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守明 《半月谈》2004,(6):62-62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面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教师和家长可以说是切齿痛恨。然而,对于  相似文献   

2.
吴伟伟 《前沿》2013,(15):39-40
网络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网络道德自身特点及其他一些因素,网络道德教育还面临诸多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路径是:把握规律,构建体系,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建立规范,制定准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培养自律,完善监督,确保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近年来频繁发生,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网络伦理道德造成了强烈冲击。治理网络暴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网络道德的缺失是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发展和完善对我国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是治理网络暴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文章通过调查发现:聊天交友是中学生上网的最主要活动;网络在中学生中将成为新的具有号召力的社会化媒介;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信息获得、秩序行为、道德观念和文化反哺等方面;中学生受网络影响主要是缘于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监督的弱化.需要加强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促进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提供借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新 《青年论坛》2007,(2):42-44
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坚持慎独,这是由青年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网络交流角色的虚拟性、网络交流方式的自主性。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做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自律性、实现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性、遵守网络礼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谈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素芳 《前沿》2003,(8):66-67
大学生是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数量最多的群体。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和无序性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冲击不可低估。为此 ,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广州青少年网络生活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5月,我们对广州市的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基本上网习惯和上网目的,了解网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何在;调查青少年网络互动和网络生活道德情况;探讨青少年工作如何介入青少年的网络生活。  相似文献   

9.
耿帅 《半月谈》2004,(6):64-6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权,中学生也是一样。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今世界的人们来说,“自由”一词冠名当今网络文化特征,已经成为某种毋庸争议的言语习惯。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恰当。严格的说,网络文化本身其实是一种大众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没有逃脱“统治”的本性,其实是“规范”性的存在,甚至泯灭了“自由”。学校德育错误将“自由”作为支点来寻求德育创新,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化下道德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在网络文化环境下要及时转向,走出以“自由”为幌的道德教育创新误区,要构建真正的“自由”平台,重返学生道德本真,唤醒学生道德欲求。  相似文献   

11.
向元琼 《前沿》2012,(22):191-192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道德的内涵,从网络所具备的虚拟化、隐蔽性和全球性特征出发,对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等方式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沟通与合作离不开网络,而计算机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此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诸如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社会中诚信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网络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揭示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找出解决网络社会中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问题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龙 《半月谈》2004,(6):64-65
应该看到,中学生迷恋网络,大部分是喜欢通过这种“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但也有一些人沉迷于色情网站,也有以当“黑客”为乐的。为此,我认为必须重视“网络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迈步进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尝试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以及享受那难以言表的喜悦时,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网络道德及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95-198
网络时代下,人们不仅交往沟通模式有所变化,传统思维模式也在转变,社会道德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其中网络道德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显得错综复杂。而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其网络道德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教育客体的矛盾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相对可控性。我们应当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形成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开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巨变的复杂的网络环境,激增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都对网络制度的有效供给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制度伦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制度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有其必要性。同时,利用制度伦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可因循守旧,要坚持严肃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组织系统牢牢把握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机遇,主动认识网络、融入网络、应用网络,着力推进“阳光组工”建设,加强组织工作网络宣传,拓展组织工作网络空间,积极影响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提高组织工作公信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8):95-95
唐爱民、贾素宁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网络文化的弥漫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广泛影响人们生存与生活方式的新的文化样态,网络文化正以自身的方式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着正反双重影响。唯有坦然面对其客观影响,冷静分析其对于道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在道德教育理念、方式、环境诸方面作出主动变革,方能与时俱进地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使学校道德教育的效力、活力与魅力得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产物。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是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革命,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如何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防止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污染未成年人成长,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