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原有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向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金融体制转变的过程,相较于日本由政府高度保护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护航舰队”式的金融体制向自由的资本主义金融体制转变,虽然它们是以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和各异的改革背景为基础的,但是在政府与金融的关系、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及其他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从根本上讲两国都是由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向以市场为指导的金融体制方向改革,所以分析日本的金融改革的过程及其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体制改革是有很强的借鉴和现实意义的。一、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特点和弊端日本在…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金融形势日益严峻,并逐渐演变成“金融危机”,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日本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给日本经济发展和杜会生活造成严重混乱,日本旧有的金融体制弊端暴露无遗,金融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日本战后形成的不同于欧美的、独特的金融体制维持了50年之久,它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特别是泡沫经济的崩溃,逐步暴露了其旧的金融体制的弊端。日本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逝去的十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僵化的金融体制不能正常发挥金融输血的作用,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业一直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数额巨大,破产风潮此起彼伏,经营丑闻屡屡曝光,国际地位江河日下,这既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的结果,也是其金融体制僵化落后,不能适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如何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沼,重塑日本金融业的辉煌,已经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关系到日本经济今后的发展,也必将对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桥本政府上台后,面对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认识到只有进行全面的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1997年初在国会的施政演说中,桥本首相提出了金融、财政、经济结构、社会保障、行政和教育六项改革措施,引起国际经济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日本的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已经正式启动,由于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较之被称为“大爆炸”的英国1986年金融改革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被人们称为日本的“金融大爆炸”。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后初期,推行了解散财阀、土地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等三大经济改革。在这三大经济改革中,金融体制也随之进行了相应整顿和发展。从而促成了一个具有日本特点较为完备的金融体制的形成。它是以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为核心,并以民间机构的商业银行—一都市银行为骨干,再以地方银行等其他各类专业金融机构,以及各有关各政策性专业金融机构等所组成。相继推行了低利率、金融业务的严格分工和外汇管制等三大金融制度。这项制度在扶植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稳定和发展以及进一步促进金融自由化改革等方面,起了一定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70年代特别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从高速到低速的稳定发展,又由于西方各国面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浮动汇率的采用,因而,导致了日本金融体制以至国际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变化。在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日本金融改革(也称“大爆炸”)方案的出台,使人们对“泡沫经济”后陷入困境的日本金融业重又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此次金融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及其对日本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8年4月1日,以实施新的《外汇法》为标志,日本金融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本文拟就日本金融改革的状况、影响及前景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韩国金融体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①实行以公共金融、政策金融为主的政府主导的"官治金融";②以间接金融为主;③实行普遍和严格的金融管制.  相似文献   

8.
1995年3月28日,实力雄厚的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宣布以对等的方式合并,组成“东京三菱银行”。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 一、日本银行兼并风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50年来,日本金融机构的合并间歇性地发生,在大藏省“无形”或“有形”的行政指导下,演出了一幕幕“大吃小“或“小吃大”的兼并剧。其结果是,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竞争能力越来越强。与保护色彩浓厚的其他措施一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日本式金融体制。最近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决定合并,将于1996年4月组成一个资金高达72万亿日元(约合8080亿美元)、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大银行“东京三菱很行”,这将使世界金融版图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金融创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狭义与广义两部分。狭义的金融创新主要是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而广义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体制创新、金融管理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甚至包括金融理论创新、金融思维创新等等。本栏目特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现代企业管理与金融监管专题培训班的学员.  相似文献   

10.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政府为扭转经济颓势,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金融业作为诱发泡沫经济的原凶,成为经济改革的焦点之一。在这场“金融大变革”的过程中,随着政府限制的不断放宽,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经营主体。它们的参入,为泡沫经济以来落入低谷的日本金融领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创造出了许多新的金融商品,拓展了金融领域的业务范围,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务,强化了日本金融产业的经营能力。这其中,综合商社向金融领域的业务扩展,尤令人瞩目。一、综合商社金融潜力在金融大变革背景之下,尽管新的金融主体不断出现,但…  相似文献   

11.
吴崇伯 《当代亚太》2002,(10):37-41
澳大利亚的金融体制是在仿效英国金融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战后其金融管理体制经历了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加强监管的改革,每次改革均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因而推动了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本文拟对澳大利亚的金融改革做些分析与探讨,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与德国金融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珺 《德国研究》2009,24(2):52-57
金融全球化既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加快了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各国政府与专业人士反思本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目前,中国金融体制面临改革调整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本文从市场与国家的关系入手,简述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并在阐析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与德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德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红霞 《法国研究》2004,(2):118-127
近年来,欧盟银行业经营模式与金融体制出现了重大的变革,这是在外部压力与内在动力的双重机制驱动下进行的,它对欧盟乃至全球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欧盟银行业经营模式发展的新动向,并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的转型提供参考性建议。一、变革的背景近年来,欧盟银行业经营模式出现了重大的转型。经济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的发展使金融业的竞争加剧,资产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放松管制、金融创新和技术革新等因素,使欧盟银行业进行了重大的结构性重组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其中,特别是欧盟银行法令的变化、欧元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爆发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破产风潮由中小规模向大型金融机构波及。在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建设方面,日本“护送船队”式行政保护凸显制度缺陷,政府实施了从时限性措施到永久性长效处理框架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常规处理和应对危机事态的特别处理机制,形成了以中央银行特别融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处理框架为中心的金融安全网,为维持信用秩序稳定、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扩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其国内银行业在巨额不良债权的拖累下几乎全面陷入瘫痪,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也曾出现过一些好转的迹象,但总的来说日本银行业几乎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因而在经历了1997-1998年的金融动荡之后,日本政府专门组建了金融再生委员会(FRC),对国内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整治,促使银行重建。2003年5月日本第五大银行理索纳银行向政府申请资金援助之后,日本当局更是凭借向其注入国有资金以取得其经营主导权的机会开始对理索纳银行实行“试验田”式的改革重建。尽管日本银行业重建前景尚不明朗,但日本当局的某些举措及尝试仍然可以给同样面临许多困难的我国银行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支农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支农概况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依附于“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农协系统是按照农民自愿、自主的原则登记成立的。农协系统的成立,有利于保护日本农村中的弱小经济群体的经济利益,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促进他们的共同富裕,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主要由三级组成:最基层的是农业协同组合,为市町村一级,直接与农户发生信贷关系;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信农联,为都道府县一级,帮助基层农协进行资金管理,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农业资金的结算、…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引起世人瞩目。同时,在日本乃至世界各国的政界、金融界、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探讨日本金融国际化问题的专家、学者逐渐增多,且众说纷纭。归纳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国际化促进了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提倡加快其步伐;另一种观点则强调由此引发了日本国内金融政策失效、国际金融摩擦增多等问题,主张对其持慎重态度。笔者认为,金融国际化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日本继贸易大国、科技大国战略之后而确定的又一国际发展战略,其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影响。本文拟就日本金融国际化的影响及前景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赵洪 《东南亚研究》2002,(4):37-41,46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政府对金融部门的干预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马来西亚政府的金融干预政策在促进本国金融深化、推动社会均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支持本国支柱产业的建设、促进工业化进程方面效果欠佳。这主要与马金融体制的局限性及其金融租金的分配有关。马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的实践给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进入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十分迅速,如仅1984年就采取了20多项重要的自由化措施。从广义上讲,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包括国内金融的自由化和金融的国际化。在国内金融的自由化方面,日本主要是围绕着贷款利率自由化和金融业务范围自由化的内容展开;在金融的国际化方面,主要是围绕着对外开放国  相似文献   

20.
赵洪 《当代亚太》2002,(9):25-30
泰国和马来西亚政府金融干预在保护本国金融部门发展、推动社会均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支持本国支柱产业的建设、促进工业化进程方面效果欠佳.这主要与两国金融体制的局限性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政策有关.金融危机后推行的改革措施,正推动两国政府金融干预机制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