能存在跨国公司规避法律,尤其是母公司滥用子公司法人地位的情形,这将会严重损害东道国的利益并危及正常的国际投资秩序。本文列举了学术界的相关学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归纳了解决此问题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即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仅以其出资额为限。这种有限责任制度,分散了风险,刺激了投资,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应注意,如果片面强调维护股东利益,而忽略对债权人的保护,在市场经济处于初创、法制不健全时期,有限责任制度就很易被用于规避法律。母子个司间存在的过分控制就是一个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3条中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可以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可见于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母公司是相对于子公司而言的,是掌握子公司多数股份,从而能够实际…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使世界经济曰益国际化,另一方面却使其贸易越来越跨国公司内部化,即母公司与子公司间,子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贸易。随之而来的,产生了划拨价格的问题。划拨价格,又称为“公司内价格”、“公司间价格”、“法人内价格”、“部门间价格”或者“内部  相似文献   

15.
在关系企业中,母公司往往为了整个集团利益而对子公司行使不当行为,致使子公司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深石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子公司破产或重整时,如何保护子公司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本文对深石原则及其它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指出我国引进深石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现行立法,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股东尚无法律依据查阅子公司账簿记录,由此母公司股东因信息不对称而难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法许可母公司股东查阅子公司账簿记录,使得母公司股东的查阅权穿越母公司而对子公司产生效力。公司结构的变化给股东权益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我国现有股东查阅权的规定,难以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中均已存在穿越制度的应用,将这一立法经验推广应用于股东查阅权,使母公司股东能够穿越母公司去查阅子公司的账簿记录,是我国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母子公司关系非规范化运作中 ,由于母公司的过度控制 ,损害了子公司小股东的利益 ,故必须研究探讨子公司董事义务和独立性的问题。在引进吸收外国公司制度的基础上 ,对股东派生诉讼进行设计 ,以填补我国公司法实质上没有建立的保护子公司小股东利益制度之空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公司法》第15条指出“公司……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由于第15条对“债务”、“连带责任”的模糊使用、以及法条对“有限连带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之间分野的忽视,助长了人们对法条的误解,误认为法律禁止母公司为子公司的债务作连带责任担保。根据我国商业实践以及境外有关立法经验,母公司对子公司债务提供担保应无疑问。故必须澄清立法本意,对新《公司法》第15条进行局部修订。  相似文献   

19.
沈乐平 《时代法学》2003,1(2):65-75
本文分析了母子公司的法律内涵及特征 ,指出企业集团实质是一种母子公司关系。母子公司存在实质性控制关系 ,而这种控制关系容易导致母公司侵害子公司及其债权人与少数股东的利益 ,为此 ,本文提出了在坚持有限责任原则基础上的法律保护措施 ,同时借鉴国外相关法理 ,包括“揭开公司面纱”、“深石原理”、“自动居次原则”等理论来探讨母子公司债务责任问题。国外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目标就是要突破有限责任的严格限制 ,用现实的态度来解决母子公司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这对指导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金强 《法学》2015,(2):104-110
旅游公司擅自转让旅游业务的行为,在合同法上符合并存的债务承担之要件,发生转让人与受让人连带承担债务之效果;于侵权法上,存在构成共同侵权而承担连带责任的可能性。旅游辅助服务提供者,在合同法上属于履行辅助人,其履行行为由债务人负责;于侵权法上属于事务辅助人,当构成侵权时债务人与辅助服务者应承担连带责任。数人依据不同的规范基础应对同一损害承担责任时,即可发生连带责任;对于同一损害,一方基于违约而应承担责任,另一方基于侵权而应承担责任时,二者可构成实质上的连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